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给药迅速、吸收完全、疗效快等优势在治疗疾病及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引起不适,甚至影响疗效和护患关系。为了解目前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发生几率,探讨其原因,以寻找护理过程中降低其发生几率的对策。我们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它具有侵入性、复杂性、普遍性。国内最新报道的数据显示9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既会危害患者的健康、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医护人员及医院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因此对静脉输液进行风险管理,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伤害的发生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就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冰 《现代护理》2008,14(2):176-176
静脉输液由于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对救治患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手背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中,往往会选择手指静脉进行输液。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选择手指静脉穿刺不如手背静脉固定牢固,常因患者手指的活动造成液体外渗而进行第2次穿刺,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一次性压舌板来固定手指静脉穿刺,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由于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对救治患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手背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中,往往会选择手指静脉进行输液。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选择手指静脉穿刺不如手背静脉固定牢固,常因患者手指的活动造成液体外渗而进行第2次穿刺,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一次性压舌板来固定手指静脉穿刺,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静脉输液外渗系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药液在输入过程中渗漏出静脉进入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液是重要的临床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长期输液者,由于血管弹性差、难以固定,是静脉输液外渗的高发人群[1]。输液外渗会造成烧灼、肿胀、局部红肿、中重度疼痛、皮肤暗紫、抽无回血等[2],加之老年人抵抗力差、皮肤敏感,若输液外渗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局部组织严重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会增加静脉穿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常见的操作技巧,老年住院患者90%以上患者需静脉给药,长期静脉输液会给患者会带来一定的不适和精神压力.现代护理体现以人为本,将舒适护理用于静脉输液中,符合现代护理理念[1].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常见的操作技巧,老年住院患者90%以上患者需静脉给药,长期静脉输液会给患者会带来一定的不适和精神压力.现代护理体现以人为本,将舒适护理用于静脉输液中,符合现代护理理念[1].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晟常用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尤其是临床常用的浅静脉穿刺,才能保证输液质量,提高疾病疗效、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笔者在老年患者的浅静脉穿刺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对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实施了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1],文献[2]报道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输液治疗的疗效很确定,但因输液导致的静脉炎、渗出等静脉损伤也并不少见。临床输液治疗的患者多数是从使用头皮针开始[3],在短期输液治疗里,大部分护理人员易忽略患者的治疗方案、疗程以及个体血管条件等因素去选择输液的工具与途径,在静脉治疗发生困难时或出现输液并发症时才开始慎重评估,给患者造成了痛苦及经济损失。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几年来中国国内静脉输液前馈控制现状进行了汇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技术,药物配伍禁忌,护士的观察力和责任心等问题,造成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身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针对以上各种因索,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疗养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探求提高护理疗案质量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的护理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医嘱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6次,一般护理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2次,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68次。结论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护理疗案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urpose

On a regular basis, the intensivist encounters the patient who is difficult to wean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The causes for failure to wean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are often multifactorial and involve a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cardiac and pulmonary dysfunction.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oint of care ultrasonography relates to its utility in the process of weaning the patient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Methods

This article reviews some applications of ultrasonography that may be relevant to the process of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Results

The authors have divided these applications of ultrasonography into four separate categories: the assessment of cardiac, diaphragmatic, and lung func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eural effusion; which can all be evaluated with ultrasonography during a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intensivist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use ultrasonography at the point of care.

Conclusions

Ultrasonography may have useful application during the weaning process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