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莆 田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 30 例被确诊的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霉菌培养、影像学检查,对其行微生物临床 检验,对微生物临床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30 例患者均经临床微生物检验后,其中 19 例其诊断结果与临床多项诊断 结果相吻合,能够较好的诊断出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对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 有助于对肺部曲霉菌进行诊断,操作简便,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1例败血症并发肺毛霉菌感染的患者给予用药护理、病情观察、高热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结果1周后败血症治愈,53天后肺型毛霉菌好转并出院。提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诊断与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治疗败血症并发肺毛霉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底共收治各种原因烧伤病人412例的临床资料和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近年烧伤患者收容量明显增加,治愈率尤其大面积烧伤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创面愈合加速,住院期缩短。结论:正确的创面处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是治疗烧伤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情况,分析和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46例SLE患者中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资料。结果:146例中,有5例发生肺曲霉菌感染,治愈2例,死亡3例。结论:SLE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导致肺曲霉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伊曲康唑是适合SLE患者治疗肺曲霉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治疗上可以从足量开始,有效控制后减量巩固治疗3~4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原因及临床特点,以预防和减少小儿烧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999例0~12岁小儿烧伤住院病例的发病率,患儿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季节分布,城乡分布,烧伤程度等进行了回顾总结及分析。结果:小儿烧伤占我院同期烧伤患者的59.32%,婴幼儿期发病率最高,为76.28%,夏秋季发病率为57.26%,农村患儿占89.19%,致伤原因主要以热液烫伤为主,占92.29%,烧伤程度以轻、中度烧伤为主,二者占总数的85.89%。结论:重视小儿烧伤的预防,普及烧伤的安全教育,可降低小儿烧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了解本地区妇科阴道病病源菌的检出及分布情况,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防治。方法:白带盐水涂片直接在高倍显微镜下镜检阴道分泌物涂片的清洁度、霉菌、滴虫、线索细胞。结果:3000例阴道分泌物涂片标本中,主要以霉菌感染为主。并就此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情况、生长原因与规律,找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方法:统计2005—2009年每月站内采血室、流动采血车空气和物表霉菌检出情况,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规律。结果:(1)霉菌生长与季节有关:每年4—971份是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时间,其中7—8月份最易滋生霉菌;(2)霉菌生长与采血环境有关:流动采血车较站内采血室容易生长霉菌;(3)霉菌生长与管理有关:加强管理可降低霉菌的检出率,2005—2009年采血环境霉菌生长逐年下降就证明了这点。结论:每年4—9月份,特别是每年7—8月份要加强采血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流动采血车更要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建立采血环境的感染管理体系,加强采血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可有效控制采血环境的霉菌生长,提高采血环境的质量,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精治疗呼吸道继发霉菌感染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精治疗呼吸道继发霉菌感染40例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傅利民杨艳平鞠远荣山东省胸科医院(250013)王芳齐鲁制药厂(250100)刘丽美关键词黄精呼吸道继发霉菌感染抗霉菌治疗1987年1月~1997年6月,笔者应用中药黄精治疗呼吸道继发霉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至2009年神经内科4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口腔并发症的原因.结果:口腔护理擦拭不彻底、吸痰损伤、抗生素大量应用引起霉菌感染、漱口液选取不当、口腔护理时间不恰当、高热患者护理不周、新入院患者未及时做好评估,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等,是引起该组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论:加强责任心、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合理选取口腔护理液,做好人性化护理是防治口腔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们对烧伤创面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满足人们对烧伤创面正确处理知识的需要。方法:笔者参照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在我院住院的部分患者进行烧伤创面处理知识的调查分析。结果:100例烧伤患者中62例了解创面处理方法,100例非烧伤患者中68例了解创面处理方法,烧伤及非烧伤患者均需求创面处理知识。结论:针对部分患者不能正确掌握烧伤创面处理方法及对创面处理知识的需求,加强对烧伤创面处理知识宣教,使人们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4例中度烧伤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等环节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54例重度烧伤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无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促进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时间及烧伤情况,施行清创加生物敷料包扎术或清创、削痂加生物敷料包扎术及剥痂加植皮术等。结果:通过手术及营养支持治疗,本组45例患者创面均及时愈合,预后效果良好。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烧伤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预防和减少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感染.方法:制定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措施.结果:减少了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结论:施行口腔护理措施,可早期预防和减少白血病患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颈椎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需求,探索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颈椎病康复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及自行设计的颈椎病患者康复需求调查袁,对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67例患者,分别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及康复需求调查。结果: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在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及精神病性等项因子分高于常模。且差异显著(P〈0.01或0.05)。同时颈椎病患者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指导督促,疾病反复发作。结论: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干预,同时应进一步满足颈椎病患者康复需求,尝试联合社康共同维护颈椎病康复状态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内科抢救60例昏迷病人的早期诊断及急救效果.结果:60例昏迷患者抢救成功49例,死亡11例,病死率18.3%.结论:昏迷原因复杂,临床缺乏特异性,死亡率高,为降低昏迷病人死亡率,及时准确早期诊断和处理,可降低病死率及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整形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烧伤整形患者30例,分两期手术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皮瓣转移后与邻近正常皮肤相似,色泽、血运、质地情况均恢复良好,随方发现无继发畸形的发生,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扩张器达到了预期效果,总有效率为83.3%,3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例出现扩张器外露,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提高术后的整形效果,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方法:对13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有1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1例,穿刺局部渗血3例,静脉炎5例,导管异位3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堵塞3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针对上述并发症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出现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9月~2009年7月的产妇进行检测,有65名患者出现大出血,对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由于引发大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宫缩乏力为主要原因,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对产妇产后严密观察,建立有效的产后出血救护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和残留、流产2次以上、软产道裂伤、剖宫产子宫切口撕延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76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术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出血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保证产妇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