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雪菲 《现代妇女》2013,(10):211-211
本文通过了解当前农村弱势群体的媒介接触状况、媒介地位和媒介观念,阐述提升农村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生活质量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的幸福感,对1994名城市青年从社会资本视角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资本的普遍化互惠对青年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社会信任中的特殊信任因子、一般信任因子对青年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普通信任因子没有显著影响;社会参与中的协会型社团参与因子对青年幸福感具有正向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若干年前,青年媒介曾经凭借思想的敏锐和传播功能的丰富而在全国新闻界独树一帜。可近年来,全国新闻界的自身改革和竞争态势已使青年媒介出现了传播弱化的趋向。那么青年媒介究竟如何体现自己的传播个性和参与新闻竞争呢?本文从青年媒介的原有规定性入手,提出了青年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参与层面和功能走向。即:青年媒介在对青年文化的深层次观照中把握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民工子女作为弱势群体,有许多值得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维度.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工具,民工子女与现代大众传媒的联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生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城市化、社会化的程度.辅以与普通城市小学生接触媒体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媒介接触内容、习惯、环境以及群体流行文化的异同点.而此亦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播学中的知识沟理论.笔者从电视、图书、广播、网络四大媒介入手,以定量研究为主要手段,对比民工子女和普通城市小学生在接触媒介上的差异和共同点,藉此透视媒介对两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媒介信息包围是影响当代青年次文化的重要因素。它促进着青年世界观和深层价值观的形塑,并对多元文化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以风靡全国的“电视秀”为代表的通俗文化的崛起,更使媒介素养教育为学界、政界所关注。在循规蹈矩的学校教育和极具颠覆的媒介通俗文化的夹裹中,青年媒介素养教育理性的价值取向和感性的实践活动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大多与在校大学生年龄相仿,学习与生活场域接近,被誉为大学生身心成长与政治成熟的"第一导师"。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将直接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辅导员的媒介使用习惯符合青年学生的新媒介使用特点,具有较强的贴近性和互动性。辅导员应当利用这种优势,提升媒介素养,如加强关注信息专注力、提升信息识别力,提高媒介参与力和提升舆论引导力,在舆论引导、网络思政等方面发挥"人生导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随着媒介商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媒介的商业属性已经影响到了媒介报道的大部分内容。因此,媒介如何保证依然真实性、准确性。保证发挥媒介的监督作用是我们要讨论和重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微传播时代的用户生力军,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生成都深深地打上了媒介的烙印。在接触与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青年群体所呈现出的"媒介依存""个体表演"以及"符号交往"的行为表征,消解了作为主体意义的青年精神。长期处于赛博空间所建构的"仿真"世界,"游戏人生"的娱乐心态让青年群体对现实交际产生了恐惧与焦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变得模糊与游离,信仰虚化、道德混沌、精神危机震碎了青年人日趋成熟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新闻业也在转眼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走过了30年。然而,在我们新闻业务能力大幅提高、新闻理论水平稳步上升的现代信息社会,我国媒介的自身形象以及公众的媒介素养却不容乐观!本文将通过“央视大楼失火”一事为研究起点,对我国目前媒介形象和公众的媒介素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为国内媒体的形象塑造和公众媒介素养的培养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怡 《现代妇女》2014,(12):I0055-I0055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媒介融合成为传媒发展的潮流。媒介融合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对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新求。但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置单一化、课程体系交叉不够的问题,加上师资队伍上全媒体背景的缺失等一系列的不足,使得当前的新闻教育还不能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将何去何从,考验着每一个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老师。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Media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nature of selective exposure and avoidance behaviors among political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using a survey of 351 American citizens obtained through Amazon’s Mechanical Turk. Analyses of a new “homogeneity of media diet” measure suggest that although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consume a comparable total number of media sources, the homogeneity of those media sources is higher among liberals than it is among conservatives. In the sample examined here, liberal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conservatives to selectively attend to ideologically onsonant media sources and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conservatives to selectively avoid ideologically discrepant media sources. Analyses include a validity test of the self-reported selective exposure used by Pew and others, as well as an examination of partisan perceptions of the ideological leanings of various media sourc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servatives are more likely than liberals to rate neutral media sources (e.g., CNN, USA Today, and network news broadcasts) as ideologically biased. Meanwhile, liberals are more likely than conservatives to perceive the bias in their ideologically consonant media source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of selective exposure and avoidance—and democratic theory in general—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有关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归纳出研究现状和特点:网络和电视等电子媒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集中于社会化的结果,缺乏对于青少年的认知机制如何影响其处理传媒的信息的过程研究;研究对象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且概念使用混乱;研究方法日趋多样,但缺乏大型、系统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和影响力冲击着传统媒体,形成了一种革命性的变革。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四大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现代传媒被称为新媒体,依序而论,又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力量,其外延在不断扩大,涵盖了网络、手机、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桌面视窗等形式,时下最流行的博客、播客、维客(Wiki)也在新媒体之列。但综合而言,任何一种新媒体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数字技术与网络平台托举起来的一种新型传媒。有人认为报刊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包围下,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在这场传媒世界深刻的变革中,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构成了某种事实上的困境。那么,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期刊究竟该如何应对?本文以传统媒体中的期刊为主要阐说对象,认为培育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