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前4项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凝血酶时间 (TT)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2 6 0 8例术前PT、APTT、FIB、TT 4项凝血功能并与Duke法和玻片法测定 180 8例术前出血时间 (BT)与凝血时间 (CT)对比。结果  2 6 0 8例中 ,PT、APTT、FIB和TT延长分别为 1.7%、2 .9%、15 .4%和 15 % ;180 8例中 ,BT和CT延长分别为 0 .38%和 0 .49%。结论 PT、APTT的敏感性较强 ,TT、FIB可作为筛检试验 ,此 4项均较BT和CT法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 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 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乳糜血对光散射法血凝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中外医疗》2009,28(18):167-167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乳糜血浆标本对基于光散射比浊法为原理的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醇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寻找解决和处理对策。方法收集62份外观呈不同程度乳糜标本,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组,每份标本分别用手工法和光散射比浊法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所得结果进行组内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和轻度乳糜血浆标本手工法和仪器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和重度乳糜血浆标本检测手工法和仪器法结果此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仪器法测定值明显大于手工法结果。结论在临床凝血检测中,对中度、重度乳糜血浆标本,基于光散射比浊法原理的血凝仪测定结果不可靠,须对标本进行预处理,或改用手工法、磁球法仪器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探讨血浆凝血机制在肝脏疾病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文  史耐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63-4163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0例临床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结果:发现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5或P<0.01),FIB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在慢性轻度、中度肝炎中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检测血浆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的凝血功能,其血浆FIB的含量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  相似文献   

6.
凝血四项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于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合理有序安排实验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将同一标本分别置于室温(18~25℃)及4℃条件下4h、8h、10h、24h,采用日本东亚SysmexCA50型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美国太平洋凝血试剂测定PT、APTT、TT和FIB,并将所得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室温下,标本放置8hP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4h 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24h TT和FIB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下,标本放置24h PT、APTT、TT和FI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PT、APTT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凝血测定过程中,影响凝血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常见因素.②方法 对采血量合格的凝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离心条件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③结果 抽血量在1.6mL(8∶1)和2.0mL(10∶1)时,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量在1.4mL(7∶1)和1.2mL(6∶1)时,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h,APTT、TT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h、24h,PT、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15min和20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凝血试验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误差,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以充分了解孕妇体内凝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产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30例身体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PT、APTT、FIB、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TT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凝血四指标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经常检测凝血常规。多数医院把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作为凝血常规的组合。在一些中小医院使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常规时,经常出现TT、APTT、PT值偏高、FIB值偏低,且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与临床不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COATRONMI型单通道血凝仪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明显,其血浆PT、APTT、TT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FIB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PT、APTT、TT三项指标亦缩短,FIB增高,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状态,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蒙天生  莫鸿健 《右江医学》2011,39(4):466-46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正常临产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血中PT、APTT、TT、FIB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保证检测结果质量,本科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及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对。1资料与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11月8-17日新鲜血浆标本43例(男性19例,女性24例),均为静脉血1.8 mL,用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随疾病进展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及血浆凝血四项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仪、Sysmex CA-50血凝仪分别检测380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h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肝病患者按病情不同进程分为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慢性肝炎中重度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肝病的病情进展,都存在PT、APTT、TT时间延长,FIB含量及ChE活性降低,各指标异常率上升(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ChE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凝血功能,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龙峥嵘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22-4124
目的:分析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随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并探讨联合检测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的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90例肝病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总胆汁酸(TBA)测定,同时用CoaDATA4001半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TBA在各型肝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FIB四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T、APTT、TT、FIB及TBA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国产凝血试剂是否可以代替进口凝血试剂.方法 按照EP9-A文件要求,试验中以德灵凝血试剂作为对比试剂,以国产太阳凝血试剂作为评价试剂,利用临床患者的血浆在CA-1500仪器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tt)、纤维蛋白原(Fm)和凝血酶(TT)四个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倚.结果 太阳试剂PT、FIB、TT的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而APTT的偏倚不可接受.结论 本次试验表明太阳的PT、FIB、TT试剂在CA-1500上可替代进口试剂,而APTT的试剂不可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凝血试剂是否可以代替进口凝血试剂。方法按照EP9-A文件要求,试验中以德灵凝血试剂作为对比试剂,以国产太阳凝血试剂作为评价试剂,利用临床患者的血浆在CA-1500仪器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tt)、纤维蛋白原(Fm)和凝血酶(TT)四个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倚。结果太阳试剂PT、FIB、TT的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而APTT的偏倚不可接受。结论本次试验表明太阳的PT、FIB、TT试剂在CA-1500上可替代进口试剂,而APTT的试剂不可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检测在不同温度和放置不同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的检测条件。方法 :采用ACL_90 0 0全自动血凝仪及PT_FIB、APTT、TT试剂。结果 :室温 (2 0℃ )时 ,APTT在第 3h与第 1h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余各项目无统计学意义。 - 4℃时 ,APTT在第 5天与第 1天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PT ,APTT ,TT ,FIB的测定应在室温下 2h内完成 ,未及时完成测定的应冷藏 ,并尽可能在 5天内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患者PT、APTT、FIB、TT指标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值。结果: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 1 ) ,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试验(PT、APTT、FIB、TT)参数均有变化,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试剂使用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试剂放置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之后在不同时间点(0 h、2h、4h、8h、12 h、18h、24 h、36 h)对同一混合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试剂放置试剂盘后8h时的TT结果、12 h时的APTT结果、18h时的FIB结果、36 h时的PT结果分别与0h时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放置试剂的稳定时间不同,根据不同稳定时间配置相应的试剂用量,避免剩余试剂失效而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