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及穿支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13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LAA组(113例)、PAD组(100例)。均进行血小板检测,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记录入出院时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AD组比较,LAA组PLT和PCT明显减少(P均〈0.05);PDW和MPV略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181,r=-0.329,P均〈0.01),PLT与PCT呈正相关(r=0.926,P〈0.01)。入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P〈0.01);出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PLT、MPV、PDW、PCT均无相关性(r=0.000,r=0.128,r=0.118,r=0.042,P均〉0.05),出院时NIHSS评分与MPV、PDW呈正相关(r=0.160,r=0.146,P均〈0.05),与PLT、PCT无相关性(r=-0.005,r=0.042,P均〉0.05)。结论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CISS分型LAA及PAD关系密切,对疾病的疗效、预防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郭庆  林国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283-328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血小板参数水平与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ACS患者102例及无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50例.所有人选者术前空腹采血测定血小板参数.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评分(Gensini评分).结果 ACS患者MPV,P-L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PDW,P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ACS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Gensini评分均随MPV与P-LCR水平的升高而增长.结论 早期监测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控制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13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非冠心病(NCHD)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结果 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5);hs-CRP水平为AMI组〉UA组〉S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0.482、0.664,P〈0.05);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患者262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67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5例。采用Gensini评分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3组临床资料,分析Gensini评分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的年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TEMI组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P0.05);ACS患者MPV、PDW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MPV和PDW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故可以作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CHD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并将其分为3个亚组,即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亚组39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亚组(NSTEACS亚组)10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STEMI亚组)68例,另外选择70例冠状动脉造影已排除CHD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NSTEACS亚组和STEMI亚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对照组,NSTEACS亚组和STEMI亚组MPV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亚组,NSTEACS亚组和STEMI亚组血小板压积(PCT)低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GRACE危险评分增加,MPV及PDW也进一步增加,低危组和高危组MPV及PDW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危组MPV及PDW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及PDW与GRACE危险评分呈正相关(r=0.723、0.529,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50,P0.05)。结论 CHD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中PDW及MPV明显增加,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而血小板计数则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均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指标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5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及49例健康对照者,采用Sysmex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PDW)及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结果及各参数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阑尾炎患者组WBC及PLT明显升高,而MPV和PDW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V与PDW(r=0.974,P〈0.01),以及PLT与WBC(r=0.451,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PLT分别与MPV和PDW(r=-0.610,r=-0.621,P均〈0.01),WBC分别与PDW和MPV(r=-0.335,r=-0.364,P均〈0.05)均呈负相关。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外周血存在PLT增高、而MPV和PDW降低的血小板模式,用这些参数联合其他炎性指标建立诊断模型可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大的实验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动态演变,以及它们对急性心肌梗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2例AMI患者,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以及低PDW组、高PDW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收集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第2天及第7天的血小板体积指标,分析其动态演变;GRACE风险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年内病死率和1年内死亡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MPV、PDW与GRACE预测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发病年轻化(P =0.005),高血脂、吸烟者比例更高(P<0.01),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更大(P=0.014).高PDW组的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比例更高(P<0.01;P=0.026),KillipⅣ级患者更多(P<0.01).PDW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年内病死率和1年内死亡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显著相关(r =0.69,P<0.01;r=0.68,P<0.01;r=0.70,P<0.01);MPV与患者1年内病死率相关(r =0.30,P=0.02).结论 PDW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相关,能够预测住院期间死亡、1年内死亡及再梗风险,辅助风险分层,有助于高危患者的筛选,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8.
测定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50例正常人(NC)的血小板胞膜、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显示:UA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的PKC显著高于NC组(P〈0.01),而UA组高于AMI组(P〈O.05)UA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而UA组低于AMI组(P〈0.05)。提示PKC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并评价血清PLGF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40例,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PLGF的水平,同时记录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分别与血清PLGF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PLGF水平高于SAP组(36.80±25.18)ng/L vs.(18.40±4.60)ng/L,(P〈0.05),SAP组血清PL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8.40±4.60)ng/L vs.(10.09±3.22)ng/L(P〈0.05),血清PLGF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r=0.753,P〈0.05)和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r=0.735,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清PLGF水平明显增高,测定血清PLGF水平有可能有助于ACS的诊断及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尿酸(U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8例],为ACS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hs-CRP、UA,并进行比较。结果AMI、UAP组hs-CR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MI、UAP组U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hs-CRP水平与血清UA水平升高和ACS关系密切,可作为冠心病危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4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小板参数及所有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轻、中、重三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PLT与MPV呈负相关(r=-0.513,P〈0.05),MPV与P-LCR呈正相关(r=0.713,P〈0.05),其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ITP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指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寻找精确判断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1例ACI患者(病例组)和2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 b/a复合物单克隆抗体(PAC-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CD62P)的阳性率;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参数。结果:病例组PAC-1、CD62P的阳性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LPR)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AC-1与MPV(r=0.322,P=0.004)及PAC-1与LPR(r=0.224,P=0.046)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D62P与MPV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240,P=0.032),PC、PDW与膜糖蛋白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ACI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共同参与这一过程;活化GP b-a与MPV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赵海双  李娟  李勋 《临床荟萃》2014,29(1):10-12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CS患者26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2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15例,入院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选择有胸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采血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肌酐(SCr)等指标,并计算N与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患者的WBC、N、NLR、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NLR高于对照组,6.49±4.01 vs 1.68±0.46(P<0.05)和UA组,6.49±4.01 vs 2.68±1.49(P<0.05).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逐渐增高.NLR与WBC、L、N、UA及hs-CRP呈线性相关(r=0.656、-0.543、0.739、0.193、0.575,均P<0.05).结论 NLR对ACS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雅培CD-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疾病组中,再生障碍性贫血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无变化;而急性白血病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升高(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中,PLT计数减少(P〈0.01),MPV升高(P〈0.05),PDW升高(P〈0.01)。结论PLT、MPV、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冠状动脉疾病(CA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86例ACS患者,CAD严重程度采用Gensini和Syntax评分进行评估,MPV采用全自动血液计数仪进行测定。结果高MPV与Gensini和Syntax评分、CAD支数、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数,冠状动脉轻度病变数密切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MPV和高龄是多发性CAD的独立预测因子。ACS患者的MPV水平与CAD的严重性呈正相关。结论 MPV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可靠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0例ACS患者RDW和MPV结果,分析心肌梗死与无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并与20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ACS组RDW和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CS组心肌梗死与无心肌梗死患者RDW和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对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高,MPV特异性高。结论 RDW和MPV是临床简单、价廉的实验室测定项目,两者联用可作为ACS患者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小板5项参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脉搭桥术后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日本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30例ACS患者的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比积,并与111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用相同仪器测定47例进行冠脉搭桥术患者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4天,术后第5~6天,术后第7~lO天的PLT、MPV、PDW、PLCR、PCT。将所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S患者中,PLT和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l或P〈0.05),而MPV、PDW和PL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与MPV呈负相关,MPV与PDW呈正相关,PLT与PCT呈正相关。PLT和PCT在搭桥术后第l~4天变化不大,处于低谷;MPV、PDW和PLCR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升高,在术后2~4天达高峰;随着病情的好转和恢复,PLT、PCT在术后第5~lO天升高达峰值,而MPV、PDW、PLCR逐渐回落到手术前水平。[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强,代谢旺盛,消耗增加,是导致ACS的重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血小板5项参数的演变规律,有助于了解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情况,掌握血小板数量、体积与血小板功能的密切关系,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估计病情、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以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为评价标准)的相关性。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n=51)、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n=20)、非冠心病患者(NCHD组,n=23)的血清HCY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痛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NCHD组和S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A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N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外周血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7,P〈0.01),且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46,P〈O.01)。结论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NCHD组患者,表明该指标可能与冠脉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相关;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进一步提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痛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CT、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减低(P〈0.05);PCT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PCT测定值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计数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虽然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MPV、PDW和PLT数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水平观察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小板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ABXPentrol-12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对66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以及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结果脑梗死患者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MPV、PDW、P-LCR比脑出血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PV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P〈0.01)。结论观察脑梗死患者的MPV、PDW、P—LCR值,可以为脑梗死的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