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升友 《科技信息》2013,(17):436-436,438
载体桩就是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是一种新的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在桩端通过反复填入建筑垃圾再以重锤进行夯实,通过三击贯入度等指标控制密实度,以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因此三击贯入度作为载体桩设计、施工时衡量载体桩成桩质量、桩基承载力主要控制指标。本文通过一载体桩实体检测和进一步钻探勘察表明,桩端持力层地层的均匀性(倾斜度)对成桩质量至关重要,在载体桩设计初步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地层非均匀性对载体桩成桩质量的影响,不能仅依靠三击贯入度作为桩基承载力设计依据,必要时进行专项施工勘察。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复合载体桩的定义,探析了复合载体桩的施工工艺,并提出了复合载体桩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对策,旨在为复合载体桩施工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太原地区某标准厂房桩基工程为例,研究载体桩在粉土地层的设计应用,结合载荷试验成果对载体桩受力特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粉土作为持力层的载体桩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静载试验与沉降观测表明载体桩承载性能良好,是一种安全经济的基础形式;根据载体桩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单桩竖向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能确保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4.
杲绍彬 《科技资讯》2011,(34):34-34,36
近年来,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在基础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载体桩和锤击沉管混凝土夯扩桩两者受力原理、设计及施工方面的对比分析,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为复合载体夯扩桩和锤击沉管混凝土夯扩桩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崔秀琴  夏龙兴 《河南科学》2007,25(3):450-453
结合焦作市龙源生态大酒店工程,对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机理及应用作简单介绍,同时探讨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地基加固中的设计、施工及应用效果检测.证明复合载体夯扩桩在焦作地区建筑工程地基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使复合载体夯扩桩在焦作地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少凡 《广东科技》2013,22(6):183-184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由上部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丽部分组成,桩身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载体位于桩端底部,是经深层填料夯实扩大的与周围土层共同承载的复合地基,是该种桩型的技术核心,其本质是沉管灌注桩与扩底桩结合的产物。而根据现实施工条件的变化,经过工程界多年的技术革新,目前已将静力压桩与传统的沉管灌注桩进行了结合,发展出了一套无污染、无噪声、无振动的夯扩桩旌工技术及专用设备,即静压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  相似文献   

7.
楼孟华 《科技信息》2010,(15):290-290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复合载体和钢筋混土桩组成的地基加固方法,需要选择合理的桩型,确定加固土层和持力土层的位置,控制三击贯入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8.
介绍载体桩在白山棚户区改造中的应用,并与预制桩进行对比,通过收集到的技术设计及施工数据,发现了载体桩比预制桩具有桩长短而经济的优点,为白山的棚户区改造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基础设计施工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复合载体夯扩预应力管桩是一种新型的载体桩。它采用PHC预应力管桩作为桩身,既可提高桩身的承载力,又易于保证桩身质量。目前,此类桩型在工程中应用得还比较少,缺乏相关的技术和经验,故对其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建设中,目前多采用人工挖孔桩等基础形式。对于一些先进的基础形式缺乏研究和应用。本文对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原理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并对复合载体夯扩桩在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入渗增湿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区中桩基的承载性状会因桩周土基质吸力减小和湿陷变形而显著劣化,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为了研究浸水前后湿陷性黄土中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模型桩的入渗试验,同时对桩周土体的变化(包括沉降、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以及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包括桩顶沉降、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进行监测。将入渗过程中桩周黄土基质吸力变化与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相关联,从非饱和土力学的角度阐明入渗前后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的桩顶沉降和桩端承载力不断增加,桩身轴力大致呈“ D ”型分布,最大轴力出现在入渗过程中。入渗过程中桩周黄土的基质吸力减小,产生湿陷变形,使桩侧摩阻力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基于非饱和土力学原理对传统的剪切位移法进行简化和修正,提出考虑桩周黄土湿陷变形影响的单桩沉降预测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复杂环境荷载作用下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设计理论和工程性状评估。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方法、计算过程及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地基处理,能够有效地消除其湿陷性,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CFG桩在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FG桩的施工方法,分析了CFG桩的成桩质量,同时进行了CFG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CFG桩桩身连续,强度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良好,保证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处理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地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有限元分析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材料桩的承载力、荷载传递特性和水泥土桩环侧摩阻力的传递扩散规律.研究和实践表明,复合材料桩具有协同工作、受力均匀合理、沉降变形小、承载力大和造价低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单桩承载力问题,采用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所完成的数百项工程,将其打桩原始记录、地质勘察报告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得出的承载力相对比而得出了一种小误差的夯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吻合很好,对夯扩灌注桩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介绍了夯扩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6.
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灌注桩因其施工简便、操作易掌握、承栽能力大,抗冻性强、耐冲刷及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在公路桥梁建设和在各类工业及民用建筑的基础施工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施工前应认真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灌注桩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坍孔、缩孔、钻孔偏斜、钻头掉落和灌注水下砼时发生断桩、砼夹渣、不均匀等的质量弊病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以杭浦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为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树根桩加固黄土隧道基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根桩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计算理论发展的滞后,导致了在隧道基底加固中应用缓慢,目前国内外软土地基加固中,仍然需要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来确定特定条件下的加固效果以及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文章针对某一特定黄土隧道的地基承载力试验,得到树根桩加固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桩的挤密效应,分析黄土地区基桩的竖向受力情况,并利用一次二阶矩法推导出基桩竖向承载力的可靠度计算公式.借鉴国内外有关规范和文献中给出的目标可靠度指标,建议将3.5作为黄土地区基桩竖向承载力的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有效桩径的计算公式.在有效桩径确定的基础上,推导出桩间距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出基于可靠行设计的有效桩径和桩间距.可靠性理论引入桩基的设计中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定值设计方法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土地基湿陷性研究与工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及工程事故分析,着重探讨了黄土湿陷特性与工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即湿陷变形的三大主要特征、压缩与湿陷的转化、微量浸水下的湿陷、扩底桩的承载力及施工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区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性状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挖钻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黄土地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长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长桩静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的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探讨了两种成孔工艺对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