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泉宝  张长林  张顺林 《武当》2006,(10):18-21
本来并没有什么李氏太极拳之说,只因李作治是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青平的弟子,首创赵堡太极拳“衩托架”,为与其他赵堡太极拳架式区别,故以李氏代之。  相似文献   

2.
罗名花 《武当》2003,(1):29-31
前言陈式新架太极拳说,始于唐豪先生。1930年,他在陈氏族人陈子明的陪同下去陈家沟访问,撰写了“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一文。其中讲:陈沟新架十三势的编者是陈氏十四世陈有本,他和陈长兴同辈。  相似文献   

3.
谈赵堡太极拳入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升 《武当》2009,(1):19
要学好赵堡太极拳,入门是非常关键的,入门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严格来说,赵堡拳架是无所谓大架、中架、小架的。所谓“大到宇宙,小到秋毫”。赵堡拳架就是赵堡拳架,只是它适合于众多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练习,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架式。  相似文献   

4.
王玮 《武当》2004,(3):20-21
修炼赵堡太极拳,从形知、理知、法知、心知、身知人手,经主宰自己,控制形意,运化修炼,明身了性,出真心真意,真知之功,达见真用真之能。  相似文献   

5.
张长林  张顺林  林泉宝 《武当》2006,(11):52-53
赵堡太极拳名师,河南济源五龙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赵堡太极拳陈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传人之一。先生一生与赵堡太极结缘,是传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与功法,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发功架三套架子,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今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拳谱和功法时,他的一生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张天绪 《武当》2001,(5):22-23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用兼备,持之以恒地练下去,能使愚者变智,智者若愚。练到高级境界处,更能开发人体的潜在功能。所谓承架,就是继承赵堡太极特色的拳架。一个初习者怎样才能尽快地登堂入室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7.
刘义军 《武当》2010,(4):23-24
近期,我反复研读严翰秀及王海洲先生的大作《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深为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的精妙理论所折服。同时,也深为严翰秀先生为考证而付出的大量心血,以及王海洲先生为推广赵堡太极而无私揭秘的坦诚而感动。  相似文献   

8.
侯转运  艾光明 《武当》2006,(11):18-20
推手也叫搭手、打手、込手、转圈等等。太极经典《打手歌》曰:“?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或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这些都是对于太极推  相似文献   

9.
刘瑞 《武当》2009,(1):17
1习练太极拳,尤其是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最忌讳粗心浮气,精神不专,眼不顾手,手不顾脚及手脚不能同步,此谓之盲练。常言说得好,手到脚亦到,发人如薅草,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妙。  相似文献   

10.
赵堡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赵堡太极拳和其它几个主要太极拳种一样,有它鲜明的特点和独到的要求。概述了赵堡太极拳的起源、特点和练习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戚建海 《武当》2006,(4):14-16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是一位精通易理、才智超群,较为开明的太极拳明师,他对赵堡太极拳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在传授赵堡太极拳时,他能因材施教并且鼓励创新,在他的精心调教下,仅在温县和沁阳一带,  相似文献   

12.
王富金 《武当》2005,(9):54-54
半年前,我有幸认识了金根声老师,并跟金老师习练武当赵堡太极拳。在十几年前,我发现自己心脏早搏,每分钟有5-8 次,24小时有9000-10000 多次,去过几家大医院,看过几十个专家门诊,都说我是冠心病,住过五六次医院,一直没有治愈。十几年来,从不间断吃药,中西药都试过,均没有明显疗效。学拳半年多,金老师循  相似文献   

13.
王智毅 《武当》2007,(9):20-22
第四十三式 玉女穿梭 两掌在胸前抱球,顺时针滚转,右脚后钩,向前,脚尖偏向西落地;左脚向南上一步,脚跟朝东南,脚前掌落地。两掌继续滚转,右脚顺时针划弧180度,左脚随之拧转,成右弓箭步,同懒插衣后式,面东成玉女穿梭(如图43-1、43-2、43-3)。  相似文献   

14.
王冠 《武当》2005,(9):21-21
近年来,在上海的徐家汇公园、交通大学、莘庄等地,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年轻人在演练一种以往沪上非常罕见的拳术。根据练习者柔和缓慢的姿态,对武术略知一二的人大致能够判断出这是一种内家拳。仔细探究一下,演练者会自豪地告诉你: “我们练的是武当赵堡太极拳。”该拳之所以能够越来越经常地进入上海人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5.
郑钧 《武当》2000,(9):18-18
习拳习道,理义须明。功不间断,其艺乃精。  相似文献   

16.
洪浩 《中华武术》2007,(1):10-11
2006年的冬天姗姗来迟。飘飘扬扬的雪花尚未将大地披上银装,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冬雨。坐在开往太极故里的汽车上,望着窗外的雨景,忆起自己的太极生涯。我出生在豫西小城,但祖籍却在武术之乡登封,家庭素有习武传统。幼年时代,在《少林寺》电影掀起的武术热潮中,跟随兄长习练少林武术;考入河南大学,又主修了长拳。大学期间,因为好奇,在同班  相似文献   

17.
戚建海 《武当》2005,(9):10-12
是赵堡太极流传早,还是和式太极产生早?和式太极拳能否完全可以取代赵堡太极拳?要澄清这些问题,还得从赵堡太极拳源流史说起。  相似文献   

18.
张方 《精武》2004,(1):46-47
现在又到了说真话难的时期,近来有媒体对我的武学研究提出了质疑,如果有些人认为只有编造“腾身走凌空”和“仙佛来接”才是“武学研究”,那么抱歉了,我只能再说点真话了。一、赵堡学拳与盐店得谱 公元1852年,河北省永年县的秀才武禹襄(1812-1880年)奉母命去河南舞阳县探望兄长武澄清。武禹襄自幼随父亲武烈习少林洪拳,虽年过四旬但好武之心不减。永年有邻人杨福魁(杨禄禅)在河南学得绵拳珍秘不传,于是武禹襄绕道河南温县拜访赵堡镇名师陈清平。以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4,(9):51-55
8月初,本刊编辑部收到一封来信,温县体育局局长原福全就张杰的《〈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一文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本着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现金文登载,并附相关背景资料,以树立良好的学术争鸣氛围,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20.
林泉宝  张顺林 《武当》2007,(11):22-24
(接上期)20、斜行:与第一个斜行动作相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