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娜  赵泽宇  马国威  彭萱  陈可馨  陶勇 《重庆医学》2023,(20):3110-3114
目的 探讨合并陈旧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均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D组,n=31)和非谵妄组(C组,n=47)。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间隔5 min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ScO2及MAP、rScO2的最低值。计算平均Dp-c(平均SpO2-平均rScO2)及最高Dp-c(平均SpO2-最低rScO2)。记录两组rScO2下降>20%或rScO2值<50%持续时间>5 min的例数。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6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对照组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差值、插管前后心率差值、术中全麻药用量、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最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野暴露评分、纵隔摆动及呛咳发生率;比较两组麻醉前(T0)、开胸后30 min(T1)、关胸后30 min(T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未见纵隔摆动发生。观察组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差值、心率差值低于对照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最高PetCO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C组采取全身麻醉,E组采取超声引导下SG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1)、止血带充气1 h(T2)、止血带放气前(T3)、止血带放气5 min(T4)、止血带放气30 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并分析病人的麻醉药物用量(舒芬太尼)、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T0、T1、T2、T5的HR、SBP、SpO2、BIS比较,2组T4的HR、SpO2、BIS比较,2组T3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3的HR、SBP、BIS高于E组(P < 0.05~P < 0.01)。C组的麻醉药物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E组(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GB可降低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反应,从而稳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支撑喉镜引导下喷射通气在气道介入治疗中对患者肺交换功能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13例,常规全麻诱导后采用支撑喉镜引导下喷射通气。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5 min、放置即时、放置后5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术中SpO2、PO2、PCO2,术中SpO2是否下降,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咽喉部疼痛评分,手术者及麻醉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患者支撑喉镜放置即时MAP、HR较放置前明显升高(P<0.05),放置后5 min MAP、HR明显降低(P<0.05)。支撑喉镜引导通气后10 min,SpO2、PO2明显升高(P<0.05),PC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上唇损伤,1例撤出喉镜时松动牙齿脱落。结论支撑喉镜引导下喷射通气用于气道介入治疗,氧合良好,手术操作视野开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郑艺  潘宗怀  卓谦 《重庆医学》2024,(7):1064-1069
目的 探究不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PEEP模式。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5 min(T2),手术开始1 h(T3),手术开始2 h(T4),腹腔关闭后(T5)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肺顺应性、气体交换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麻醉前、T5时刻肺损伤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克拉拉细胞蛋白16(CC16)]水平,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结果 T1、T2、T...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在肺腺癌复杂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单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行MIMICS软件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和拔除胸腔引流管后2组肺功能指标,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结果  2组患者病灶数量、结节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5/48)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12/4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前FEV1、FVC、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除胸腔引流管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显著低于术前,但观察组FEV1、FVC、MVV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52) L vs. (1.38±0.69) L, (1.73±0.64) L vs. (1.48±0.51) L, (54.27±7.14) L/min vs. (50.36±6.08) L/min, 均P < 0.05]。  结论  对于行复杂肺段切除术的肺腺癌患者,采用MIMICS软件在术前进行三维重建有利于在术中分辨肺部解剖结构,确定结节位置,有利于提高手术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手术对肺功能的损伤,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刘颖  何慧  王娟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40-141
目的:观察中段食管癌弓上、弓后吻合术后围手术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指导术后合理供氧。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9年7月在我院胸心外科手术的74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其中采用弓上吻合术42例(A组),弓后吻合术32例(B组)。记录术中时间、返病房后3min、4h、8h、12h、24h、32h、36h、48h、72h的SpO2(%)和各时间点无氧雾化15min(停氧时)的SpO2(%),分析两组各时间点SpO2组间差异。结果:弓上组、弓后组自身对照,SpO2在各时间点吸氧时较停氧时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停氧条件下,弓上组SpO2在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弓后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段食管癌弓上吻合术后早期SpO2值较弓后吻合术后下降明显;对于弓上吻合术后患者应更加密切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合理氧疗,同时加强肺部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对肺功能改善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60例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气腹期间观察组以VT 6 mL/kg+5 cm H2O呼气末正压(1 cm H2O=0.098 kPa)及每隔30 min一次肺复张的模式通气,对照组以VT 6 mL/kg模式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后1 min(T1)、建立人工气腹后60 min(T3)、手术结束前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氧合指标;T1、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T2)、T3、T4呼吸力学指标;术后48 h及7 d内PPCs发生情况。 结果 与T1时刻比较,T4、T5时刻PaO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T3时刻观察组PaO2明显升高,PA-aDO2明显降低,OI明显升高。与T1时刻比较,T2、T3时刻2组Cdyn明显降低,Ppeak明显增高,T2、T3时刻对照组PETCO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刻观察组Cdyn明显升高,T2~T4时刻观察组Ppeak明显下降。术后48 h观察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肺不张、延迟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 2组PPC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LPVS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能改善肺功能,明显减少PPCs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结肠手术老年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肠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30例和PCV-VG组(P组)30例。记录各时点(T1~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术中pH、PaO2及PaCO2, 计算氧合指数(OI),观察术后5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组间各时点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T1~T6的HR均比T0增加(均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4和T5时pH降低。随体位变换时间增加,2组患者PaO2下降,PaCO2上升,OI下降(均P<0.05)。在T5时,组间比较,V组PaO2及OI低于P组。在T3~T6,V组Ppeak及Pplat升高,Cdyn下降;T4~T5,P组Cdyn下降。在T5时,V组Ppeak值[(25.4±2.1)cm H2O vs. (16.3±2.1)cm H2O,1 cm H2O=0.098 kPa]、Pplat值[(9.0±0.5) cm H2O vs. (7.0±0.6)cm H2O]高于P组,Cdyn值[(33.2±6.3) mL/cm H2O vs. (40.3±5.2)mL/cm H2O]低于P组。P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3.3%(1/30)]比V组[23.3%(7/3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7)。  结论  PCV-VG适用于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结肠手术老年患者,可降低气道压,提高氧合指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和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接高频通气下对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BCB的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麻醉插管通气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TI-CV)组和硬质支气管镜(RB-HFV)组,比较不同麻醉通气插管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情况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共65例ILD患者入选,TI-CV组33例,RB-HFV组3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8.0±15.0)和(48.8±10.8)岁(P=0.803)。两组患者术前体重指数、肺功能(FEV1、FVC、FEV1/FVC、DLCO)、动脉血气(pH、PaO2、PaCO2)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等基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I-CV组和RB-HFV组术后5min动脉血pH分别为7.34±0.06和7.26±0.06,PaCO2分别为(48.82±9.53)和(62.76±9.8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毕时TI-CV组和RB-HFV组患者动脉血pH分别为7.33±0.06和7.21±0.08,PaCO2分别为(48.91±10.49)和(70.93±14.83)mmHg,心率分别为(79.6±21.1)和(93.8±18.7)次/min,MAP分别为(72.15±13.03)和(82.63±15.6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V组和RB-HFV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麻醉总时间为(47.4±8.8)和(53.3±1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术后麻醉完全复苏拔管5min后动脉血气(pH、PaO2、PaCO2)以及心率、MAP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下TBCB较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接高频通气下TBCB更有利于保持术中有效通气,维持心率以及MAP的稳定,建议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下行TBCB更有利于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使用不同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机械通气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L组FiO2=40%和H组FiO2=60%。全身麻醉插管后分别维持不同的吸入氧浓度至术后拔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建立60 min(T1)和拔管后30 min(T2)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P(A-a)O2]。结果 两组患者OI在二氧化碳气腹后均降低,H组变化更明显;气腹建立后60 min, L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高于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在T1时间点的P(A-a)O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体重全麻诱导无通气期耐受缺氧的时限,以探讨肥胖患者的氧储备能力。  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3例,年龄20~50岁,根据体重指数(BMI)进行分组 (A组:BMI≤25 kg/m2;B组:BMI 25.1~29.9 kg/m2;C组:BMI≥30 kg/m2)。所有紧闭面罩吸纯氧5 min(氧流量10 L/min),常规药物麻醉诱导后,呼吸停止立即作机控正压通气(VT:8 mL/kg,R:12次/min,PEEP:5 cm H2O)3 min,在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一次成功。暂不连接麻醉机通气环路,直至SpO2降至93%时迅速接上环路行机械通气。记录诱导前、SpO2由100%降至97%时、SpO2降至93%时3个时刻的以下数据:体重指数、心率、血压、SpO2,以及停止给氧即刻SpO2由100%降至97%和93%的时间(T97、T93)。  结果  三组安全时限T97、T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97、T93与BMI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随着BMI 的增大,无通气安全时限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能量器械马蹄铁形段间平面处理方法应用于肺部结节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因肺部结节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能量器械马蹄铁形段间平面切开组(观察组)和切缝器段间平面切开组(对照组),各50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3 d内引流量、术后肺漏气时间、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等。  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 d内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肺漏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 0.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术后PaO2大于对照组,术后PaCO2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用力肺活量为(2.58±0.43)L,高于对照组的(2.21±0.34)L,观察组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2.32±0.39)L,高于对照组的(1.96±0.3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能量器械马蹄铁形段间平面处理方法应用于肺部结节精准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肺膨胀更加良好并能节约高值耗材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II~III 级、择期行脊柱融合术患者60 例, 年龄70~85 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肺保护性通气(PMV)组及常规机械通气(CMV) 组, 每组30 例。PMV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 加10 cmH2O 呼气末正压(PEEP), 潮气量(VT)=6 mL/kg, 呼吸频率(RR)=12~18 次/min, 吸: 呼比(I:E)=1:2, 每间隔15 min 作一次规律肺泡复张(AR);CMV 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 VT =10~12 mL/kg, RR=12 次/min, I:E=1:2。观察全麻插管前(T0)、插管后1 h (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 h (T3)、术后1 d (T4)、2 d (T5)、3 d (T6) 各个时间点患者pH, PaO2, PaCO2, 氧和指数(PaO2/FiO2)、肺泡氧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博(HR)、中心静脉压(CVP) 及术后1 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 T2, T3, T4, T5 各观察时间点中:与CMV 组相比, PMV 组中的PaO2和PaO2/FiO2 升高, PA-aDO2 下降(P<0.05);术后第1 天, CMV 组有5 例发生了气管- 支气管炎, 5 例低氧血症, 3 例肺不张, 术后肺并发症(PPCs) 发生率为43.3%, PMV 组仅2 例发生了气管- 支气管炎,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PPCs 发生率为6.6% (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 减少肺部并发症, 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脱机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年龄≥ 18岁的58例气管切开脱机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收治的28例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氧疗。比较2组脱机时和脱机后1、5 d呼吸频率及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脱机后1、5 d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P < 0.01);脱机后1、5 d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观察组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3.57%)、痰痂形成(0.00%)、肺部感染(0.00%)、气道出血发生率(7.14%)均低于对照组(33.33%、20.00%、20.00%、26.67%)(P < 0.05~P < 0.01)。结论文丘里氧疗温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脱机病人,符合人体温湿化的生理需求,避免了病人的呛咳和不适,可改善痰液黏稠度和呼吸参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黎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23-1025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A组)和常规对照组(B组)各52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常规以2%利多卡因喷鼻腔、咽喉部4次,表面局部麻醉,1.5 ml/min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A组检查前5 min缓慢静脉输注咪达唑仑3.0 mg+芬太尼50 μg;B组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2组患者均在用药后2 min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2 min(T1)、用药后5 min(T2)、用药后10 min(T3)、用药后15 min(T4)及用药后30 min(T5)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中断检查及不良记忆等不适反应。结果:A组T1~T3 SBP、T1~T4 MAP和HR均较T0降低(P<0.05~P<0.01),而T5 SBP、T1~T4 MAP和HR及T1~T5 R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4 MAP和HR均较T0和A组增高(P<0.05~P<0.01),2组SpO2均较T0下降(P<0.01),但B组T1~T4 SpO2均低于A组(P<0.01)。B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和不良记忆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A组高(P<0.05~P<0.01),B组8例因刺激过大而中断检查。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是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良好镇静的理想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中炎症反应及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4~8岁择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n=30),1.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B组,n=30),1.5 mg·kg-1氟比洛芬酯组(C组,n=30)。B组和C组氟比洛芬酯均由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在手术开始前15 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B组和C组分别静脉注射相应剂量氟比洛芬酯5 mL。观察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结束即刻(T2)、气管导管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5 min(T5)心率、SpO2,并于T0、T2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浆IL-10、TNF-α水平。T3、T4、T5采用麻醉苏醒期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魏式鼻咽通气道联合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把行ERCP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声门上喷射组和鼻咽通气道给氧组,每组50例,同时分别于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入咽部(T2)、置入十二指大乳头处(T3)和退镜(T4)时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在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统计每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情况和纠正低氧血症的方法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等。结果 鼻咽通气道给氧组出现亚临床低氧血症(90%≤SpO2<95%)8例,轻度低氧血症(75%≤SpO2<90%)5例,严重低氧血症(SpO2<75%或SpO2<90%,持续时间>60 s)2例,其中10例是需要调节氧流量或托下颌,5例通过面罩加压给氧,1例行气管插管纠正低氧血症,而声门上喷射组没有出现低氧血症。T2、T3和T4时间点声门上喷射组PaO2明显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喉罩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3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20例)与B组(20例),A组采用鼻导管通气方法,B组采用喉罩通气方法,两组均保留自主呼吸通气。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T0)、麻醉诱导后2min(T1)、麻醉诱导后5min(T2)、麻醉诱导后10min(T3)、麻醉诱导后15min(T4)各时点的血氧饱和度情况、平均动脉压情况;麻醉诱导后5min(T2)、麻醉诱导后10min(T3)、麻醉诱导后15min(T4)时点间的肠蠕动次数、呼吸次数以及术毕内镜医师麻醉满意度。结果 (1)B组肠蠕动次数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呼吸次数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SpO2随时间点变化先降低后升高,B组Sp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