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隆文  朱红  娄阳 《广州化工》2014,(18):51-53
黄磷渣是黄磷生产中的副产物,它的合理有效利用已直接影响到黄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黄磷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CaO,且多以玻璃态存在。因此可用于生产水泥的原料、磷渣水泥掺合料、制低熟料磷渣水泥和无熟料水泥。此外,还可用磷渣生产混凝土、免烧砖、路基材料、陶瓷材料、肥料、白炭黑、微晶玻璃、耐火保温纤维等,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2.
张强 《水泥工程》2016,29(3):38-38
正0前言磷渣是电热法生产黄磷时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磷渣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两种:从水泥生料配入磷渣煅烧熟料和磷渣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磷渣掺入生料成分中能降低熟料烧成热耗,改善熟料矿物组成,提高熟料及水泥性能,但掺入量过多会造成熟料凝结时间延长,对熟料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磷渣配料在4 600 t/d新型干法  相似文献   

3.
磷渣是电热法生产黄磷时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磷渣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两种:从水泥生料配入磷渣煅烧熟料和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磷渣掺入生料成分中能降低熟料烧成热耗,改善熟料矿物组成,提高熟料及水泥性能;作为混合材生产磷渣水泥时,可通过应用高温灼烧石膏、添加活性激发剂、分别粉磨技术等改善磷渣水泥早期强度低、凝结硬化慢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磷渣是电热法生产黄磷时排出的一种具有潜在活性的低熔点工业废渣。在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掺入磷渣能降低熟料烧成热耗、改善熟料矿物组成、提高熟料性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引起结皮加速、烧成工况波动等问题。在生产试验过程中,磷渣掺入量由1%~3%逐渐增加,通过生料配料调整、烧成系统精细控制,最终达到改善生料易烧性、降低熟料热耗、提高熟料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黄磷渣用作生料配料和水泥混合材时,黄磷渣掺量、粉磨工艺、入磨风温、助磨剂种类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料中掺3.5%黄磷渣,控制合理的三率值,熟料性能良好;采用立磨单独粉磨黄磷渣较混合后球磨的工艺,水泥性能可明显改善;黄磷渣中P_2O_5和F含量会随入磨风温的升高而减少;采用0.01%TEA+0.01%TIPA助磨剂复配方案,制备的高掺量黄磷渣水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贵生 《水泥》2005,(1):25-26
贵州省中部有国内最大的磷矿基地,生产黄磷排放的工业废渣堆积达数万吨。利用磷渣作原料生产水泥时,由于磷渣中含有少量的P2O5、F,对配料影响较大,不能照搬普通原料的工艺控制。我厂经过多年的磷渣配料经验总结,在Φ3.2m×11m机立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熟料3d抗压强度在28~32MPa  相似文献   

7.
每生产1 t黄磷产出9~11 t黄磷渣。介绍利用黄磷渣生产磷渣超微粉(0.074~0.038 mm)的工艺及其作为水泥添加剂的成本和品质优势,并已成功将其用于修建大坝和商业用混凝土中,实现了黄磷渣的循环利用和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中部有国内最大的磷矿基地,生产黄磷排放的工业废渣堆积达数万吨。为了开展综合利用,结合当地高硫烟煤与磷渣配料,经过生产应用,工业废渣掺量达到30%以上,熟料强度等级达到52.5MPa,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电炉法生产黄磷的工艺流程的分析,辨识出黄磷、磷铁、磷渣、磷炉气等主要危险物质,黄磷生产各阶段还存在燃烧、爆炸、中毒、烧伤等危险、有害因素。黄磷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危险物质和有害因素,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黄磷渣生产水泥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黄磷渣生产矿渣水泥的机理,摸索了工业生产该水泥的参数,为黄磷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生料成本。提高生料易烧性,2006年5~8月份,我厂用黄磷渣作为硅、铝质原材料进行试生产。经过5、6两个月的立窑煅烧试验发现:黄磷渣作为硅质、钙质原料使用时,效果良好。当黄磷渣的掺量为5.5%时,效果最佳。从7月份起,我们便将生料中黄磷渣的掺量固定为5.5%。9月份开始,由于我厂附近生产黄磷的企业停产,黄磷渣短缺,我们不得不停用。  相似文献   

12.
湿法磷酸渣是湿法磷酸浓缩和陈化过程中生成的沉淀物和氟硅酸盐结晶物的混合物。简要介绍电炉法黄磷生产工艺,重点分析将湿法磷酸渣混入磷矿粉烧结后作为大型电炉入炉料生产黄磷的可能性,并进行磷酸渣入炉工业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将磷酸渣与磷矿粉混合烧结后生产黄磷磷炉炉况变化较大,增加了调整难度,但从工艺原理、安全、应用方面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电石渣制水泥的原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电石渣制水泥熟料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就电石渣自身的特性及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面,其研究深度还不够。以实验与生产为基础,通过对电石渣的水分、细度、比重、有害组分、热性能、烧结性能等性质的深入研究,表明电石渣自身的特性对新型干法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的工艺过程有较大的影响,采用新型干法电石渣制水泥熟料的工艺必须与电石渣的特性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磷渣是电炉法生产黄磷产生的副产物,年排放量达到数百万吨,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硅。针对黄磷渣堆存量大、利用价值低等问题,通过在源头添加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助剂,在保证黄磷生产磷高效逸出的同时,实现炉渣中硅、钙的协同活化,进一步生产水稻专用肥,实现黄磷渣的高值化利用。改性黄磷渣的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助剂的黄磷在1 450 ℃熔融60 min,磷逸出率达到95.56%,黄磷渣中有效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36.45%、有效氧化钙质量分数为47.46%,渣系呈良好的玻璃相结构,有利于释放活性营养元素,且源头添加的微量元素助剂保留在渣相中。根据云贵川水稻营养需肥规律及大中微量元素的协同增效配伍作用,以改性黄磷渣为主要中量元素原料,设计了水稻专用肥16N-10P2O5-14K2O+7SiO2+10CaO+0.45Zn产品。水稻专用肥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氮有效性为99%、五氧化二磷有效性为98.81%、氧化钾有效性为99.15%、二氧化硅有效性为93.88%、氧化钙有效性为88.53%、锌有效性为97.78%。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国内外黄磷工业生产和黄磷渣的排放现状,介绍了黄磷渣的特点及主要成分,并着重对黄磷渣在水泥、混凝土、微晶玻璃、陶瓷材料、烧砖、白炭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黄磷渣的综合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介绍黄磷清洁生产新技术。通过对黄磷尾气自动控制技术改造,消除因安全生产而设置的"安全火炬",使黄磷尾气得到全部回收利用;通过对水淬渣汽治理技术改造,消除水淬渣汽带来的污染;通过对含磷污水及泥磷回收处理技术改造,使含磷污水得到实时分离,分离出来的泥磷得到有效回收,分离后的水可直接返回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旁路放风系统对电石渣配料熟料岩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使用旁路放风系统前后电石渣配料熟料岩相的变化,研究了电石渣中氯离子含量对熟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使用旁路放风系统,电石渣配料熟料中都没有新矿物(氯铝酸钙)生成;旁路放风系统可以降低窑尾氯离子的富集程度,从而减少氯离子对烧成系统的不良影响。另对比了城市垃圾焚烧灰配料生产的生态水泥和电石渣配料生产的水泥熟料,因电石渣中的氯离子含量仅为城市垃圾焚烧灰的1/35,因此两种熟料物理性能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已成为处理电石渣污染的重要方法,电石渣的原料特性对整个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系统的影响较大,包括电石渣输送、电石渣烘干、生料制备、烧成系统、水泥制成系统工艺控制等,因此新型干法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的工艺必须与电石渣的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黄磷渣特点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磷渣的特点黄磷炉渣是电炉法生产黄磷时排出的废渣,每产1t黄磷排渣9t。贵州省是重要的黄磷生产基地,产量仅次于云南省,位居全国第二。磷渣是在1400~1600℃高温下形成熔融状态,再经水淬急冷而得的产物,其玻璃体含量高达80%~90%,含有一定量的假硅灰石-αCaO·SiO2,β-2CaO·SiO2,5CaO·3Al2O3,硅钙石(3CaO·2SiO2),枪晶石(3CaO·2SiO2·CaF2)等矿物,还有残留的P2O5。磷渣中含有40~50%的CaO,25~42%的SiO2,其次是Al2O32.5~5%,Fe2O30.2~2.5%,MgO0.5~3%,一般P2O5含量为1~4%;F含量在2.5%左右[1]。随着黄磷生产的发展,排放的黄磷…  相似文献   

20.
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的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电石渣作为生产水泥熟料的原料之一,是综合利用电石渣的重要途径。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的技术、装备水平在不断提高,不仅已经实现电石渣配料、“干磨干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生产,而且生料中电石渣掺量(干基)≥64%(电石渣替代石灰石量达80%以上),熟料28d抗压强度≥60MPa,熟料烧成热耗≤760×4.18kJ/kg,能源消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