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表达自我的利益诉求,其媒体权益得到扩张。但通过调查发现,青年一代使用自媒体素质并不高,仍存在许多困惑。而文学教育自身的特点,使得自媒体时代文学教育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媒介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泛文学时代,文学的媒介化脉动十分明显。这种脉动由媒介的文学化与文学的媒介化合力形成,它不仅导致文学性的外流与他用,而且也导致文学深度或意义的淡化与丧失。但媒介并非只是解构,它也在建构着新的文学寄寓方式与表述系统。文学的媒介化是拓展文学生存空间的一种策略,媒介的文学文本是泛文学时代的新文本。  相似文献   

3.
李旭 《兰州学刊》2012,(11):80-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媒介对传统文学样态造成冲击,文学话语的图像转向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学研究应该改变文学观念,采取新的策略,将媒介纳入到文学研究中来,注重媒介发展和变化对文学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更好地为文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前大众媒介时代 ,文学借助于书籍的稀缺性获得了表征领域的垄断地位 ,并使自己被建构成文学权力。对于两种有代表性的文学观即诗言志和摹仿说的考察 ,可以揭示文字书籍时代的文学与统治者的同谋关系。在前大众媒介时代 ,文学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传统的权威 ,其实质是一种话语霸权形式的符号权力  相似文献   

5.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文学由于受到大众媒介的挑战,被迫改变了叙事策略。出现了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的二元区分,与此同时,文学观念也出现了由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谋求艺术自主性的转变,并导致了文学场的形成。与前大众媒介时代文学权力主要诉诸文本所建立的意识形态化了的符号体系不同,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即文学场的权力,亦即文学家立足于文学自律,并借助于以此获得的符号资本,以社会公义代言人的身份干预社会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曾军 《云梦学刊》2007,28(4):22-27
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一般都身兼着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双重职责。尽管在当前中国大学“跨越式发展”中有着对研究的过分强调,但是知识生产终究会受到社会需要这一瓶颈的限制,尤其是对于一个承载着学科、专业发展的中文系而言,文学教育更是其中心性的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教育的走向决定了中文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电子媒介的繁荣对文学形成了强大冲击,造成文学两个方面的边缘化:一是文学失去中心地位;二是文学必须与新的媒介相结合.电子媒介所导致的"趋零距离"和"图像增殖"遮蔽了事物的真实面目,也使人失去主体性,认识缺乏独立性,定位失准.电子媒介的缺陷为文学留下了生存空间.文学可以运用电子媒介进行传播,发挥文学的影响力,并通过写作主体的真切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满足人类追求精神自足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边缘化有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如何加强文学教育尤其是大众文学教育,对于摆脱当代文学的困境是迫切和重要的。缺乏现实针对性是当前大众文学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明确大众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普及知识基础上的文学理论教育以及文学批评的价值引导应该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当然,文学教育的最终实现需要的还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9.
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由媒介素养教育角度出发,论述了网络原创文学是当代“浅阅读”潮流中的一股中坚力量,但其中充斥着肤浅化和庸俗化的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针对网络原创文学而言,大众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媒介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以此来应对网络原创文学在“浅阅读”风潮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读图时代里文学的境遇与使命。在这个图像甚嚣尘上的时代,文学似乎显得边缘化了,甚至有人认为,图像将会使文学消亡。然而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并非图像媒介所能够完全传达和满足得了的,文学的神圣性使它在图像时代尤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经典化机制本身的合法性受到理论质疑。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学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调节、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培育消费社会中理想的文化主体。经典文本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久经检验,是文学教育之范本,应该为受教育者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12.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29-29
吴广平主编《文学教育新视野》一书,凡76.2万字,作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丛书”之一种.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此书系作者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主持的湖南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概观”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书由“文学社团活动指导篇”、“文学创作指导篇”、“文学评论写作指导篇”、“作家访谈、对话与交流指导篇”四大部分组成。全书着力探索、总结了知识全球化时代文学教育的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新策略,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从事文学教育与研究的广大教师与学者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代女性的家庭文学教育有自学自修、家庭成员互教互学等几种途径,艺妓的文学教育主要来自与文士的交往.诗歌是女性文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宋代女性的文学教育与重文教风气、图书普及、女性交际需要等密切相关,是"才女"辈出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文学需求的培植和文学教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人对文学需求的萎缩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要重振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必须培植人们的文学需求。文学教育是培植文学需求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目前的文学教育本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学者们对于电讯时代文学发展的讨论和思考。尽管米勒并不是宣判了文学的死亡,但是仍然揭示了电讯时代文学的困境。作为时下最热门、影响最大的新媒体代表,自媒体因其传播媒介和方式的特殊性,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制造者的媒介本身成了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就文学语言而言,自媒体平台上的文学作品的施行性特征更为明显,这使得基于自媒体平台进行阅读的伦理性也需要被注意。自媒体的“圈子化”特征使文学的社群关系得到凸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自媒体时代为米勒的文学终结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语境。  相似文献   

16.
广告的花样翻新向传统的文艺美学提出了挑战,新的媒介逻辑和广告策略,催生新的主体立场、文化现实,期待新的理论阐释。广告与艺术交融,商品与审美合流,是摧毁高雅与通俗、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一种强大力量。顺应传媒时代文化生产的规律,广告吸纳文学、艺术的特质,成为一种泛文学、泛艺术的样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知识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学研究如何应对业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文学现象。文章认为,从人类学与文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重叠地带或许能寻找到重审文学新的现象的契机,尤其是文化人类学以其核心的概念“文化文本”,“求异”独特的思维方法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与立场,不仅曾激发了现代作家的创作灵感与想象,而且催生出了文学人类学。这一门具有“跨文化”与“破学科”特征的学科必将为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带来多方启迪和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电子时代文学文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学文本传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不仅文学的话语权力旁落、神圣性被消解 ,文学文本的功能也相应弱化 ,同时受众心理也发生很大变异。文学文本出现的危机 ,涉及文学本体论层面的根本性问题。此文旨在从文学文本曾具有的特性及电子媒介的影响 ,论述文学文本在电子时代出现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阅读与这个时期媒介变迁之间有着相依相生的关联.如纸介印刷的传统文学是一种精英阅读,随后的影视文学欣赏者从"读文"转向"读图",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从"读书"过渡到"读屏",再后来的手机文学又从"在线冲浪"移至"拇指阅读".不同媒介文本多重阅读方式的并存,不仅彰显出文学形怎的时代变迁,更需要有新的文学观念的建构;技术媒介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折射出的是社会变革期的文化冲突,最终影响到文学审美之于"文学性"的祛魅.  相似文献   

20.
由于载道语境、科举语境和宗派语境的离心作用,文学选本经常发生着与文学自身的偏离.但家塾文学选本却能够适当拉开与三种语境的距离,坚定地保持着文学本位和教育本位.其主要表征是,以文法为中心,以评点为手段,通过典型文学文本的细批详评,为塾童文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一个可资依循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循道是生存策略,举业是潜在目标,还没有急切地浮现出来,成为压倒性的力量.宗派所争者是是非和胜负,主要形成于上层学术界,作为低端教育机构编刊和使用的教材,家塾文学选本以文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为现实追求,宗派所争者不在其关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