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组为实验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形态计量检测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er oveseular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TGF-β1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45/65),TGF-β1阳性表达者MVD值(25.31±4.05)显著高于TGF-β1阴性表达者(21.23±4.29);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46%(51/65),VEGF阳性表达者MVD值(26.62±3.41)亦明显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18.95±6.52)(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且组织学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MVD值越大。结论:TGF-β1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二者有望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组为实验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形态计量检测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er oveseular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TGF-β1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45/65),TGF-β1阳性表达者MVD值(25.31±4.05)显著高于TGF-β1阴性表达者(21.23±4.29);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46%(51/65),VEGF阳性表达者MVD值(26.62±3.41)亦明显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18.95±6.52)(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且组织学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MVD值越大。结论:TGF-β1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二者有望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7-H4和FOX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B7-H4蛋白和FOXP3蛋白在11例正常乳腺、25例乳腺良性病变、272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原位杂交检查B7-H4 mRNA在10例正常乳腺、10例良性病变、2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7-H4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3.39%)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64.00%)和乳腺正常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2.67%)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60.00%)和乳腺正常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和FOXP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B7-H4和FOXP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6,p<0.001);B7-H4 mRNA在正常乳腺组、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 mRNA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B7-H4和FOXP3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nail蛋白及mRN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Snail蛋白和Snail mRNA在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70例乳腺癌中,Snail蛋白和Snail mRNA阳性率分别为87.2%(61/70)、81.4%(57/70),分别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织53.3%(16/30)、46.7%(14/30)和乳腺单纯性增生组织26.7%(8/30)、23.3%(7/30),三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6.4,P<0.01;χ2=32.4,P<0.01)。②Snail蛋白和Snail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为97.6%(40/41)、95.1%(39/41),无转移组阳性率为72.4%(21/29)、62.1%(18/29),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1);组织学分级Ⅲ级组明显高于Ⅰ、Ⅱ级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χ2=0.98,P>0.05)。③Snail蛋白与Snail mRNA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 Snail蛋白与Snail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表达关系,以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的新鲜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VEGF—C和p38MAP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和61.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和p38MAPK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P=0.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3,P=0.001),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TNM分期(P=0.019,P=0.010)有关;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的大小(P=0.203,P=0.086)和患者的年龄(P=0.0.266,P=0.087)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也证实,VEGF-C和p38MAPK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和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0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OPN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OPNmRNA高表达率为90%(45/50)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蛋白的阳性率为86.0%(43/5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3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OPN在胰腺癌中的过表达对胰腺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MMP-3在乳腺癌中表达与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MMP-3、Claudin-1、Vimentin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1)MMP-3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乳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MMP-3表达逐渐增加,同时出现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及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相关分析表明MMP-3与Claudin-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1,P=0.019),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8,P=0.03),Claudin-1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8,P=0.031).结果提示,MMP-3可能是通过介导乳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来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IDC患者(IDC组)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组)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IDC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对照组(23.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IDC患者年龄和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肿瘤远处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IDC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参与了IDC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VEGF可以作为评价IDC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ho A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Rho A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细胞周期抑制蛋白 P21 WAF1/CI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 A蛋白、Cyclin D1和P2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Rho A、 Cyclin D1和P21 WAF1/CIP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25.00%、15.0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44%、59.38%、48.44%,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2)Rho A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3)RhoA蛋白与P21 WAF1/CI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4.548,P<0.05),与Cyclin D1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RhoA蛋白过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RhoA蛋白通过下调P21 WAF1/CIP1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节,进而与乳腺癌发展及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病例和8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者正常乳腺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生存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ngiopoietin-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6%(145/180)和11.25%(9/80),α5β1 Integrin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2%(139/180)和16.25%(13/80),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但乳腺癌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3%(95/97)和60.03%(5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α5β1 Integ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83.5%(81/97)和69.87%(5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iopoietin-2和/或α5β1 Integrin 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分别显著高于Angiopoietin-2和/或α5β1 Integri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的表达上调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逆转录诱导蛋白基因(RECK)、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喉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中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另收集40例喉癌组织切除外缘的正常喉粘膜组织。比较喉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喉粘膜组织中MMP-2、Fhit、RECK、VEGF的表达,分析喉癌组织中MMP-2、Fhit、RECK、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四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喉癌组织中MMP-2、VE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粘膜组织,Fhit、RECK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粘膜组织(P0.05)。喉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Fhit、RECK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喉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水平与Fhit、RECK呈负相关(P0.05),与VEGF呈正相关(P0.05);Fhit与RECK呈正相关(P0.05),与VEGF呈负相关(P0.05);RECK与VEGF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喉癌组织中MMP-2、Fhit、RECK、VEGF均存在异常表达;其相互影响,可能共同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和MUC1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MUC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UC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与MUC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结论:VEGF和MUC1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检测胃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D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钙黏附素E(E-ca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8月期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乳甲外科的DCIS石蜡包埋标本(DCIS组)59例,IDC石蜡包埋标本(IDC组)32例,另选取同时期正常乳腺组织标本2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MMP-7、VEGF及E-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MP-7、VEGF及E-cad的阳性表达率与DCIS、ID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MP-7、VEGF与E-c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IS组、IDC组的MMP-7、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E-cad的强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DCIS组与IDC组之间的MMP-7、VEGF、E-ca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VEGF及E-cad的阳性表达率均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临床分期为Ⅱ-Ⅲ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MP-7、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为Ⅰ期、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cad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7与VEGF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2,P=0.038),MMP-7、VEGF均与E-cad无显著相关性(r=0.071、0.024,P=0.057、0.089)。结论:DCIS和IDC中MMP-7、VEGF表达较高,E-cad表达较低,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查MMP-7、VEGF、E-cad的表达来评估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书昌  杨学伟  张玉玲  张昊 《生物磁学》2011,(21):4159-4162
目的:研究抗凋亡蛋白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VEGF在41例乳腺癌标本中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68.29%)与VEGF的表达(63.41%)明显升高,且他们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c-erBb-2有相关性。而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ER、PR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生存素)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的高表达促进了VEGF的促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203a靶向及其靶基因ATM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尤其是淋巴结转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配对的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对两组标本采用RT-qPCR检测miR-203a及ATM的相对表达量,对miR-203a和ATM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比较miR-203a和ATM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miR-203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ATM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847,P< 0.01);miR-203a和ATM的表达均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与不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miR-203a在淋巴结已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组(P<0.05),ATM在淋巴结已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结论:乳腺癌早期miR-203a过表达抑制其靶基因ATM的表达很可能是一种调节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性的保护机制,到中晚期下调miR-203a上调ATM基因,可能参与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手术切除的NSCLC癌组织标本15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79例,提取两组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分析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波形蛋白m RNA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NSCLC癌组织中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的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P0.05)相关。结论:波形蛋白在NSCLC患者中表达异常升高,与NSCLC的发生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卵巢癌和2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TGF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癌中CT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96%(24/25)、65%(75/116),卵巢癌中CT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CTGF的表达降低与卵巢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腹膜内转移及对化疗的敏感性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GF的表达与卵巢癌腹膜转移(P=0.006,OR=4.185,95%CI=1.447-11.352)和淋巴结转移(P0.001,OR=6.336,95%CI=2.563-15.972)均显著相关。结论:卵巢癌中CTGF的表达缺失,是卵巢癌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作为预测卵巢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allistat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档案蜡块及临床资料,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NMBT),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PBT)及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PMLN),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allistatin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kallistatin在PBT组的表达高于NMBT组合和PMLN组。kallistatin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P=0.003)、淋巴结状态(P0.001)、临床分期(P=0.002)、雌激素受体(ER)表达(P=0.046)有显著相关性。kallistatin在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性导管癌,在PBT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MBT,临床分期越晚期阳性表达率越高,在ER阳性的病历中表达更高。Kaplan-Meier分析显示,kallistatin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短(P=0.008)和总生存时间短(P=0.006)的危险因素。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中,kallistatin的阳性表达与生存时间短有关(P=0.026)。还与ER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较短有关(P=0.010)。结论:Kallistat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较为复杂的临床病理意义,其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