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以角蛋白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制备智能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其药物装载和释放性能。方法:利用去溶剂法制备角蛋白纳米颗粒(KNP),以罗丹明B(RB)和姜黄素(Cur)为亲水性和疏水性模式药物,制备载药KNP。利用钨灯丝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药物体外释放实验等对KNP的尺寸、形貌、结构、载药和释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制备出粒径均一、约为300 nm 的KNP,能够装载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载药颗粒在体外释放研究中表现出pH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结论:利用去溶剂法,简便、安全地制备了分散性良好且具有pH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释放特性的角蛋白载药纳米颗粒,为角蛋白作为智能响应型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药物递送是通过特定的手段使活性药物成分有效地递送到目的部位,以在人类或动物中实现治疗效果的方法或过程。递送系统在控速给药、靶向给药、药物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药学、材料学和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的进步,从纳米尺度、细胞尺度到智能靶向递送等技术的发展使药物递送系统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投入和市场份额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对不同载药系统的递送机制及特点进行阐述,系统梳理新兴药物递送系统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及企业竞争格局,并对相关技术的临床转化潜力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相关企业研发方向选择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凋亡小体是一类由凋亡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由于具有良好的载药功能以及优异的靶向能力,凋亡小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本文首先概述了凋亡小体的形成机制,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凋亡小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包括完整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重组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原位生成的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以及类凋亡小体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最后对凋亡小体在药物递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纳米载药体系作为一类具有可控性和靶向性的药物递送工具,可以保护生物分子药物免于细胞内快速酶促降解、免于快速血液清除,确保将生物分子药物安全递送至作用部位,从而有效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功能材料研究和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通过使用功能性生物...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具有载药能力强、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长、主动靶向性和被动靶向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质,及其作为脂质体、胶束、微球等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疏水蛋白(Hydrophobin)是具有表面活性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可以在界面自组装形成双亲性蛋白膜,从而改变界面亲疏水性。研究表明疏水蛋白无毒性且无免疫原性,基于这样的性质,疏水蛋白可用于材料表面修饰、食品塑形剂、纳米药物载体而进行靶向运输或生物传感器的信号精确识别等。近年来,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中发现了一种分泌型小分子量疏水蛋白BslA (原名YuaB)。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疏水蛋白BslA表达产量高,纯化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因而BslA具有更大的应用优势和开发价值。本文总结了BslA的性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并与真菌疏水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系统分析了其结构特点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真菌疏水蛋白是由高等丝状真菌产生的小分子量(10kD左右)具有双亲性的蛋白质,它们在真菌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疏水蛋白具有极高的表面活性,可以在界面通过自组装形成双亲性的蛋白膜,从而改变界面的亲疏水性质。值得注意的是,疏水蛋白的不同功能可归因于其双亲性蛋白质结构,使得其在不同的亲水/疏水界面处自组装以形成两性蛋白膜。基于这样的性质,疏水蛋白已经获得了国内外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疏水蛋白潜在的应用价值激励了人们对其蛋白结构的探究从而解释其自组装机理。此篇综述总结了近些年人们通过不同手段及研究方法来解释疏水蛋白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水溶性的γ-聚谷氨酸(γ-PGA)进行了接枝改性,合成了两亲性γ-聚谷氨酸(γ-PGA)接枝衍生物,采用超声探头法制备胆甾醇基γ-PGA自组装胶束,并以卵清蛋白(OVA)作为模型蛋白,研究其载药和释药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两亲性胆甾醇基γ-PGA自组装胶束平均粒径为299.6+ 27.3nm,粒径的多分散系数较窄(0.17),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其疏水核-亲水壳的纳米微结构对蛋白药物显示了良好载药性能,对OVA载药量可达118.8 μg/mg,包封率33.5%;体外释药结果显示,负载OVA的甾醇基γ-PGA自组装胶束能延缓蛋白的释放,释药速率与介质p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肿瘤组织的血液供给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非均质性、血管的高渗性、淋巴排出功能的低效性共同形成肿瘤微环境,阻碍治疗药物有效地运输到肿瘤,从而影响其疗效.与传统药物相比,纳米药物能优先递送到肿瘤,并具有多药载药与靶向运输等功能.但肿瘤中特有生理屏障的存在阻碍了纳米药物以有效浓度均匀地运输到肿瘤组织.一些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纳米药物疗效并不显著,可能与这些生理屏障的阻碍有关.本文概述了肿瘤治疗时药物需跨过的生理屏障,并总结了克服这些生理屏障的方法,探讨了纳米药物研发时针对肿瘤异常结构优化药物递送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分子抗癌药物通过靶向特定蛋白来抑制肿瘤生长,但大部分致病蛋白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通过靶向降解目标蛋白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新技术。本文在介绍传统多肽型PROTAC和小分子型PROTAC基础上,详细总结了靶向递送型PROTAC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识别分子介导靶向PROTAC、纳米材料介导靶向PROTAC和可控激活小分子PROTAC前药。研究表明,靶向递送型PROTAC在提高肿瘤细胞特异性、减少脱靶效应和降低生物毒性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最后,本文对PROTAC的成药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刘树滔  何火聪  陈菁  傅蓉  潘剑茹  饶平凡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6):463-466,I0003,I0004
目的探讨跨膜递送短肽——TAT蛋白转导结构域(简称TAT)介导的与其融合的活性蛋白在活体的跨膜递送作用。方法以融合蛋白GST-TAT-GFP,GST-GFP-TAT和GST-GFP为研究模型蛋白,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直接通过向小鼠腹腔注射和皮肤涂抹这两种含TAT的融合蛋白及作为对照的融合蛋白GST-GFP,一定时间作用后取体内器官和皮肤做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这些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情况;并对分别融合在C端或者N端的TAT介导GFP在活体动物体内和皮肤的跨膜递送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腹腔注射实验结果表明,TAT可以介导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跨膜递送进入到小鼠的心脏、肝、肾、脾和肺,甚至脑组织;其中GST-GFP-TAT跨膜递送效率比GST-TAT-GFP更高。结构模拟分析提示GST-GFP-TAT与GST-TAT-GFP中的TAT的暴露情况不同可能是造成两种蛋白跨膜递送活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皮肤实验的结果则表明TAT不仅介导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进入小鼠表皮,而且使其进入小鼠皮肤的真皮层。结论 TAT可以跨膜递送不经过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进入小鼠皮肤和体内,递送效率可能与TAT的暴露程度相关;这些结果为在蛋白质疗法方面应用TAT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核酸药物作为新型基因治疗药物备受关注,但生物学稳定性差、易被体内核酸酶降解、生物利用度低、靶组织内聚集浓度低等是制 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新的药物递送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核酸药物的稳定性及靶向递送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核酸药物的研 发进展。尤其是多肽蛋白类递送载体,已成为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介绍核酸药物递送载体多肽修饰的两种主要方式—— 共价缀合和非共价络合,重点综述近年来多肽缀合物和复合物以及多肽修饰的载体在核酸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多肽介导的核 酸药物递送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型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药物递送载体的应用使得小分子药物、蛋白质药物,以及基因药物能够通过多种给药方式用于癌症的治疗。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成为广泛采用的抗癌药物载体之一,可以通过静脉、皮下、口服等多种给药途径用于化疗、基因治疗、蛋白治疗给药及接种免疫等诸多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UTMD)能够安全、高效、简便地递送药物与基因,是当前超声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机制主要涉及超声辐照微泡引起的空化效应及其二级效应、内吞作用与声辐射力。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科学迅猛发展,纳米载药系统取材更加广泛,制备方法愈发精良,载药量日益提高。将纳米载药系统与UTMD进行联合,可以扬长避短,为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与希望。本文旨在对UTMD与载药/载基因纳米粒联合应用的生物物理学机制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化疗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部分化疗药物具有水溶性低、肠道壁通透性差、易受到P-糖蛋白(P-gp)外排的性质,极大限制了其开发为口服制剂。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在口服抗肿瘤药物的递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将深入探讨纳米递送载体在药物口服递送中所面临的生理障碍以及克服生理屏障的方法,并对聚合物胶束、脂质体、纳米粒等纳米体载体在抗肿瘤药物口服递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结点和有机配体配位组装而成的晶体材料.金属有机骨架具有孔隙度大、孔径和尺寸可调、生物相容性好、成分可调、表面可修饰等优越性能,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用于小分子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等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随后,我们总结了近年来MOFs药物递送体系在肿瘤的化学治疗、光动力学治疗、放射性治疗、免疫治疗、光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本文总结了MOFs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进展和特点,并展望了MOFs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囊泡,在细胞与细胞之间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固有的长距离通信能力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而具有很大的潜力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尤其适合递送蛋白质、核酸、基因治疗剂等治疗药物。许多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有效地将许多不同种类的货物递送至靶细胞,因此,它们常被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治疗。对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中面临的外泌体分离,药物装载和靶向治疗应用的进展与挑战作一介绍,以期更好为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囊泡,在细胞与细胞之间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固有的长距离通信能力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而具有很大的潜力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尤其适合递送蛋白质、核酸、基因治疗剂等治疗药物。许多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有效地将许多不同种类的货物递送至靶细胞,因此,它们常被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治疗。对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中面临的外泌体分离,药物装载和靶向治疗应用的进展与挑战作一介绍,以期更好为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温敏水凝胶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等生物医用领域.其中,由聚乙二醇与脂肪族可降解聚酯合成的两亲性聚合物的自组装胶束形成的温敏水凝胶是一种重要的温敏凝胶材料.本文针对聚乙二醇(PEG)与聚己内酯(PCL)形成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温敏水凝胶体系,综述了聚合物分子质量、嵌段序列结构,亲疏水段分子质量与比例、疏水段化学结构等因素对温敏行为的影响,以及该温敏水凝胶在局部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真菌疏水蛋白是高等丝状真菌在特定生理时期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两亲性蛋白质,其可以在两相界面处通过自我装配形成纳米级蛋白膜,改变介质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疏水蛋白独特的自组装性质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均具有应用潜力,如材料表面修饰、乳化、蛋白纯化、药物传送和生物传感器制作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真菌疏水蛋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针对本课题组发现的灰树花真菌疏水蛋白,介绍其自组装分子机制、在材料表面修饰以及药物缓/控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