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导致渗漏性损伤的护理干预防治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1日~2011年5月31日本科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1年6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本科新生儿5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在输注药液过程中实施有效监控,针对已发生的静脉药液渗漏采取相应措施;干预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并在输注药液过程中实施有效监控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静脉药液渗漏的发生.结果 干预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注药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及监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注时的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封闭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性损伤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用局部封闭联合50%硫酸镁湿敷;对照组只应用50%硫酸镁湿敷.比较2种方法治疗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渗性损伤治疗效果显著、治愈时间缩短.同一类药物渗出,治疗组的疗效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封闭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性损伤疗效显著,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加快外渗药液吸收,有效降低因外渗损伤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高渗性药物所致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使用高渗性药物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渗漏性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医护合作、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使用高渗性药物患者的渗漏性损伤和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改善医护合作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药(50%葡萄糖、维生素B12、地塞米松)联用改良湿敷法治疗强刺激性药物造成外渗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12月发生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损伤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常规应用50%硫酸镁患处湿敷。2014年1月~8月发生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损伤患儿3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50%葡萄糖联合维生素B12持续湿敷,在湿敷间隙予地塞米松原液外涂待干的方法,循环进行。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2%,显效率为4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肿胀消失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三药联用改良湿敷法,能有效治疗强刺激性药物渗漏对患儿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的损害,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强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输液外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654-2加50%硫酸镁局部交替湿敷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结果:治疗48 h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2.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54-2加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新生儿输液引起的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外渗致组织严重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2003-2005年5例因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伤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发现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认知水平与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认为发生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是防止强刺激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伤,避免不良后果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药物输液过程监控表在高危药物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本院肝病中心使用高危药的8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4月~2016年2月未使用监控表的患儿做为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3月使用监控表的患儿做为观察组,2组输注高危药各4840人次,比较2组渗漏的发生率、渗漏面积(面积=∏/4×长径×短径)以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渗漏发生率、渗漏面积、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7%、(3.4±2.7)cm^2、0.02%,对照组分别为6.2%、(7.6±5.1)cm^2、0.1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药物输液过程监控表用于婴肝患儿的输液渗漏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高危药输液渗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龚静  宋秋霞 《当代护士》2016,(9):131-132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将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若渗液属于强刺激性药物,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的同时,预防和减少输液渗漏的发生尤为重要。一旦发生渗漏,特别是强刺激性药物的渗漏,积极有效的处理可有效降低对患者  相似文献   

18.
山莨菪碱外敷治疗小儿静脉输液药物渗漏部位肿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注药物是抢救患儿和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措施 ,但小儿好动 ,血管细短 ,易发生药物渗漏。当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时 ,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 ,会发生局部组织溃烂坏死。而静脉输液渗漏也是儿科护理常见的难题。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对 3 9例药物渗漏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 ,采取了及时应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3 9例住院患儿 ,其中新生儿 2 1例 ,婴儿 16例 ,幼儿2例。静脉滴注多巴胺 9例 ,2 0 %甘露醇 6例 ,能量合剂 3例 ,抗生素 5例 ,10 %葡萄糖酸钙 11例 ,10 %葡萄糖加氨基…  相似文献   

19.
徐友芳  郑海璇  张莹  郭晓君  陈少容 《全科护理》2012,10(32):2990-299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预防外渗中的效果。[方法]将158例(367例次)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新生儿实施静脉输注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预防钙剂外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外渗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降低因钙剂外渗性损伤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难题,它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也影响了抢救和治疗工作。而静脉输液又是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主要措施,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加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无家属陪护,很容易发生药物渗漏。当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时,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就会发生皮下坏死,甚至致残,因此,防治静脉输液渗漏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现将药物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原因、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