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枕神经痛的非常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支配区域内的疼痛被称作枕神经痛.典型的枕神经痛呈阵发性闪电样疼痛[1].枕神经痛仅仅是一个症状性诊断,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起源于C23神经后根,无论在起源处还是在径路上受到损害,都可能出现枕神经痛,枕神经痛的常见原因是颈椎病发作,累及C2、3神经根.本文5例患者的枕神经痛是由其它非常见原因引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枕大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支配的范围内(后枕部)一侧(少数为双侧)的疼痛,其病因通常包括枕大神经或上颈髓神经根炎症、外伤、颈椎疾病、颈髓肿瘤的压迫等,以受风寒、感冒所致的枕神经炎多见。发作时患者感后枕部或颈上部一侧或两侧如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因头部活动、喷嚏、咳嗽诱发或加剧,患者不敢抬头,迫使头颈部处于伸直位置。在发作间歇期部分患者仍有钝痛。枕大神经的痛点位于乳突与第一颈椎之间的风池穴,当按压该痛点时有明显压痛,并沿着神经分布扩散。本病多发于青壮年。2003年9月-2005年9月,本科采用封闭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5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支配的枕区和上颈部的潜表性锐痛,发作性加剧,并向顶部放射,常因头颈部猛烈活动、咳嗽和打喷嚏而诱发。发作时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偶可见枕神经支配区有感觉障碍。枕大神经痛点位于乳突与第一颈椎间的风池穴处,枕小神经痛点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的后上缘翳明穴处。  相似文献   

4.
后枕部和颈部皮肤感觉由第2、3颈神经传导。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大,构成枕大神经;第3颈神经前支构成枕小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还分别含有第3颈神经和第2颈神经的部分感觉纤维。当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刺激时,引起后枕部和颈部疼痛,称为枕神经痛(或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常见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后,或局  相似文献   

5.
枕神经痛是指位于后头部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刺痛.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中医科用针刺加按摩、拨筋方法治疗15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多由于枕项部软组织劳损、变性组织挤压或牵拉枕部的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引起的.笔者于1998年2月-2000年10月,用温针灸治疗该病7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偏头痛伴发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8~2010年我院神经内科专科门诊38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性别、发作类型、病程进行亚组分型,分别统计伴发枕大神经痛的发生率。将偏头痛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封闭+药物组(发作性偏头痛30例、慢性偏头痛50例)和药物组(发作性偏头痛20例、慢性偏头痛50例),比较枕大神经封闭对总疗效影响。结果:男性、女性偏头痛并发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36%和37%;先兆性和无先兆性偏头痛合并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42%和36%;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合并枕大神经痛比例分别为25%和56%(P<0.001)。发作性偏头痛总疗效86%,慢性偏头痛总疗效71%(P<0.05);慢性偏头痛亚组中,封闭+药物组有效率84%,药物组有效率58%(P<0.05)。结论:偏头痛并发枕大神经痛与否与其病程有关,枕大神经痛可能是偏头痛慢性化临床指标之一。合并治疗枕大神经痛可有效提高偏头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院对一例慢性顽固性枕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周围神经电刺激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诉右颈枕部疼痛30余年,有时放射到右头顶部,加重3年。疼痛呈针刺样或电击样,阵发性发着,持续时间由十分钟延长至约0.5~2小时/次,疼痛发作时VAS达8~9分。夜间发作明显,严重影响睡眠。曾在多家医院就诊,长期服用得理多及曲马多等药物、也行过针刀和射频等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枕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痛之一。至今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近几年采用电针配合红外线治疗该病疗效显著。1对象与方法枕神经痛患者20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后转入我科。男5例,女15例。年龄30~68岁,病程1d~1.5年。其中1~5d10例;1~3个月4例,半年以上6例。右侧枕神经痛8例,左侧10例,双侧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后枕部单或双侧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锐痛,沿枕大神经向顶部放射,呈发作性加剧。检查病人见枕大神经出口处(两乳突连线中点外侧约3cm处)有明显压痛,并可沿着神经分布扩散,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10.
枕神经痛(Occipital Neuralgia,ON)是一种枕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的发作性针刺样或烧灼样病理性神经痛.部分患者疼痛剧烈且经久不愈,对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奏效、治疗后易复发或产生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在国内首次采用植入式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1例持续30余年的顽固性ON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激光治疗枕大神经痛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激光治疗枕大神经痛28例疗效观察韩玉芹郭其莲枕大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女性,以自发性放射性或电击样痛为主要症状,发作时疼痛难忍,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可自行缓解,在数日或数月内反复发作。严重者影响工作和休息,临床科室多采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口服或痛...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112例病人中,枕大神经痛101例,男48例,女53例。枕小神经痛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17~65岁。病程29天~8年。治疗方法:射频机的负极针刺入一侧领肌,正极针根据不同神经痛的部位选择:枕大神经取乳突与枕后粗隆之间连线的中点;枕小神经取该连线的外1/3交点。当针刺准部位时,该神经分布区呈“犯病”样疼痛,用方波试测时也有同样发作,即可行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将温度调升到80~85℃,此时患者有一过性疼痛,而后疼痛逐渐消失。每次治疗持续1~2分钟,休息2~3分钟,重复射频治疗2~3次,当疼痛完全消失,该神经区麻术,…  相似文献   

13.
颈2、颈1 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病变为主引起的一类头痛,常常诊断为枕神经痛、神经血管性头痛等,治疗上多以口服镇痛药物为主,一般疗效不佳。枕神经阻滞虽然可使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仍有部分疗效不佳,为此我们自2006年1月开始于C型臂X线透照下进行C2、C1脊神经节阻滞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英  杨小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67-5167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护理配合的必要性。方法100例行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通过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治疗期。结果全组100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治疗期心理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显著降低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舌咽迷走神经痛是一种起始于扁桃体区、咽部、舌后部的疼痛,可放射至迷走神经支配区,感到外耳道深部、下颌角下面阵发性剧烈疼痛。由于舌咽和迷走神经疼痛的部位相互重叠,发作形式及疼痛性质相似,极易造成误诊或误治。我院自1997年~2005年共收治原发性舌咽迷走神经痛20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上1~2根丝切断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神经阻滞治疗不同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0月至2002年6月在门诊和病房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对枕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观察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联合3次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1、3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第1周、1个月显著上升(P 0. 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第1周、第1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枕神经痛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时,需通过触摸枕动脉来确定枕大神经的位置,因枕动脉难以摸清,导致操作时间长、治疗失败,多次穿刺增加有创操作并发症的风险。神经电刺激器可通过刺激诱发异感来快速、精确的定位枕大神经,以此辅助枕大神经阻滞,观察其用于枕大神经痛的治疗效率。方法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门诊确诊枕大神经痛患者40例。  相似文献   

19.
感应电治疗枕大神经痛张红,王锡民,马勇枕大神经痛患者20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男5例,女15例;年龄30~57岁;病程3~15天;双侧痛6例,单侧痛1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后枕部单或双侧跳动性锐痛,沿枕大神经向顶部放射,呈发作性加剧;检查见枕大神经出口...  相似文献   

20.
神经阻滞技术与周围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颈椎性神经根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痛等10种周围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神经阻滞(nerveblock,NB)技术治疗这些疾病是来源于麻醉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当药物疗法或其他方法不见效时改用这种技术可获显著效果,于是详述眶上NB,眶下NB,上颌NB,下颌NB,颏NB,半月神经节乙醇、甘油、热凝NB,舌咽NB,枕NB,肋间NB,腰大肌肌沟阻滞,股NB,股外侧皮NB,髂腹股沟及髂腹下NB等18种NB技术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