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危重病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吸痰时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0例危重病患者在行气管切开后,吸痰过程中,给予正规正确的吸痰护理操作。结果:无血性痰出现者60例,20例出现少量血性痰,大大降低了呼吸道黏膜的损伤。结论:掌握适宜的吸痰时机,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采用正确的吸痰方式、方法,是减轻吸痰时损伤呼吸道黏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应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制作婴儿吸痰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护理中 ,吸痰是常规操作 ,对于 3个月内的婴儿 ,采用常规吸痰管常因婴儿鼻腔狭窄 ,呼吸道黏膜柔嫩 ,吸痰管相对较粗硬等原因造成婴儿不适及呼吸道黏膜损伤。为此 ,笔者应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制作婴儿吸痰管 ,经临床 6 0例婴儿使用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制作方法 取一次性静脉注射针 1副 ,剪去钢针端即可。使用时直接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接 ,按常规操作即可。优点 取材容易 ,制作简单 ,管径小 ,管质柔软 ,对小儿呼吸道黏膜损伤小。此管也可做吸氧管 ,同样适用于婴儿。应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制作婴儿吸痰管@曾小燕!430016$武汉市儿童…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吸痰管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因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因此,人工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分泌物的重要手段。为减少反复气道内吸引时气管黏膜的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采用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作吸痰管并与传统的吸痰管比较在人工气道吸痰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31-1131
答:某些呼吸机能不全的病人,自己不能咳出或排出分泌物,此时常需要护士用导管将分泌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抽出。吸痰操作的注意事项如下:(1)吸痰前应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各种连接管连接是否严密、正确;(2)吸痰时要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各种无菌物、导管及无菌水均应每日更换,以防污染呼吸道;(3)插入导管动作应轻稳不可用力,减少导管在呼吸道黏膜上拖、拉,采取间断吸引,以保护呼吸道黏膜;  相似文献   

5.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加强吸痰前肺部物理治疗及评估,掌握吸痰时机和顺序,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及吸痰管,充分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技巧,保护好气道黏膜,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捻发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寻求更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选取需吸痰住院患者20例,随机使用两种方法各吸痰96次,采取自身对照,观察吸痰时患者心率增快的程度、经皮血氧饱和度提升的速度、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及痛苦程度。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心率增快程度、SpO2数值提升速度、黏膜损伤、耐受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方法(P0.01)。结论:捻发式吸痰较传统吸痰方法对心率的影响及呼吸道黏膜损伤较小,且能更快提升经皮血氧饱和度,使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韦凤新 《护理研究》2010,(1):240-241
气管切开术往往是重型颅脑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多器官衰竭病人以及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气道损伤病人早期采取的急救措旌,吸痰法是护理此类病人必不可少的操作,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吸痰管的选择是正确吸痰的基本保证,过粗会造成呼吸道有效通气量不足或者形成无效腔;过细会影响吸痰效果;过硬会加重气道黏膜的损伤;过软容易被负压吸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通过对2组患者在不同时机采取不同的吸引方法、吸引压力、时间,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次数、肺部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能减轻吸痰操作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每日吸痰次数,降低肺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陈清秀  蔡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36-1738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率及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率及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SpO2、H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SpO2下降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操作安全性强,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10.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最有效的方法[1],能够及时地解除呼吸道痰液堵塞,保证有效通气,但也可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损伤气道、刺激气道产生分泌物等.正确的吸痰方法则可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现报道如下. 1.吸痰的时机.正确吸痰,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要适时吸痰[2].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有高压报警;发现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定时大气管周围听诊等情况下给予吸痰,不提倡定时吸痰,因为过多的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使分泌物增加,而且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应根据气道反应,痰量的多少或血氧饱和度决定吸痰的频率[3].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雅丽 《家庭护士》2009,7(10):862-863
[目的]对比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吸痰后B组SpO2恢复时间较快;B组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少于A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为适宜于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吸痰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措施.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与否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操作者必须掌握有效的吸痰技术.笔者通过对近百例病人吸痰的护埋,体会如下.1选择合适的吸痰时机根据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昕诊有罗音、通气机压力升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再进行吸引[1].不视病情的常规吸痰.不但易损伤呼吸道粘膜,还会因呼吸道受到刺激使分泌物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负压吸痰对减少婴幼儿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护理。方法将100例心脏手术后婴幼儿随机分为低负压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和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吸痰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负压组呼吸道黏膜出血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用低负压吸痰既能达到护理效果,又能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48例小儿吸痰致粘膜损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4例次电动吸引器吸痰造成48例患儿粘膜损伤进行分析,得出避免粘膜损伤的正确操作体会:一是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二是合理的呼吸道湿化;三是抽吸时一定要旋转吸痰管,避免停留在一个部位。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常用一次性吸痰管给患儿吸痰。由于管径较粗,插入患儿鼻腔后易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我们试用一次性输液无菌头皮针,为3岁以下的患儿吸痰,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吸痰管多为一次性聚乙烯材料吸痰管[1],前端呈敞口,应用过程中易损伤人体呼吸道黏膜。为了降低现有的一次性吸痰管应用过程中对人体呼吸道的损伤,特设计一种防损伤吸痰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全程低负压吸痰方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不同的吸痰方法与患者的气道黏膜损伤程度及吸痰效果息息相关.临床上常规吸痰法因吸力控制不均衡常易引起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而且常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全程低负压吸痰方法曾有研究[1]报道应用于人工气道吸痰取得良效.为此,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3月在61例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中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全程低负压吸痰法吸痰,结果示全程低负压吸痰方法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建立人工呼吸道的一项重要手段,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经气管切开吸痰是气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吸痰也会存在感染、低氧血症、肺不张、气道黏膜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同时,吸痰操作还可能会影响病人颅内压力(intracranial pressure,ICP)[1]。为此,国内外学者对重型颅脑损伤经气管切开吸痰方法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患者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和窒息,要求及时、彻底清理呼吸道,用吸痰管吸痰是主要措施之一。一次性可控式硅胶吸痰管的问世,方便了临床护士的操作,减少操作后的处理程序,一次一根对预防肺部医院感染起到很有效的作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在临床应用中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因其质地较硬,刺激性较大,一部分患者由于频繁吸痰,损伤呼吸道黏膜时有发生;由于一次一根,长期吸痰患者经济上无法承受。2006年以来,为减少吸痰管对病人呼吸道刺激性,降低病人家庭经济负担,使用改制的橡胶管,经清洗、灭菌、检测合格后用于吸痰,并可反复使用,称之为再生吸痰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婴儿的负压吸引最佳数据,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0~1岁肺炎住院婴儿160例为研究对象,将选定患儿在应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时分为4个组,按不同负压水平进行吸痰,吸痰负压分别为10.67~14.53 k Pa,14.67~19.87 k Pa,20.00~25.20 k Pa,25.33~29.33 k Pa,记录吸痰时患儿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患儿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吸引效果及吸痰时间。结果不同的吸痰负压对患儿BR、R、SpO_2、气道黏膜、吸痰时间均有影响。当吸痰负压在14.67~19.87 k Pa时对HR、R、SpO_2影响最小,且气道黏膜损伤轻,吸痰时间短吸引效果好。结论 14.67~19.87 k Pa的吸痰压力最适宜婴儿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