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治理整顿是我国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坚持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项任务一齐下,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成果一齐要。多年来,我们重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以“三爱三争”企业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把工厂的方针目标变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1989年以来,尽管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管理和各项改革工作年年跨上新台阶,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不断提高,企业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省、部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工厂党委被评为常州市、江苏省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厂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厂团委连续三次被命名为省新长征突击队,1989年11月,工厂通过国家一级企业的预评审,1990年6月份又顺利地通过国家一级企业的正式验收。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为了促进国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指出了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关键是企业领导者的民主精神和表率示范;明确了“知情权”、“参与权”落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工会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强调维权的宗旨、原则、理念、方法及具体要求,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促使企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实现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工会要积极参与并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和执行对职工的各种利益保障机制和制度,把着力点放在为弱势群体积极维权,以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平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全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在当前学“邯二建”“创全优”的活动中,如何正确地把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发挥起来是当前搞好企业内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为此,在这方面作者根据过去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贯彻多劳多得,精打细算,合理组织劳力,充分利用工时,加强责任心、团结协作,做到打一备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班组学习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机具来按期、超额、全面的完成任务,最终达到质量好,进度快,消耗少,成本低,作风好的综合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如何密切干群关系?如何打造和谐企业?在组织管理干部学习一心为民的好书记郑九万和“八荣八耻”精神的同时,康奈集团针对企业实际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把人性化、亲情化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该公司还把这个系列活动命名为“温馨工程”。其一:“温馨提示”打动人心“近期来,在厂区中央草地、周边栅栏内、甚至就在超市门前的石凳上, 时常能看到一些员工饮料盒、塑料袋、瓜子壳、脏纸巾等,严重影响了厂区美观、整洁……”4月15日,在康奈职工餐厅西大门两侧的公告栏前站满了员工,他们认真地阅读着上面贴着今年第十期“温馨提示”。旁边还分别配着两张草地上扔有垃圾的彩图。大家边读边议论着。员工春慧说:“这么漂亮的地方被弄成这个样子真难看。”缝帮车间的小芳不好意思地跟同伴耳语: “我以前也随手扔过饮料盒呢,下次不能再这样没素质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将由过去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转移到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便是要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机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适应改革需求,从国有企业劳动体制这一大方面着手,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用工、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的新型用工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举措之 所谓全员劳动合同制,是指企业与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进行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冶金行业目前面对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价格不断上涨的严峻形势,单靠提价消化产品涨价因素以求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立足于练内功,加强成本管理,使产品优质优价从而占领市场,这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武钢顺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把一九九五年作为成本年,公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降低成本作为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来抓”,“降低成本是各级领导,全体职工的共同责任”.下面,本文就如何降低产品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提出粗浅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 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效益不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之一,也是社会保险工作迟迟不能到位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把国有企业的效益搞上去,成了当今各界人士的热点论题。在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同时,企业经营引入了新机制——剩余收益制,它是打开企业活力源泉的金钥匙。 在建立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时候,研究试行剩余收益制,将会促进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工作,为即将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奠定良好的实施基础。对剩余收益制,邹家华副总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剩余收益制为“国有制企业重放异彩”带来了“新的曙光”。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称剩余收益制为“一种新的企业体制改革”。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竞争体制。竞争是具有风险性的,风险的表现是企业的倒闭,职工的失业,由此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性。为了逃避这种风险,现代市场经济就要制定其运行的各种规则,那就是法制,变无  相似文献   

9.
金融工程运用了工程的方法和原理,设计新的金融产品,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解决方案,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金钥匙"之称。金融工程伴随风险的产生而产生,同时又推动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建立油田企业“三基”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企业应把“三基”工作,即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训练工作抓实抓牢。建立以提高基层管理者水平为切入点的素质提高机制,以落实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检查督办机制、以激发职工群体积极性为主要目标的表彰机制、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三基”建设上台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阵营出现的震撼世界的“苏东坡的倒塌”、“中国龙的腾飞”两件大事的比较研究,从认识论的角度探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成功之源。在分析论证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揭示社会主义建设新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源。之所以如此,正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主义本质做到了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3.
0 前言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决定了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它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两乱”再次向人们发出警告:高等学校建设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师建设和政工队伍建设应放在同样重要地位。“一手硬,一手软”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目前,高等学校建设中,政工队伍建设是薄弱环节之一。这同高等学校担负的根本任务很不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使政工队伍建设从“低谷”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试论股份制与合作制的相互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论述了股份制和合作制两种企业制度相互融合的原因,并指出同一企业内,这两种制定是有主次之分的:要么以资本联合为主,要么以劳动联合为主。然后分别京股份制和合作制相互融合的两种现实表现形式--股份合作制和职工持股公司制的内容和性质进行论述。并指出股份合作制是采取了股份制做法的合作制度,职工持股制是采取了合和制形式的股份制。同时认为股份合作制因制度不稳定等原因,不可能成为融保过程的主流,只有职工持股公司制才能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科技发展的主体,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市场分额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而在这方面的关键是人的因素最为重要。因此,企业要把职工的职业培训当作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并列入企业的发展规划。 一、当前职业培训的战略地位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近几年来,上海工业系统累计下岗的职工人数已近60万,如何让这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重新就业,这在上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程”。而职业培训则是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桥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要把科学技术和职工教育放在关键地位,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因此,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注重培养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人才。其中,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是当务之急。 一、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长期以来,在什么是企业人才的问题上,许多人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有大专以上文凭者方是人才,因而,一时期出现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大学风”和“文凭热”,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岗位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不愿学技术,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严重滑坡,高级技术工人更是奇缺。如此下去,对于经济、科学文化尚不发达。且发展又不平衡的我国来说,实在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巩固从事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技术工人队伍,并不断提高整个工人队伍的技术素质,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级技术工人,是一项事关企业兴衰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对此,必须树立“凡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一定问题的人便是人才”的“企业人才观”,充分认识到高级技术工人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一样,都是企业的宝贵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强化职工在企业改革中源头参与,充分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企业职工源头参与的认识;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利用厂务公开的方法、形式,并逐步由局、厂向科室、大队、车间(中队)、班组延伸.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发展不仅受资源投入量的限制,同时也受时间、管理、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的规模“大”但不一定“强”,要实现由“大”到“强”,就应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减少影响“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在把企业做“大”的同时,把企业做“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建设工作的迅速推进和深入,企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和复杂。部分职工对公司面临的形势和所担负的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组织纪律性差、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对于企业来讲,同样如此,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并将之落地生根,推动生产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企业中开展"讲理想、重事业、负责任、守纪律"专题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和谐企业”中的“和谐”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所谓“内部和谐”主要是企业内上下级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和谐,企业与职工和谐,职工与职工和谐等;所谓“外部和谐”主要是企业与业主、监理以及设计方和谐,企业与劳务队伍、材料商和谐,企业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介和谐,企业与企业和谐,企业与环境、社会和谐等。由此,笔者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不断促进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应正确处理好企业内外九大主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