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中以2,6-萘二磺酸钠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2,6-萘二硫酚。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试剂纯度、氯化氢流量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合成中间产物2,6-萘二磺酰氯的最佳温度为110℃;合成目标产物2,6-萘二硫酚时,最佳反应温度为70℃,反应自始至终通入氯化氢,可以使产物的收率达80%以上。产物结构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2.
陶洁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116-117
以金属离子沉淀法作为新的脱酚工艺,寻找适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降低酚含量,并为回收纯净的酚类物质准备原料的金属离子为试验目的,探索高浓度含酚废水脱酚及回收酚类物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树脂吸附法回收染料废水中的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树脂吸附回收染料废水中高浓度酚的方法。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某染料化工厂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详尽的吸附、脱附和放大试验,结果显示,H-103树脂在本试验系统内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脱附性能,对酚的吸附量在600mg/g以上,酚回收率达96%。5%NaOH溶液和工业乙醇均有良好的洗脱再生效果,树脂重复使用多次而吸附性能无明显变化。洗脱液可直接回用于生产,较好地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国产大网状树脂GDX502对水中微量混合一元酚的富集作用,考察了影响富集回收的某些因素,对富集和洗脱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丹皮酚测定选用HPLC法,灵芝多糖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3批乳剂中丹皮酚、灵芝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12和6.127 mg/mL,平均包封率为97.99%,含量稳定均一,包封率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丹皮酚测定选用HPLC法,灵芝多糖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3批乳剂中丹皮酚、灵芝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12和6.127 mg/mL,平均包封率为97.99%,含量稳定均一,包封率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点研究丁子香酚与异丁子香酚的致敏性.异丁子香酚的致敏性比丁子香酚强.原因在于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它们必须转化成亲电子的结构,才能与皮肤蛋白质发生反应,其中两种亲电子试剂的进攻,可生成不同的加成物,即1.7-加成产物和1.9-加成产物.  相似文献   

8.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我国著名中药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药理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为了有效地提取分离这两种化合物,测定了它们在环己烷、石油醚、正己烷中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结果显示,当温度60℃时,厚朴酚在环己烷的溶解度为0.071 0 g/mL,和厚朴酚在环己烷的溶解度为0.405 6 g/mL,和厚朴酚在环己烷的溶解度是厚朴酚的5.7倍.利用这一溶解度差异特性,成功从厚朴总酚中分离出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研究结果可为提取分离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国产大网状树脂GDX-502对水中微量混合一元酚的富集作用,考察了影响富集回收的某些因素,对富集和洗脱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乳状液膜脱酚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产古马隆树脂的含酚废水采用乳状液膜法脱酚进行了探讨,试验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和搅拌强度,内相试剂的浓度、油内比、乳水接触时间、温度、酸度及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除酚效率的影响。对酚含量为600ppm的废水,经一级处理可净化到5ppm以下,净化率达99%以上。此外,还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适宜用量及液膜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进行了探讨, 并对常用的管理及维护方法进行了比较. 在深入分析Ghost软件特点的基础上, 采用Ghost软件的多播技术, 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得以快速恢复与安装, 解决了安装恢复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工业炉窑节能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工业窑炉的生产和节能技术应用 ,包括高效燃烧技术、余热回收与利用、节能筑炉材料的应用、计算机控制及先进的炉型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新型絮凝剂再生废润滑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洧  熊道陵 《江西科学》2009,27(3):356-359
结合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与现状,开发一种新型絮凝剂对废润滑油的无污染、低成本的再生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在添加量5%、反应温度80℃左右、反应时间30min、搅拌速度200转/min、恒温沉降温度80℃、沉淀时间20h的条件下有最佳的再生效果。试验表明,在该复合再生条件下,经过再生处理后的废油基本上达到了该级别新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氙灯照射下萘在纯水以及天然松花江水中的光转化作用.考察了萘的初始浓度、光强、初始pH值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萘光转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水和江水中萘均可以发生光转化,并且萘在纯水中的光转化较江水中快.在纯水和江水中,萘的转化率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萘的转化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初始pH值对纯水中萘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但强酸性条件促进了江水中萘的光转化,强碱性条件抑制了江水中萘的光转化;在纯水中,Fe2+和Fe3+促进了萘的光转化,而NO2-,NO3-和Mn2+对萘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在江水中,Fe2+和Mn2+抑制了萘的光转化,而NO2-,NO3-和Fe3+对萘的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econcentrate and separate trace scandium from a large volume of aqueous solution by solid liquid extraction with microcrystalline naphthalene. Scandium oxinate can be adsorbed onto microcrystalline naphthalene quantitativel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have been optimized. The influence of additive of cobalt (II) on recovery of scandium (III) is studied in detail.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Sc in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of “Vehicle Exhaust Particulates”.  相似文献   

16.
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废铅蓄电池是再生铅的主要原料,其中的铅除金属外还含有不同数量的Pb0,Pb02,PbSO4,因此其再生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火法和湿法回收铅.与火法相比,湿法具有能耗低,环境效益好等优点.对环境友好的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的工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湿法工艺的原理和流程.  相似文献   

17.
 对侧边吊臂系统的吊臂、滑轨、滑动回收器等组成,发射与回收无人机的原理,设计与使用的主要特点,以及共轨集成设计、能量与过载控制、进近引导与控制、自动复飞决策等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无人机发射回收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在非航母舰艇上应用的前景,认为其可提升非航母编队远程察打一体的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态规划技术实现配电网恢复供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最佳路径实际上是故障情况下的配电网络重构.其目标主要是为了既快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同时又满足线路负载容量的要求、线损最小、操作次数最少、恢复后各馈线负荷平衡、可靠性最高等条件.目前在配网自动化领域中讨论得比较多的都在如何实现快速隔离故障、快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的技术手段上,而对恢复路径的最优化选择的研究则鲜有所见.配电网络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问题是近年来配电领域研究的新课题.综合采用动态规划技术及非线性多目标技术进行配电网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最佳路径选择,实例证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以甲醇为流动相,用纯萘为标准物质,建立了HPLC法测量萘含量的标准曲线,用HPLC法测定了在市场上随机购买的5种樟脑丸中萘的含量,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测定卫生球中萘的含量技术可行,经济有利.  相似文献   

20.
车用发动机余热回收的新型联合热力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发动机排气余热、冷却水余热和润滑油余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车用发动机余热回收的热力循环系统.此系统由用来回收温度较高的发动机排气余热及润滑油余热的有机Rankine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和用来回收温度较低的发动机冷却水余热的Kalina循环耦合而成.基于P-R状态方程,编写了计算程序对此热力循环系统进行了热力学性能分析,还分析了采用不同有机工质对循环整体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只回收发动机排气余热的热力循环系统相比,文中提出的构型其余热回收效率更高.当采用环戊烷为ORC工质时,循环系统的整体效率为20.83%;当采用R113为ORC工质时,循环系统的整体效率为16.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