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庄村位于山西省东部,其空间格局完整,建筑遗产丰富,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2014年,南庄村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民居院落和单体建筑的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具体院落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堡寨聚落的空间防御性通常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新的村落空间构成摆脱了设防形式,堡寨聚落正处于极度的衰落之中,空间防御体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的研究紧迫而必要。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冷泉古村的分析和实地调查、现场测绘等多种途径,对冷泉古村的空间防御层级构成进行解析,并划定保护区划,提出保护措施。最后,唤起人们对堡寨聚落空间层级的保护意识,以及为堡寨聚落空间的重新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湾古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村中现存清代和民国时期院落30余座.2003年,西湾村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居住建筑依附着山体层层向上,格局规整,形式丰富,装饰精致,整体大气恢弘,是窑洞民居的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湾古村居住建筑的院落组合、建筑型制及典型院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合院民居形状的长宽比、建筑密度和院落形态,对陕南集镇合院民居平面格局特征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和研究,为传统聚落形态研究提供借鉴,也为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延续传统聚落特征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冷泉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村内现存建筑遗产丰富,其中传统民居院落40余座。古村的传统民居以合院式为主,且大部分的正房为窑洞,厢房和倒座房为向内单坡的瓦房建筑,每个院落单元具有很强的围合感,体现了村落的防御性。村中传统民居格局规整、形式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文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绘、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对古村的民居特色、院落形制和民居建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云南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独特的聚落空间,山地聚落是这一地区典型的聚落类型之一。由于山地聚落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而逐渐被时代遗忘,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聚落很好地保留了古朴的民居建筑风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传统的聚落布局特征,云南的诺邓古村就是这类聚落的典型代表。系统研究和分析诺邓聚落的空间构成及影响成因,有利于我们总结和归纳该地域山地聚落空间的总体特征和普遍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官沟古村位于阳泉市西郊,村中居住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叠落、形制严整、装饰精美,是山地窑洞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着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官沟古村居住建筑的组织模式、院落形态、构成元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官沟古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郊,是阳泉市域范围内保留最好的古村落之一,2010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官沟古村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排烟口装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官沟古村中的传统民居排烟口装饰艺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对这些吉祥纹样的分析研究,揭示其中丰富寓意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青海撒拉族民居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民居主要位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交会处的青海省境内,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充分适应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聚落营造特征。研究从聚落、院落及建筑单体三个层次分析了撒拉族民居的类型及特征,指出撒拉民居具有"围寺聚族而居的血缘性"聚落布局特征,"庄廓"式的院落布局特征及"篱笆楼"式的土木建筑结构特征,并进而从水、土、建材及气候因子分析了撒拉族民居对地域资源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山西传统堡寨聚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堡寨聚落是我国古代一种典型的防御性聚落形式。文章选择曾经广布堡寨、而今天依然留存有丰富多样的明清时期防御性遗构的山西省作为研究重点。文章在分析堡寨聚落发生的整体环境以及分布情况的基础上,以实例为依托进行比较与归类,提炼出堡寨聚落之共性特征,指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古村落环境布局的特点及启迪,提出了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及保护利用的认识,从而使中国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欧阳文  周轲婧 《华中建筑》2011,29(8):151-158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京西古驿道"从该区穿过,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省金溪县疏口村传统村落进行村落风貌和建筑风貌的研究,深入了解该村落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布局,探索其文化价值。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查阅,将村落中的建筑进行图像归纳分类、拓扑变形,探析疏口古村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组合方式,轴线空间序列以及建筑出入口的类型 , 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期待经过合理的资源开发,打造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居旅游景点,传承古村历史文化,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原平  刘琳 《山西建筑》2007,33(10):10-11
以锡崖沟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生环境与古村落建筑的关系,详细阐述了锡崖沟的建筑形态及建筑构造,最后探讨了锡崖沟居住建筑形态及建筑构造研究的意义,以促进原生环境中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5.
罗艳霞 《山西建筑》2010,36(36):36-37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旧”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在研究分析古村落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难点问题,以期使古村落的保护能够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集中呈现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量古村落正伴随着空心化、环境恶化以及人为破坏而走向破败。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契机,我们小组成员选择韶关仁化石塘古村作为研究对象,在探讨结合地方文化与实际、多方参与的古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途径方面作出尝试。  相似文献   

17.
梁振昱  刘捷 《华中建筑》2014,(7):127-133
在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发展中,保护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居民日常生活和村落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现状调研和保护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能源采暖和环境风貌五个方面分析西黄石村保护设施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修旧如旧"、"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而从"以道路为核心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消防设施"三个方面探讨了西黄石村保护设施建设的具体方法;最后结合西黄石村保护设施改善对策的研究,引发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设施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辉政 《中外建筑》2014,(12):46-48
周家大院是位于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贤水河畔的古建筑群,建设时间长,建筑规模大,于2007年正式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周家大院门前冷落,破旧依在,村民的生活依旧贫困。文章首先分析了周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与现状,然后从传承与发掘、弘扬与保护、创新与发展、超越与腾飞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周家大院人由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9.
安乐禅林是北京南城一处疑似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寺院,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两进、6 栋文物建筑。安乐禅林虽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基本未被开展古建筑调研,没有专题研究成果。本文是在对其现状实测、文献查阅、碑文读释等基础上,挖掘安乐禅林古建筑群的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探究其布局演变与形制做法,以期填补关于安乐禅林研究的不足,并作为对其持续研究和全面保护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武敏  李仁伟 《山西建筑》2009,35(8):48-50
指出山西交口县西庄村古建筑群有着珍贵的古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目前处于急需保护的状态,通过对西庄村古建筑群的现状分析,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旨在使这一古建筑的研究价值得到重视,并提高全社会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