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用电测法测量动态参量,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该课程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特点是:1.基础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电子学、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等。2.内容丰富:包括测试理论、测试手段、测试系统的特性及信号分析、处理。3.发展迅速;新型传感器研制、数字  相似文献   

2.
刘红梅  胡瑞 《机械管理开发》2010,25(6):172-172,174
《测试技术》作为工科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外界或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造成理论实践相脱节。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这门课程,掌握好这门技术,是广大青年教师亟需去总结和分析的。笔者根据自己三年来的教学体会,谈谈《测试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知识面涉及学科广、课程学时少、教学难度比较大。文中分析了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教学对象和CDIO培养目标,探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了基于CDIO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创新实训平台。该平台具有开放式、多层次、自主性强等特点,可为机械类多个方向和多门课程提供多种实验和应用实践,是一个能够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实验和课外自主创新的实训平台的完整体系,能够大幅度提高机械类和检测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液压测试是生产及科研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手段,提高液压测试技术是发展液压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工厂,它能反映产品的质量,对于科研,它能改进老产品,发展新产品,验证新理论。测试技术是一门理沦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技术,它涉及到流体力学、电工学、系统动力学及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其内容又可分为:测试标准、测试方法、测试装置、测  相似文献   

6.
数字电路多故障测试生成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研究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数字电路多故障测试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电路基本逻辑门和Hopfield网络的特性,建立多故障测试生成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求解网络能量函数的最小值点获得给定多故障的测试矢量。文中提出了加速测试生成的技术策略,为多故障的测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应力测试技术在老旧起重机安全评估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一台在役门座式起重机的应力测试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起重机金属结构评估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为客观了解起重机的应力水平和强度储备提供技术保障,为设备的维护和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言光纤传感技术是七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光纤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安全防爆、体积小、结构简单且灵活多变、能与光纤通信技术兼容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受到各国的极大重视。美、日、及西欧各国都投入巨资进行研究。迄今为止,已证明光纤传感器可检测位移、转角、转速、振动加速度、表面粗糙度及电流、电压、磁场、声场、温度、压力、应变、流速等几十种机械量及其他物理、化学参量。因此光纤传感技术是一门十分有前途的新型传感技术,作为从事精密机械与测试计量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重视此门技术。为此特对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精密机械测试及计量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并谈点对国内发展光纤传感技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日益发展.集成电路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体积却越来越小.因此对制造测试电子元件的厂商而言,如何以最快时间建造出最具竞争力的测试平台.的确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正>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用电测法测量动态参量,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该课程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特点是:1.基础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电子学、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等。2.内容丰富:包括测试理论、测试手段、测试系统的特性及信号分析、处理。3.发展迅速:新型传感器研制、数字测量技术、微机应用近年来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机械工程中,测试技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常用于机器运行状态监测,产品质量鉴定,设计结果检验,最佳工况判断等。一、动态信号描述及其分《析处理(第一、六章)随时间t 变化的信号称为动态信号,一般分为两大类: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