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平  李征宇  王凤英  韩子扬 《硅谷》2012,(19):71-72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是解决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的常用办法。从局部最优到整体最优的思想出发,得出求解最短路径的一个新方法,即两点间的最短路径是途经当前最短路径集的复合路径和直达路径的最短者,然后以此方法给出求解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的一个新算法,最后简述新算法在针对特定问题时相对于经典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韩慧玲  胡红萍 《硅谷》2011,(21):111-111,126
Dijkstra算法是求加权图中从某一源点到其余各点最短路径的算法,通过对传统的Dijkstra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算法,使其适合应用于求公交换乘最短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宇峰 《硅谷》2012,(3):133-133
主要是研究以混合算法为基础解决关于最短路径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的混合算法的原理,然后阐述算法的运行基础及相关步骤,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其中最短路径的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4.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可以解决超市选址等很多实际问题。超市选址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超市的长期效益和发展前途。本文应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分析,解决超市的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短路径算法分析及其在公交查询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对常见的最短路径及其算法的分析,指出以往的最短中径算法不能实现公交路线的查询,提出更适合公交查询的最短路径算法以及广州市公交线路查询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文川 《硅谷》2012,(17):167-167,157
机器人避障最短路径及最短时间路径其实就是研究具有圆形限定区域的最短路径的问题,主要研究机器人在有若干个障碍物一个区域中,由出发点到达目标点以及由出发点经过途中的若干目标点到达最终目标点的两种情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最短路径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在一个平面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即直线路径,另一部分是障碍物区域的部分边界,这两部分是相切连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最小转向曲率半径和障碍物区域大小的浮动对结果都有影响。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得出最短路径一定是由直线和圆弧做组成,为此可以建立线圆结构模型,这样不管障碍物有多少,路径有多复杂,我们都可以将路径划分为若干个这种线圆结构来求解。对于路径当中经过障碍物再到达目标点的状况,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是在障碍物拐点和节点都采用最小转弯半径的形式,另一种是适当扩大障碍物拐点处的转弯半径,使得机器人能够尽大可能沿直线通过路径中的障碍物到达目标点。建立最优化模型对两种方案分别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最短路径算法在电子地图领域的运用,分析、实现并验证Dijkstra算法在该领域运用的可行性。还指出Dijkstra算法的不足,以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网络优化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进行最短路径搜索的计算。一般来说,对最短路径搜索的计算方法有静态模型计算方法和加入了时间变量概念形成的动态模型计算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静态模型计算方法要假设道路权值是确定的,而一旦限制通行或者在一些场合加入时间或者效能的要求以后,这种计算方法就不能够继续使用了。这时,就需要使用突破了静态计算方法局限、更加灵活、更加准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了。  相似文献   

9.
王春媛  刘淑慧 《硅谷》2013,(16):59-60
文章基于"拉线原理",研究了给定场景下机器人避障行走的最短路径及最短时间路径问题。获得了给定场景下机器人避障行走的最短路径L=(b2-r2)(1/2)+(c2-r2)(1/2)+rθ;最短时间路径S=L圆v0/1+e10-0.1p2+L直v0。  相似文献   

10.
最短路径算法的效率是汽车实时导航、动态路径规划等应用领域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经典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基础上,从数据结构和搜索策略两方面对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存储桶排序方式,提出了带启发因子的直线优化A~*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机械零件的尺寸标注模式有多种。尺寸标注模式影响着机械产品的精度和制造成本。为获得零件尺寸合理的标注模式,建立了包含零件尺寸标注所有可能模式的装配尺寸联系路径图;以满足装配体功能尺寸形成路径最短为目标,基于装配尺寸链最短路径原则和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通过2种方法建立了装配体功能尺寸最短路径生成树。功能尺寸最短路径生成树确定了该装配体所有零件唯一合理的尺寸标注模式。研究结果为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途径,且其易于计算机辅助实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路由协议中的路径代价衡量问题,结合网络编码改善无线节点信息互换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结合网络编码的路径代价衡量方法--RMNC,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流量参数反映信息流的网络编码"搭乘"程度和逐节点计算路径的代价.通过将传输流流量参数和路径中节点左右链路信息流流量参数进行运算,获得路径上的各个节点的传输代价;网络中某一条路径的代价等于组成这条路径的节点传输代价之和,通过比较不同路径的逐节点计算代价值,获得最短路径.分析和模拟测试结果表明,RMNC可以有效地获得结合网络编码的最短路径,达到提高传输性能的目的.尽管传输延时有所增加,但可以接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GIS道路信息的数据结构,并对动态路径规划下A*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求解机械臂最短路径问题,导出了机械臂末端路径长度的表示式,并将最短路径问题归结为一个泛函极值问题。为简化求解过程,将泛函极值问题转化成另一个同解的泛函极值问题,并利用变分法求出了表示后一问题解的微分方程组。利用上三角矩阵逆矩阵的表示式,将该微分方程组转化成了标准状态方程组,与微分几何方法相比,避免了逆矩阵计算,使转化过程更加简单。利用Matlab进行仿真,求出了3R机械臂最短路径所对应的三个关节角度的位移函数。  相似文献   

15.
求两点沿曲面最小距离的关键是正确选择两点间沿曲面的最短路径。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性概率搜索算法。它在整个问题空间实施搜索,可得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本文应用了遗传算法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将整个曲面作为搜索空间,路径长度作为目标函数,设定了路径优化问题。其次,建立了椭圆坐标系,满足了遗传编码完备性的要求,实现了二维实数编码。运用排序选择方法,单一交叉和最小变异操作,完成了遗传算法,同时获得了最短路径。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曲面。  相似文献   

16.
韩慧玲  胡红萍 《硅谷》2012,(4):91-92
改进的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是求两点间最短距离和最短路径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图的顶点个数为上万或者几十万时,计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的时间开销将是非常巨大的。利用加权图的子图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社交网络存在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提出了基于分簇算法的启发式修改。基于最短路径,提出了一个最大贪心保护算法,追求数据隐私和数据功用的平衡。从数学分析和实验结果看,实现了一定的隐私保护和功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彪 《中国科技博览》2010,(14):327-327
本文将热水管道铺设的可行线路抽象为一个无向加权图,这样实际的最短路径问题抽象为无向加权图中两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采用Dijkstra算法找出图中起始顶点到达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即可得出在实际管道网状图中供热厂到达新建住宅区的的最短路径;并通过MATLAB7.0编程,实现对Dijkstra算法的求解以及对结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公交网络换乘问题的一种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交换乘问题是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的重要内容。针对公交网络换乘问题构造了公共交通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基于改进Dijkstra算法的公交网络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将求解最短路径获得的站点作为搜索站点,并将这些站点及经过这些站点的线路构成换乘矩阵,结合换乘次数的要求,给出了换乘的实现算法,确定可行的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深孔爆破广泛用于金属矿山开采,针对传统炮孔排面布置设计方法绘图工作量大、计算繁重、炮孔总长难以得到最优化的缺点,根据最短路径寻优原理,以孔底距限定选择排面炮孔,将起始炮孔作为起始点,炮孔长度作为权值,把炮孔布置转化为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利用Dijkstra算法,在Auto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对中深孔排面布孔设计进行优化研究。实现了中深孔爆破布置设计数字化及其炮孔排面布置方案最优化。结果表明: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炮孔布置方案可使炮孔总长缩短约10%,降低了凿岩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