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于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9例)。给予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常规静脉输注麻醉,给予研究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警觉/镇静(OA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后20、30 min及术毕时O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拔管、苏醒、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术后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短时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鲁山县人民医院行短时腹腔镜手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统计对比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收缩压(DBP)、舒张压(SBP)、心率(HR)]指标水平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麻醉后观察组DBP、SBP及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短时腹腔镜手术,相比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镇静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5):471-474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2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并计算CD4~+与CD8~+的比值(CD4~+/CD8~+)。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CPR、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后血清CPR、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PR、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外周血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术前,CD8~+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机体炎症反应轻、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00例患者予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100例患者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后5 min的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进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可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并分析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和瑞芬太尼在小儿非插管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在手术治疗前行非插管全身麻醉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方案,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T1-3时间点HR、RR及MPA指标水平较研究组均发生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麻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非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河南宏力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6例,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统计两组麻醉前后各时段心率、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意识状态(OAAS)评分,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气腹后及拔管时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短,OAA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IL-6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有利于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则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麻醉后,其麻醉起效时间、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在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其麻醉效果理想,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7):2361-2364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的血清hsCRP、IL-6、TNF-α、MDA、SOD、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术后1、3d时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血清MDA水平先升高后降低,SOD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两组MDA水平在术后1、3d时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SOD水平在术后1、3d时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及CD4+/CD8+水平先降低后升高,术后1d、术后3d时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3d时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D8+水平先升高后降低,术后1、3d时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3d时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免疫抑制作用,整体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细胞免疫和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手术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为与研究组相同的全身麻醉方式。在以下时间点对患者取静脉血,分别是麻醉前半小时(t1)、手术开始后2 h(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第1天(t4)、手术结束后第3天(t5),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各亚群和NK细胞的比例,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百分比,并且用ELISA法测定IL-6后比较两组的含量变化。结果单独比较组内的变化可知,从t2时刻开始,患者的CD3+、CD4+和CD4+/CD8+含量开始下降,对照组t1时间点与t3~t5时间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t2~t5时间段内的CD3+、CD4+和CD4+/CD8+含量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和组内的CD8+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K细胞含量无明显变化,IL-6在t2~t5时间段内均明显升高(P<0.05),t2~t4时间段内对照组IL-6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腹腔镜结肠癌中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IL-6水平造成的影响相比仅使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而言要小,建议临床中腹腔镜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意识状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气腹后10 min、气腹结束及手术完毕的心率和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点间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拔管后即刻、1 h、4 h、离开恢复室时间的意识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LC中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清醒快、可保证麻醉深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且避免手术室的空气污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炎症因子、补体及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8例待产孕妇,按照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别在宫口开至2~3 cm时(T1)、宫口开全时(T2)、胎儿分娩后(T3)、分娩后24 h(T4)观察2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的VAS评分较T1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IL-1β、IL-6、hs-CRP水平较T1时刻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补体C3、C4水平较T1时刻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各时刻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补体和T淋巴细胞水平,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韩肃  陈西兰 《安徽医学》2018,39(2):174-1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术后1天,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CD4 +、CD8 +和CD4 +/CD8 +较术前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二醛(MDA)较术前升高程度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较术前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较小,且不易损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5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比较2组肺功能(FEV1、FEV1%、FEV1/FEVC)及动脉血气(PaO2、PaCO2)、炎症因子(TNF-α、IL-8、ICAM-1)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FEV1、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CAM-1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够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行卵巢癌根治术的1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80 例。测量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水平。结果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的CD3+、CD4+、CD4+/CD8+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CD3+、CD4+、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不同时间的IL-2 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IL-2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IL-2 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减轻其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子宫肌瘤且需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依据预输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剂量1 μg·kg-1,浓度4 mg·L-1,泵注时间10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泵注。2组均在泵注10 min后开始诱导,麻醉中2组患者均使用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2组患者于入室前(T0)、手术2 h(T1)和术后拔管时(T2)采血,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并检测血浆T 淋巴细胞亚群和 NK 细胞水平。结果:2组患者T0时血清COR和IL-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时COR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OR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手术时间延长2组患者血清IL-2浓度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2时血清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0时CD3+、CD4+、CD8+、CD4+/ CD8+和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CD3+、CD4+、CD4+/ CD8+及NK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D3+、CD4+、CD4+/ CD8+和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气升降汤辅助治疗对结肠癌患者胃肠动力、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数字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78例结肠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升降汤,2组均治疗3个周期。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第一次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外周血细胞水平[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血红蛋白(HB)]、生活质量(SF-36)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CD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WBC、PLT及HB水平无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RBC、WBC、PLT及HB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心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益气升降汤辅助治疗可明显促进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86例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肿瘤活性因子[甲胎蛋白(AF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A199]、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与近期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AFP、MMP、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FP、MMP、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g A、Ig G、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 G、Ig M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症状/不良作用及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降低大肝癌患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HTH〗目的〖HTSS〗探讨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趋化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RANTE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因子水平的影响。 〖HTH〗方法〖HTSS〗回顾性分析10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6、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RANTE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PI3K]、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LDL-C)]水平。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值(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肺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6、RANTES、PI3K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IL-6、RANTES、PI3K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2组hs-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总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HTH〗结论〖HTSS〗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能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并减低IL-6、RANTES、PI3K因子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检测静脉血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血清IgA、IgM、IgG,外周血CD3+、CD4+,以及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手术前均降低,外周血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观察组IgA、IgM、IgG、CD3+、CD4+、CD8+、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手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IgA、IgM、IgG、CD3+、CD4+、CD8+、hs-CRP、IL-6和TNF-α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d、5d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均具有一定创伤,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陈淑华  苏琴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830-1833
目的 全麻术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及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状况,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足部穴位热熨对结直肠癌患者全麻术后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足部冲阳穴、涌泉穴艾盐包热熨。于术前、术后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 结果 术后7 d研究组患者血清IgG、IgA、IgM水平均较术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7 d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研究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足部穴位热熨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全麻术后的免疫功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