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师考研生择业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对190名高师考研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师考研生择业效能感在不同专业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3.476,P0.01),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3.604,P0.001),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910,P0.05),在不同生源地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3.440,P0.01);(2)高师考研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2.017,P0.05),在不同专业、生源地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3.861,4.341,P0.001);(3)高师考研生择业效能感与追求成功(r=0.322,P0.01)、成就动机水平(r=0.276,P0.01)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高师考研生择业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河北联合大学30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均无差异;②不同性别在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上存在差异(t=2.290,P0.05;t=2.109,P0.05;t=2.084,P0.05);不同生源地在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上存在差异(t=3.473,P0.05;t=4.295,P0.05;t=3.368,P0.05);独生子女在满意度维度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213,P0.05),在情绪适应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790,P0.01);③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554,P0.001)。结论大学新生的情绪智力的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R),对广州南方医科大学192名在校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不同求职期望等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显著低于其他大学生(t=-6.96,P<0.01);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694,P<0.01);考研顺利者显著高于考研失利者(t=2.237,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的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F=5.597,P<0.01)。结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低于其他大学生,其受是否独生子女、考研是否顺利和专业满意度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学生学业拖延和成就动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学业拖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2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学业拖延总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学生干部方面差异显著(P<0.01);学习计划缺乏维度、学习状态不佳维度、学习行为迟滞维度和学习执行不足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学习状态不佳纬度、学习行为迟滞维度和学习执行不足维度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P<0.05);②追求成功动机和合成动机在性别和是否学生干部方面差异显著(P<0.05),合成动机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P<0.05);③中学生学业拖延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分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303~-0.425),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137~0.273),与合成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342~-0.443)。结论中学生的学业拖延倾向和成就动机在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学生干部和自评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学业拖延和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择业价值取向和择业效能感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运用成就动机量表、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1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成就动机水平、个人价值取向和总体择业效能感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2.08P=0.038,t=2.71P=0.007,t=2.67P=0.008);城市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自我评价和信息收集方面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F=8.24P=0.00,F=3.13P=0.046,F=3.21P=0.043);成就动机、择业价值取向各维度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学生成就动机和择业价值取向对择业效能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中职护生心理韧性水平,并探讨它和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1018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职护生心理韧性总分为(3.44±0.53);心理韧性总分在生源地(t=2.113,P0.05)、年级(F=10.698,P0.001)和学习成绩(F=21.330,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单亲家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和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138~0.884,P0.001);(3)一般自我效能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职护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个体差异大,部分护生韧性水平较低。可以通过加强社会支持、提升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中职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教育硕士社会支持的特征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0名教育硕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教育硕士的主观支持在性别、婚否、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有工作经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2.263,3.092,-2.418,2.215;P0.05),客观支持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t=2.519,P0.05),在婚否及是否有工作经历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4.180,3.74;P0.001),社会支持总分在是否有工作经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2.816,P0.01),在婚否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1,P0.05);(2)教育硕士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r=0.279,P0.05)、主观幸福感(r=0.424,P0.01)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教育硕士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探究其就业焦虑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修订版施测。结果:单样本t检验表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且达到显著水平(P0.001);相关分析表明,其就业焦虑水平与就业竞争压力、就业自我效能感不足呈显著正相关(r=0.617,0.567;P0.001),与对就业前景担忧呈边缘正相关(r=0.136,P=0.057);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就业焦虑水平、就业竞争压力和对就业前景担忧上(t=4.670,2.288,3.022;P0.05),家庭所在地差异表现在就业自我效能感不足上(t=3.173,P0.05),独生子女与否差异表现在就业焦虑水平上(t=2.314,P0.05),专业差异表现在就业焦虑水平和就业竞争压力上(t=4.508,3.800;P0.001),学生干部与否差异表现在就业焦虑水平上(t=2.108,P0.05)。结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焦虑平均水平较高,这与就业竞争压力、就业自我效能感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都有关系,且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焦虑中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与否、专业、学生干部与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拖延行为、时间管理水平和成就动机水平的现状以及关系。方法:从潍坊某高校在校本科生大一至大四中随机抽取206人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搜集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与大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年级5个因素都存在显著性差异(t=4.04,6.33,-3.36,4.22,F=5.78;P0.05);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在大学生性别、生源地、年级3个因素上有较显著的差异(t=2.42,2.72,F=2.02;P0.05);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3个因素上有显著差异(t=2.72,2.65,F=2.73;P0.05);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和时间管理的能力与其拖延行为有着显著负相关(t=-0.320,-0.189;P0.01);结论:时间管理水平和成就动机水平对拖延行为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探讨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在学科、生源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性别与学科,性别与生源地,学科与生源地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②E量表得分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因子在性别,学科和生源地3个因素上均主效应显著,学科和生源地交互作用显著;N量表得分在性别和生源地上主效应显著;L量表性别主效应显著(F=6.062,P<.05);③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N因子(神经质)呈负相关(r=-0.245,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其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对山东省内两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4个年级共计268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突出表现是行为不当;(2)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情绪低落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39,P0.05),而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3,P0.01)。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分在年级上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情绪低落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F=2.63,P0.05),大一和大三学生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F=3.84,3.34,P0.05);(3)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及各维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除支持利用度与成就感低相关不显著外,学习倦怠及其3维度与社会支持及其3维度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4)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43%。结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其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其学习倦怠,还能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微信成瘾状况及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微信成瘾问卷、自我控制量表(SCS)对2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信成瘾现象,不同性别(t=-2.352,P0.05)、不同年级、家庭来源和不同微信使用时间(F=3.389,3.656,2.797;P0.05)的大学生微信成瘾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控制的节制娱乐维度存在差异(t=-2.508,P0.05);独生和非独生大学生在冲动控制中存在差异(t=2.095,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抵制诱惑中存在差异(F=2.766,P0.05);(3)大学生微信成瘾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7,P0.01)。结论:大学生微信成瘾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自我控制能力越差,微信成瘾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业兴趣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兴趣问卷、自我控制量表(SCS)对2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的学业兴趣存在性别差异(t=-2.402,P0.05),学业兴趣水平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特别是在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084,P0.01);(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控制的节制娱乐维度存在差异(t=-2.508,P0.05);独生和多生大学生在冲动控制中存在差异(t=2.095,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抵制诱惑中存在差异(F=2.766,P0.05);(3)大学生学业兴趣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学业兴趣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学业兴趣越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学生的疏离感水平,并探讨其与家庭功能和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以及Rosenberg自尊量表,通过方便取样对海南医学院268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和自尊的关系.结果:海南省医学生疏离感总均分为2.84分,社会疏离感均分最高,为3.28分,其次是环境疏离感,得分为3.25分,人际疏离感得分最低,为2.75分.在人际疏离感维度方面,独生子女医学生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得分(t=-2.075,P<0.05);女生在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t=2.040,P<0.05)、角色(t=2.769,P<0.01)和情感反应(t=2.961,P<0.01)维度均显著低于男生;独生子女医学生的自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t=2.714,P<0.01).相关分析显示,总的疏离感与家庭功能总的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378,P<0.01),总的疏离感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534,P<0.01),家庭功能总的功能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301,P<0.01).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与自尊可以共同解释疏离感32.7%的变异.结论:海南省医学生的总体疏离感水平不明显,自尊水平相对较高,医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和自尊两两相关显著,家庭功能和自尊对疏离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及感知的学校气氛的现状,探究中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及感知的学校气氛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和学校气氛问卷对32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在主动学习因子(t=-2.369,P0.05)、开放学习因子得分(t=-3.294,P0.05)均显著低于女生;男生在同学关系维度得分(t=-2.843,P0.05)显著低于女生;(2)学校气氛各维度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340~0.369,P0.05);(3)学校气氛的不同维度对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的部分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良好的学校气氛有助于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医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掌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对117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为(4.03±0.39)分。心理弹性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家庭凝聚力、自我效能、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和社会资源。女生在家庭凝聚力(t=-4.251,P0.001)和自我效能(t=-1.995,P0.05)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男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女生(t=2.486,P0.05)。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效能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065,P0.05);独生子女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765,P0.01)。来自城市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来自农村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t=2.785,P0.01)。不同年龄阶段的医学生在心理弹性(F=3.478,P0.05)、家庭凝聚力维度(F=2.659,P0.05)、社交能力维度(F=2.832,P0.05)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心理弹性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和年龄对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在广州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信、效度及应用情况。方法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广州地区10所高校随机抽取66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①自我效能感量表Cronbach’sα为0.85,且分半信度为0.80,重测信度0.81;策略性、应变力、动机性和执行力4个因子的α值分别为0.77,0.73,0.62,0.57,贡献率分别为42.64%,11.31%,9.21%,6.88%,累计贡献率为70.04%;②广州高校男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总分、应变力、动机性、执行力得分均显著高于该地区高校女大学生(t=3.21,P<0.05;t=3.78,P<0.001;t=2.17,P<0.05;t=2.85,P<0.001),在策略性上不存在性别差异(t=1.81,P>0.05);在是否独生、不同生源地上存在差异并不显著(t=1.09,0.94;P>0.05)。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在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应用表现出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多维度的特性,性别是影响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R)对医科大学各专业65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医学生的职业效能介于有一些信心与比较有信心之间(3.20±0.69);②性别及是否学生干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有影响(t=2.394,2.353;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无差异(t=1.821,P>0.05),年级、来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存在差异(F=3.630,12.223,6.079,5.854,7.824,2.055;P<0.05);③从职业决策有困难的危险度来看,女生是男生的1.482倍(P<0.05),大二学生是大一学生的1.495倍(P<0.05),非学生干部是学生干部的1.580倍(P<0.01),来自乡村的学生是来自城市学生的1.885倍(P<0.05).结论 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仍有提升的空间;性别、年级、是否学生干部、来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