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8—2012年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市2008—2012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1375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2.15/10万;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3—1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69:1),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56.4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为春夏季和冬季),不同年份年发病率呈现波动性;不同地区发病率分布不同,城镇高于农村。结论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洪泽县2004-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6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7/10万;<15岁儿童病例数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8.34%;学生和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77例,占报告例数的88.50%;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10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5起,发病256例,占总病例数的39.26%。结论小学和幼托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针对15岁以下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6 929例,总发病率为21.01/10万。其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为多,人群主要为0~14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差别明显,不同区县发病率不同。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减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除加强常规接种外,要做好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制度,做好未种儿童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9-2013年绍兴市柯桥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绍兴市柯桥区2009-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2 2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7.70/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占总事件病例的52.63%.结论;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根本措施;结合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做好学校暴发疫情的预测、防控和宣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4—2013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98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67/10万。2004—2007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2010年发病率呈骤然上升趋势,有局部学校班级出现暴发疫情;2010—2011年发病率呈平稳下降趋势;2011—2013年发病率呈急剧下降趋势。结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提高重点人群的免疫水平,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年营口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探讨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营口地区共报告腮腺炎病例709例,发病率为30.11/10万。其中大石桥443例,发病率61.50/10万,占全市病例总数的62.48%,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市区,年龄以0-15岁发病最集中占发病总数的89.14%;患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8.25%。结论易感人群积累、传染源未严格隔离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免疫接种率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8-2012年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市2008-2012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13 75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2.15/10万;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31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69∶1),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56.4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为春夏季和冬季),不同年份年发病率呈现波动性;不同地区发病率分布不同,城镇高于农村。结论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朱琳  张玫  杨月 《中国校医》2015,(1):42-44
目的了解大连市2011—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及规划。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三间分布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 3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3/10万。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西岗区(42.41/10万)、长兴岛(41.40/10万)、甘井子区(39.85/10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主要集中于0~14岁,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其中5~9岁发病率最高为204.23/10万。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共30起,其中有2起构成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结论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学生为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大连市防制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春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2013年长春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长春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 6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0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2∶1;3~9岁和10~15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每年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结论应结合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做好防控工作,加大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485例,发病率为17.53/10万;90.80%的病例集中在2-15岁人群,以学生最多,男女发病比为1.78:1;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3-7月和次年1月多发。结论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处较低水平,但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7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792例,年均报告病例1 179例,年均发病率为24.24/10 万;4-7月和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夏季高峰流行强度明显高于秋冬季高峰;涪城区、科学城和高新区年均发病率较高;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48∶1;病例主要集中0岁~、5岁~和10岁~年龄组,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8.05%、48.64%和20.52%;病例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5.61%、24.60%和9.56%。 结论 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5-9岁儿童为主,学校及幼托机构是流腮防控的重点区域,建议实行2剂次的免疫程序,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了解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8 a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52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5/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19.78/10万),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月为发病高峰,占56.27%;<15岁儿童病例占93.04%,4~9岁儿童发病占62.75%;发病以中小学生(62.93%)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20.99%)和幼托儿童(10.22%).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 ~ 14岁儿童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田东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以便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田东县2009~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2009~2011年田东县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55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5.03/10万,以10~12月份报告病例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1.46∶1;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占52.7%),发病率1130.20/10万;以学生发病数最多(313例),占56.5%;地区分布以平马、祥周、思林和林逢4镇报告病例较多.结论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报告,及时防治,积极开展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提高免疫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呼和浩特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现状,初步预测2013年下半年呼和浩特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呼和浩特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运用ARlMA数学模型对呼和浩特市2013年下半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3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发病率为21.4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3.62%,处于近年发病最高水平;地区分布以赛罕区和玉泉区居多,病例以学生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2~15岁年龄段;2013年下半年呼和浩特市流行性腮腺炎预测发病数为992例,较2012年下半年(695例)上升了42.73%。结论 2013年报告发病数与预测发病数均比较高,形势较为严峻,建议在我市针对重点人群尽快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形成免疫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07-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6年哈尔滨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 年哈尔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54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9/10万,2012-2016年年平均发病率(8.78/10万)较2007-2011年(21.42/10万)下降了59.01%;市区发病高于外县;在4-6月、11-次年1月出现二个发病高峰;5~9岁发病人数最多,占40.34%,其次为10~14岁,占25.81%;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多发生在小学。结论 哈尔滨市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对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晓梨 《现代养生》2013,(20):36-36
目的分析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患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由基层专业人员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对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我旗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70例;发病病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在年龄分布上,病例集中分布在4~25岁的人群;幼儿和在校学生为发病高危人群。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麻腮、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对易感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高,应该积极开展免疫接种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5年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1 235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6/105,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93∶1;平均每年4-6月及11月-次年1月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时间,病例主要集中在2~15岁儿童(93.58%),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学生 (57.27%)。 结论 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仍处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完善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黄艳 《职业与健康》2013,29(3):351-353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沭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与发展趋势,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沭阳县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沭阳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772例,男女性别比为1.87:1;年平均发病率为19.96/10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占报告发病数的55.98%;年龄分布以5~15岁段为多,占76.36%.职业构成以学生居多,占76.98%.结论 沭阳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5~15岁的学生为主,应当重点对这部分人群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3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常熟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066例,年均发病率8.3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35.8,P0.01)。病例以5~10岁儿童为主(占42.96%),职业主要为学生(占66.04%);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7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聚集性疫情30起,均发生在学校,小学为最主要的场所(占70.00%)。结论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须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建议适当调整免疫策略,为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年来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0 621例,8年平均发病率为55.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39.82%),呈单峰高发;发病人群以0~14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81.47%),18月龄婴幼儿病例占1.22%,3-9岁儿童高发,5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782.7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0~14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一直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