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子宫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4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各20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经腹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组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切口脂肪液化、粘连性肠梗阻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老年子宫良性病变与开腹治疗疗效相当,但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了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03—2017-12间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排尿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性功能。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尿正常时间、膀胱充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性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利于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对性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开腹及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开腹组34例,腹腔镜组7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及复发率。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5.6 ± 1.4)d vs(6.4 ± 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前血红蛋白变化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开腹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1/34 (1.4%) vs 6/70 (17.6%),P<0.05)];两组的月经评分及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均是安全有效的保守性治疗方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恢复快,但复发率高,因此需要谨慎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在许昌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子宫切除术的84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开腹组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淋巴结清扫结合手术切除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诊的80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住院ID号,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腹腔镜淋巴结清扫结合手术切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摘除数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摘除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ACT-G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ACT-G评分(81.44±7.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78±7.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淋巴结清扫结合手术切除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改善其手术相关情况,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9-02间在泌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9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HE4及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创伤小,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并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进行自我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同一术者进行初始手术治疗的137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达芬奇机器人组64例,腹腔镜组73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自我效能评价.结果:达芬奇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无差异(P>0.05).且达芬奇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评估更佳(P=0.001).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在保证手术安全性下可以提高有效性.且达芬奇机器人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更佳,更利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6)与开腹组(n=34),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扫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出血少、切口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LT、AST、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ALT、AST、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开腹组,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7例(17.50%),与开腹组的8例(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5)。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患者肝功能恢复更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方法将2010-12—2013-12间收治的1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 a,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再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法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为120例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阴道缝合为A组,镜下缝合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阴道...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40例学习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勃  黎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0):736-738
目的:探讨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为40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4组,每组10例,以每10例手术患者为一手术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手术时间A组(300±20.4)min,1例中转开腹,B组(180±11.5)min,C组(180±21.2)min,D组(130±18.1)min(P<0.001)。术中出血由(100±13.5)ml降至(50±11.5)ml(P<0.05),术后住院天数由18.4d降至14.3d(P<0.05)。4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约30例后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短期疗效,探讨机器人手术治疗EC的临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108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52例、腹腔镜组56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转入ICU率的差异。 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机器人组、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腹腔镜组(Coe.=13.25, 95%CI :8.30~18.2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两组间转入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EC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短期疗效相似,并且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达芬奇机器人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改良三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7例直肠癌患者,其中22例行改良三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三孔组),25例行传统五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五孔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拔出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肿瘤直径、切除淋巴结检出数、下切缘长度、标本长度、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与五孔法腹腔镜组相比,三孔组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淋巴结检出数、下切缘长度、标本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根治性与五孔法腹腔镜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孔法可减少体表疤痕,有助于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生理与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LS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4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S组)和开腹组(OS组)。LS组18例,OS组27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有同时性不可切除肝转移灶的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31例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原发灶手术切除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开腹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n=18),B组行腹腔镜手术(n=13)。术后均采取mFOLFOX6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接受首次化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31例均成功施行结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行mFOLFOX6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后接受首次化疗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腹腔镜原发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在切除原发灶的手术中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促进术后早期化疗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对原发肿瘤及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筷子技术"用于经脐单孔腹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多孔腹腔镜(traditional laparoscopic,TL)全子宫切除术,进行围手术期结局,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行LESS全子宫切除术与同期TL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2 h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共纳入29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ESS全子宫切除术107例(LESS组)、TL全子宫切除术190例(TL组)。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基线均衡。LESS组和TL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31 min(102,155)min和125.5 min (92.8,15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 ml(100,200)ml和100 ml(100,15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2 h和24 h VAS、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残端均愈合良好。LESS组术后住院时间比TL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子宫≥12孕周、子宫<12孕周的患者,LESS组与TL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2 h和24 h VAS、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12孕周LESS组比TL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筷子技术"用于LESS全子宫切除的围手术期结局与TL相似,初步证实了其在LESS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117例≥60岁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A组)55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ASA评分)、手术病理分级(Dukes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及术后心肺功能、术中气道压力、酸碱平衡、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标本淋巴结阳性率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A评分、合并症、病理分级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射血分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PaCO2、pH值腹腔镜组均有所增高(P0.05),但术后1d再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道压力腹腔镜组明显增高,可通过麻醉改变呼吸指数调整。腹腔镜组胃肠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术后相应并发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死亡率、术后淋巴结获取数、阳性率及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具有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多孔腹腔镜手术联合新复方归黄注射液治疗直肠癌合并肛裂的效果,将60例直肠癌合并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联合切除加扩肛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孔腹腔镜手术联合新复方归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