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末民初中国公民意识发展史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主体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概念,它随着实践的推进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清末民初是中国公民意识萌发的起点,公民意识产生于政治社会实践,同时也反作用于实践本身。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从中寻找暗含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因素,并从当时社会现状出发,探讨当时公民意识萌发的内外动因,最终实现对中国公民意识源头的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引导公民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使政治参与规模与政治系统相适应,是当代每个国家民主建设中必须认真探索并加以努力解决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前提条件;加强制度建设,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培育新型政治文化,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皇凤 《人文杂志》2013,(6):104-111
社会建设是近年来中国执政党力推的主体性改革,民生和民主问题同为社会建设的关键议题,而"以民生促民主"有利于化解社会危机和实现优质民主,是优化中国社会建设路径的理性抉择。社会建设作为政治发展的基石,民生政治与民主政治的良性互动支撑着中国维稳模式的现代转型与战略重构。现代政治的运作逻辑决定,具有民主品格的现代公民和高度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现代公民社会构成政治发展的内源动力。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社会的内生力量和构建社会的内生秩序,通过社会体制改革释放深层次的现代政治力量,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国政治内源性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将个人变成世界公民。为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政治格局中保护公民的世界公民权,中国须立足于加强国家能力建设,在积极参与全球公民社会塑造的进程中,促进世界政治民主化。同时,加强国家形象建设,为公民世界公民权的分享和保护提供来自国家软实力的支撑;支持、规范和引导各种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给予民间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公民社会以必要支持,为公民世界公民权的分享和保护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公民的世界公民权保护、援助制度建设,为公民世界公民权的分享和保护提供国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广泛地开展公民教育,推行民主政治的意义才可能被充分认识,各种民主的活动才可能被积极的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可能真正实现。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规定公民教育的内涵,并发挥公民教育的功能,民主政治与公民教育是互动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应当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教育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为公民教育提供社会基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公民教育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逐步完善公民教育的自身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政治参与发展曲折,在政治体制改革由浅入深的关键时刻,政治参与机制和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造成了政治冷漠现象。市民社会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机制,其理论为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和优化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市民社会已经萌芽,其成长却步履维艰,但是市民社会的发展毕竟为解决公民政治参与冷漠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制度形式,协商民主不仅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较好的契合,同时又代表了一种新的民主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协商民主的制度价值基础上,从公民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研究其具体表现为能促进中国公民意识萌发、促进中国公民能力培育以及促进中国公民文化氛围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