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测定了多种具有金属/L-B膜绝缘层/半导体(Si)结构的纳米厚度有机功能膜的C-V特性.研究发现C-V特性受到L-B膜的分子组分和氧化膜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以含10mmol/L KH2PO4-Na2HPO4(pH8.2)缓冲溶液的甲醇一水(10:90,V/V)作流动相,在Spherisorb C18柱上,同时分离测定了黄嘌呤、鸟嘌呤、腺嘌呤、茶碱和咖啡因五种碱基,并用于药物中茶碱和咖啡因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5%-105%之间。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容-电压(C-V)测量研究了界面陷阱对于硅纳米晶粒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容结构的电荷存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硅纳米晶粒的界面陷阱与SiO2/Si衬底界面态对电荷存储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长时间存储模式下的电荷存储行为主要是由存储电荷从深能级陷阱直接隧穿到SiO2/Si衬底界面态决定。  相似文献   

4.
以4,4,-二氟二苯砜、4,4,-联苯二酚、3,3’二磺化-4,4’-二氟二苯砜钠盐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共聚反应,合成了磺化聚芳醚砜(SPAES)聚合物。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原料,经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交联聚丙烯酰胺(CPAM),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系列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质子交换膜(semi—IPN—SPAES/CPAM)。研究了该系列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吸水率、尺寸变化率、质子导电率及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类质子交换膜具有较低的吸水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较高的质子导电率及水解稳定性。与不含semi—IPN结构的SPAES膜相比,semkIPN—SPAES/CPAM膜在低湿度条件下的质子导电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黄作发光层,以酞菁铜作空穴传输层,构成了三种结构类型的电致发光器件:ITO(铟-锡氧化物)/荧光黄/铝,ITO/酞菁酮(蒸涂膜)/荧光黄/铝及ITO/酞菁酮(LB膜)荧光黄/铝。比较了酞菁铜蒸涂膜及其Langmuir-Blodgett(LB)膜的电传输特点,并对器件的电光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苯并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步法,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PU)为聚合物,以双酚A型苯并-恶嗪(BA)为聚合物Ⅱ合成了聚氨酯/苯并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PU/BA IPN),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升温红外对PU/BA IPN的聚合进行动态跟踪,结果表明,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受体系结构形态的影响较大,而形态主要由聚合物1(即PU)的交联密度控制,体系的组成对形态影响呈非线性,体系中存在的活性官能团-氨基团对苯并恶嗪的开环聚合物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蛋黄磷脂的反相HPLC法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产蛋黄卵磷脂,华东师范大学化工厂(上海)产卵磷脂、北京清华紫光公司产卵磷脂胶囊和自产蛋黄卵磷脂在C18反相柱上进行了反相HPLC法分离,流动相:乙腈-甲醇-水(40:40:20v/v),检测了所有样品在200-250nm范围内的吸收特性,确定最佳测定波长为205nm,所有磷脂样品均用三氯甲烷溶解。  相似文献   

8.
苯胺的电聚合及其酶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索了适合电化学方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的苯胺电聚合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电极上固定的酶活力和测定电化学方法固定GOD的聚苯胺膜修饰铂金电极(GOD-PAn/Pt电极)对葡萄糖浓度的响应特性,讨论了酶在聚苯胺膜内固定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Catalyst Coated Membrane(CCM)技术,采用70%Pt/C催化剂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lyte assembly,MEA)。考察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并利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70%的Pt/C催化剂与Nafion的最佳质量比例为6:1,MEAΩ在600mA/cm~2电流密度下,电压能达到0.69V,催化层的厚度显著降低,性能也明显优于40%Pt/C催化剂制备的MEA。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1种电致变色膜——聚亚甲基蓝膜,探索了制备该膜的最佳条件并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在含有2.00×10^-3mol/L硼砂和0.1 mol/L NaNO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 11.00),保持60℃恒温,在+0.80 V处恒电位电解40 min,可以使亚甲基蓝单体在ITO导电玻璃上聚合成聚亚甲蓝膜; 在±0.8 V电位范围内,膜颜色可在蓝色和无色间可逆变化,在618 nm处的透过率之差(ΔT)可达60%,薄膜具有很快的电变色速度,着色效率(CE)为182.6 cm2/C.  相似文献   

11.
基底温度对氮化硼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 真空室中充入高纯N2(99.99%)和高纯Ar(99.99%)的混合气体, 在n型(100)Si基底上沉积了六角氮化硼(h-BN)薄膜. 在超高真空(<10-7 Pa)系统中测量了BN薄膜的场发射特性, 发现 沉积时基底温度对BN薄膜的场发射特性有很大影响. 基底温度为500 ℃时沉积的BN薄膜样品场发射特性要好于其他薄膜, 阈值电场为12 V/μm, 电场升到34 V/μm, 场发射电流为280 μA/cm2. 所有样品的Fowler-Nordheim(F-N)曲线均近似为直线, 表明电子是通过 隧道效应穿透BN薄膜发射到真空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用价格低廉的原料成功地制备了Bi2Ti2O7介质膜.制膜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得到的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较高的介电常数.用其制备的绝缘栅场效应管与相同尺寸的SiO2绝缘栅场效应管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跨导和较低的开启电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环氧树脂/三乙烯四胺凝胶组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制备了IPN——ZnCl2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膜,讨论了IPN的成因和电解质膜的电导率随组成、温度的变化及其膜稳定性和吸水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材料的阻尼性能,采用分步方法,以丁基橡胶(IIR)为聚合物网络Ⅰ,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为聚合物网络Ⅱ,制备了丁基橡胶/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IR/P(St-MMA)IPN].采用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IIR/P(St-MMA)质量比、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丁酯(BMA)的含量等因素对IPN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极性单体的加入有利于提高IPN的阻尼性能;添加交联剂和单体BMA可明显提高IPN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5.
氮化硼薄膜的厚度对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 在n型(100)Si基底上沉积了不同厚度(54~124 nm)的纳米氮化硼(BN)薄膜.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BN薄膜结构为六角BN(h-BN)相(1 380 cm-1和780 cm-1)结构. 在超高真空系统中测量了不 同膜厚的场发射特性, 发现阈值电压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厚度为54 nm的BN薄膜样品阈 值电场为10 V/μm, 当外加电场为23 V/μm时, 最高发射电流为240 μA/cm2. BN薄膜场发射F-N曲线表明,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电子隧穿了BN薄膜表面势垒发射到真空.  相似文献   

16.
采用RF磁控溅射方法在Si衬底上生长ZnO薄膜. XRD测量结果表明, ZnO薄膜为c轴择优取向生长的. 对ZnO薄膜进行了XPS深度剖析及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在未达到界面时ZnO均符合正化学计量比, 是均匀的单相膜, 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成膜特性. 在界面处, Zn的俄歇修正型的化学位移及俄歇峰峰型的变化、 Zn2p3/2与ZnLMM峰积分面积比值的变化、 Si2p峰 的非对称性, 均表明Si与ZnO的界面处有明显的成键作用. 在界面处, n型Si反型为p型.  相似文献   

17.
基底偏压对氮化硼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 在n型(100)Si(0.008~0.02 Ω·m)基底上沉积了氮化 硼(BN)薄膜.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BN薄膜结构均为六角BN(h-BN)相. 在超高真空系统中 测量了BN薄膜的场发射特性, 发现BN薄膜的场发射特性与基底偏压关系很大, 阈值电场随基 底偏压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基底偏压为-140 V时BN薄膜样品场发射特性要好于其他样品, 阈值电场低于8 V/μm. F~N曲线表明,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电子隧穿BN薄膜表面势垒发射 到真空.  相似文献   

18.
以Au膜作金属催化剂、SiH4作为源气体,基于气-液-固(VLS)生长机制在n-Si(111)单晶衬底上制备出了Si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Si纳米线的直径为20~200 nm、长度为数微米到数十微米,X射线能量损失谱分析表明所制备的Si纳米线中含有少量的Au元素.讨论了生长温度、SiH_4流量、Au膜层厚度和生长时间对Si纳米线的形成与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衬底材料的ZnO/Si异质结I-V及光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和微电子平面工艺,用不同表面掺杂的Si作为衬底制备了ZnO/Si异质结,并且以p-Si(p-)为衬底制备了ZnO(含Mn0.2%)/Si异质结、包含SiC缓冲层的ZnO/SiC/Si和ZnO(含Mn0.2%)/SiC/Si结构,测试了样品的XRD曲线、I-V特性曲线和P-E(光电响应)特性曲线.结果发现ZnO/n-Si结有很低的反向暗电流,SiC缓冲层能提高反向击穿电压,ZnO/p-Si(p )异质结能有较强的光电响应,ZnO/n-Si(n-)更适合作为大波段区间的光探测器.还发现波长470,480,490nm处类似于声子伴线的光谱结构.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基体,聚乙烯醇(PVA)为增强体,采用两步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PVA、交联剂用量对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拉伸强度及伸长率的影响,探讨水凝胶的应力松弛及析出PVA对水凝胶的增韧机理.实验表明,制备的互穿网络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最高拉伸强度为2.4 MPa,伸长率为3 000%.最后,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