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配煤的两种方式,即常规配煤和煤岩配煤,并对两种配煤方式进行比较。结合生产企业自身的特点,应采用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煤,既能从宏观上了解配合煤的各项煤质分析指标,又能从微观上了解其成分特征、含量及变质程度,更好地指导炼焦配煤,预测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鞍钢化工总厂使用的42个单种煤的常规指标、相关煤岩指标及200kg小焦炉结焦性指标(M40)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煤岩指标与结焦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惰性组分相同时,M40随反射率增大而增加;在反射率相同时,M40随惰性组分含量降低而增大;鞍钢单种煤总体惰性组分偏高。合理选用较高变质程度和较低惰性组分的煤种可改善配煤结构。在煤质检测中要严格控制肥焦煤的挥发分指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比例气煤配煤炼焦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实验室模拟常规炼焦煤破碎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当配煤炼焦满足一定的工艺技术指标时,气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的同性结构和惰性结构在配煤炼焦时会不同程度减少.在6m焦炉开展的大比例气煤配煤试生产攻关结果表明,合理提高气煤的配比至10%、16%、20%,焦炭质量能满足大高炉要求,其中热强度可达到64.4%以上,转鼓强度(M40)可达到87%以上,不仅可以降低焦炭灰分,而且还可以降低配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粘结指数试验以及配煤炼焦试验分析,探讨了不粘煤参与配煤炼焦的合适粒度范围,同时提出不粘煤参与配煤炼焦需要胶质体含量较高,必须对常规配煤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本针对烧结法生料浆配制中影响固定碳指标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根据入磨碱赤泥水份变化可较好地控制固定碳指标和配煤消耗,推导出入磨碱赤泥水份变化与配煤量大小的关系,制作出入磨碱赤泥水份与配煤比例或配煤转速对照表。岗位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入磨碱赤泥水份查出需配入配煤比例或配煤转速,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好固定碳指标和配煤消耗。从而既能保证熟料窑稳定操作,达到较佳的排硫效果,又能降低煤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梅山近年来与配煤相关的课题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总结出梅山配煤研究的技术进步,与行业研究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稳定合理的焦炭内在指标,尽量降低配合煤灰、硫比例,降低配合煤成本是梅山今后配煤研究的重点。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和配煤专家系统的开发更能顺应配煤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炼焦煤特性对焦炭粒度的影响,对鞍钢常用炼焦煤进行了炼焦试验分析和配煤炼焦试验优化研究,并在配煤炼焦生产中进行了试验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对焦炭冷热态指标及焦炭平均粒度指标的影响差异明显.试验条件下,焦煤成焦质量最好,粒度>40 mm的焦炭比例极高、达到90%以上,平均粒度在70 mm以上;调整鞍钢6 m焦炉用配煤方案,配入瘦焦煤10%,降低焦煤配比5%,停用瘦煤,能够使焦炭热态反应性降低2.1%,焦炭平均粒度提高1.8 mm,且焦炭粒度均匀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配煤炼焦是通过控制配合煤的灰分、硫分、挥发分、G值等常规指标对焦炭质量进行预测,以达到生产预想质量焦炭的目的。随着高炉容积的不断扩大,焦炭在高炉生产中的骨架作用越发重要,高炉生产对焦炭的热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预测手段很难对焦炭的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进行准确的预测。随着显微镜下对煤的镜质体反射率的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岩相分析进行配煤炼焦,通过检测配合煤中的煤岩成分的类型和比例对焦炭质量进行预测,很好地填补了常规工业指标预测的不足,我公司对煤岩的研究及应用与国内行业先进单位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仅介绍一些生产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以铁矿球团为研究对象,根据成球理论,在实验室进行了球团配煤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固体燃料可以提高球团矿强度,降低焙烧燃耗,同时改善球团矿的冶金性能;混合料中配加一定比例的煤,生球的落下强度有所提高,但是抗压强度随着配煤量的增加略有降低,而爆裂温度则变化不明显;当配煤量为2.0%(质量分数)时,生球指标达到了质量要求;配煤量对焙烧球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配加2.0%(质量分数)的煤使焙烧温度降低了40℃,焙烧时间缩短了3 mi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太钢高炉喷吹煤配煤成本和煤粉质量相悖的问题,运用混料设计中极端顶点法进行试验设计,建立多指标响应优化模型。结合太钢煤种性能特点,以无烟煤、清徐煤、府谷煤、兰炭粉作为混料的4种因子,将混合煤的配煤成本、固定碳含量、挥发分、灰分、硫分和发热量等指标进行优化分析。在当前价格体系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无烟煤、清徐煤、府谷煤、兰炭粉的比例为18∶36∶34∶12时,配煤成本和煤粉质量综合效益最优。本研究应用于太钢配煤现场生产中,取得煤粉固定碳质量分数高于72%、燃料比降低10 kg/t、配煤成本降幅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