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感染型别。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肿瘤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67例和宫颈癌患者394例进行HPV感染型别检测,并对不同级别的癌前病变及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型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以单一HPV感染为主。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90.4%,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58、52、33、31和51;宫颈癌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97.5%,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18、52和58。不同级别的宫颈癌前病变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4,P=0.102),但随着级别升高,HPV16、18型感染也升高(χ~2=42.700,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9,P=0.012)结论江西地区中HPV16、58、52、33、31、51型别为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主导型别,HPV16、18、52、58型别为宫颈癌中主导型别,HPV16、18型感染提示宫颈癌变高风险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我国一般人群HPV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宫颈癌一级预防及人群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城乡各4个地区对17~59岁妇女, 采用液基细胞学、HPV检测筛查宫颈癌, 并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第二代杂交捕获HPV检测初筛阳性采用Linear Array技术和混合HPV寡聚探针酶联免疫技术进行分型检测。细胞学和/或HPV阳性者再转诊做阴道镜和组织活检。结果 6 723名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15.5%。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状态,城市妇女感染高峰在17~24岁组及40~44岁组,农村妇女在17~24岁组和45~49岁;HPV感染率也随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呈上升趋势(χ2=62.857和χ2=22.113,均P<0.001)。HPV16是最常见(3.2%)的高危型别,其次是HPV58(1.8%)、52(1.5%)、18(1.0%)和33(1.0%)。常见的其他型别包括HPV66(0.64%)、42(0.58%)、53(0.46%)。农村妇女HPV16感染率高于城市妇女(χ2=4.696,P<0.05)。结论 我国女性人群HPV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变化呈双峰型分布。HPV16为一般人群宫颈病变中最常见型别,HPV58和18是优势感染型别。在制订我国宫颈癌综合预防策略时应考虑HPV感染型别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社区宫颈癌检查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了解张家港市妇女HPV感染特点,为该地区HPV感染预防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9月在张家港市各社区进行宫颈癌检查的40718例35~64岁妇女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管分泌物,送至南京迪安医学检测公司进行23种HPV检测。结果张家港市社区妇女体检的健康人群中HPV感染率为11.24%(4578/40718);阳性人群中单一感染率为84.49%(3868/4578),混合感染率为15.51%(710/4578)。阳性人群中高危型感染率为85.47%(3913/4578),低危型感染率为14.53%(665/4578)。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213.85,P<0.01),年龄越大混合感染越多(χ2=128.72,P<0.01),高危型HPV感染在35~39岁妇女中多见(χ~2=195.64,P <0.01)。张家港地区高危HPV感染型别前5位分别为HPV58 (2.08%),HPV52 (1.20%),HPV35 (0.87%),HPV68 (0.78%),HPV18 (0.73%); HPV16 (0.58%)位于高危型HPV感染第8位。HPV感染妇女中细胞学异常689例,发生率为15.05%,以HPV16、52、58、33型多见,在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细胞学异常人群中HPV16型感染为第一,在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细胞学异常人群中HPV58、16型感染分别为第一和第二。结论张家港市35~64岁妇女HPV感染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PV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该地区感染型别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HPV58、52、35型感染率位于前3位,高于HPV16、18型,在宫颈高度细胞学异常者中HPV16型为最常见型别,HPV58、52、33型是优势型别。张家港地区在制定宫颈癌筛查策略及宫颈HPV感染防治时应充分考虑此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癌肿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检测200例宫颈癌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HPV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分布与癌肿类型的关系。结果:20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的阳性率为94.00%,其中宫颈鳞癌为95.86%,显著高于宫颈腺癌的80.00%,χ2=9.73,P<0.01;而HPV16、HPV18型和HPV双重感染在鳞、腺癌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00例宫颈癌组织中共检测到9种HPV基因型,分别为HPV16、18、45、33、58、59、73、31、56,HPV16检出率最高,达74.00%、其次是HPV18(16.00%);HPV双重感染24例,检出率达12.00%。结论:HPV在宫颈鳞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腺癌;HPV基因型分布与癌肿类型无关;宫颈癌的HPV基因型别多样,且均为高危型感染,以16、18型最常见,并存在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分布特征在宫颈癌筛查队列中随时间动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技术,对山西省宫颈癌筛查队列2005-2014年高危型HPV阳性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别检测。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型别HPV感染率在总人群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人群中HPV型别随时间的变化,最后分析多重感染率随年龄增长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2005-2014年筛查总人群中最常见型别为HPV16和52,但HPV16感染率在筛查随访中,从2005年4.6%下降到2010年和2014年的2.2%(F=8.125,P<0.001)。HPV52感染率在筛查随访中相对稳定,HPV33、51和58感染率则先下降后升高。病理结果正常人群中HPV型别分布与总人群相似,CIN2+人群中HPV16感染率下降较为明显,由2005年65.22%,经2010年41.03%下降至2014年的31.58%(χ2=4.420,P=0.036),HPV33感染率有升高趋势,其余HPV型别感染率在筛查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多重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波动。结论 宫颈癌筛查队列在定期筛查和治疗随访中HPV型别分布特点有所变化,尤其是HPV16出现显著下降,提示宫颈癌人群筛查和随访时如采用HPV检测,应考虑型别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东省流动育龄妇女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人群进行HPV筛查,并检测16种HPV分型以及分析该群体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和性生活史与感染率的关联性。结果:筛查26 766例人群中HPV感染率为6.77%。在各不同的分组中≥55岁组感染率最高(13.29%,P<0.05);商业/服务业组的感染率最高(5.72%,P<0.05);本科组的感染率最高(15.70%,P<0.05);性生活年限高于30年的感染率比其他组别都要高(11.90%,P<0.05);混合型别和单型别的感染也均是性生活年限在30年以上的感染率最高(2.84%和9.09%,P<0.05)。感染HPV型别主要为HPV16(1.39%)、HPV52(1.10%)、HPV58(0.83%)、HPV18(0.69%)。结论:广东省流动育龄妇女HPV感染率与全球总体趋势一致,HPV感染与人群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和性生活史密切相关,对人群进行HPV感染筛查能有效地防治宫颈癌,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湖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湖北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集9 007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PV分型,使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人群的HPV感染率、感染模式、感染基因型及其检出率,以及各年龄段感染率等。结果湖北地区女性人群的HPV总感染率为21.05%;优势型别为HPV16、HPV52、HPV58、HPV53和HPV18;感染模式以单一高危型为主,在多重感染中又以双重感染为主。在单一型别感染中HPV16和HPV52检出率最高。≤30岁的女性HPV感染率最高(27.66%),≥61岁HPV感染率最低(13.99%),各年龄段间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女性均以HPV16、HPV52和HPV58检出率最高,且各年龄段高危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感染模式和基因型的检出情况比较都有一定差异。HPV感染呈年轻化且有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20 012名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3年内的新发感染状况,分析HPV型别和人群分布特征。 方法 在云南省4个HPV检测项目监测县,为35~64岁,已婚/有性生活且近三年未接受过宫颈癌筛查或HPV检测的妇女提供宫颈癌筛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同时采集其采集阴道分泌物和宫颈黏膜组织标本,使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原理,对采集的标本进行 23 种HPV 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使用检验方法分析云南省农村妇女HPV感染现状及人群分布。结果 20 012名农村妇女HPV3年内新发感染率为7.03%,单一高危亚型感染5.46%,单一低危亚型感染率为0.14%;混合感染率为1.43%,混合感染中均感染至少一种高危亚型。HPV 亚型感染检出率前5位依次是HPV52、HPV16、HPV58、HPV51和HPV18。云南省A、B、C、D4个地区农村妇女的HPV感染率分别为6.86%、8.34%、7.12%、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97,P<0.01);四个地区HPV高危亚型感染率分别为6.52%、8.30%、7.10%、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06,P<0.01);35~44岁、45~54岁和55~64岁三个年龄组的HPV感染率分别为6.77%、6.34%、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1.19,P<0.01);三个年龄组高危亚型感染率分别为6.58%,6.25%,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1.01,P<0.01)。 结论 HPV感染妇女以高危型别单一感染为主,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为HPV52和HPV16型。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组间农村妇女的HPV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港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科就诊的500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荧光PCR法检测HPV-DNA(16/18型)的表达水平,阳性者提取宫颈组织的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依据其病变情况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根据TBS分级系统进行判定,500例患者标本检测结果 TCT阳性253例,阳性率为50.60%,感染HPV16/18型305例,阳性率为61.00%;TCT和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0.60%、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TCT、HP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4.63%、89.97%,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CT(χ~2=13.27,P<0.05);与正常或炎性改变组相比,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得到明显增高(F=7.82,P<0.05),CINⅢ与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16/18型DNA感染率逐步递增;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后,发生宫颈癌的指数较高(OR=46.34、25.43),发生CINⅢ的指数也较高(OR=15.98、21.17)。结论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南充地区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南充地区的229例生殖系统炎症女性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结果 229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119例,阳性率为52.0%.在被测的23种HPV-DNA亚型中,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型HPV感染占72.3%,高危型以HPV16型最多,其次为HPV33型、HPV18型.不同年龄段女性HPV的感染率及HPV阳性中高危型的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9.02、6.22,均P<0.05),其中41~50岁的高危型感染比例最高占87.5%.结论 南充地区女性HPV感染率高,且以高危型感染为主,高危型的易感年龄段为41~5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