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癌伴淋巴转移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伴淋巴转移患者的治疗资料。结果共手术治疗肾癌伴淋巴转移病例7例,所有患者均行肾癌根治术并淋巴清扫。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肿瘤直径(12.6±3.5)cm。7例患者中1例T2期,6例T3期,7例均无远处转移依据,所有患者均存在淋巴结侵犯,3例患者存在多处淋巴结转移,分别涉及肾门淋巴结(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4例)、左髂动脉淋巴结(1例)、腔静脉旁淋巴结(3例)、肾上腺区淋巴结(1例),有1例患者存在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癌栓。6例术后予以干扰素等综合治疗。共随访10个月~8年,平均3.7年,截止2010年4月1日,患者生存率为42.86%。结论肾癌伴淋巴转移患者手术难度大,术前完善检查、术中行淋巴清扫、术后予以综合治疗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所致脊髓压迫症的急诊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3例脊柱转移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3(6~24)个月,34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提高1~3级;3例术前没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亦无神经功能损害出现;6例患者神经功能没有恢复。【结论】对脊柱转移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能缓减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截瘫,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生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生型肾癌行LPN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情况、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8.2±19.3)min,术中热缺血时间(15.5±4.3)min,术中出血量〈50ml。在不借助腹腔镜超声的前提下,按照肾脏分区、肿瘤与肾脏解剖关系,将肿瘤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4.1±0.9) d;随访(30.3±10.6)个月,术后6个月肾小球过滤率(e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eGFR下降25%,术后肾功能长期维持在CKD2期,其余患者未出现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未行肾、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疗;随访期间28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LPN术治疗内生型肾癌可行、安全、有效,但尚需大样本研究及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06/2007-12肾癌手术患者20例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2-85(68±9)min,术中出血40-350(113±36)ml,术后7-10d出院。随访3个月-6a,因其他原因死亡2例,失访1例,肺转移2例,无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至2001年经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转移瘤6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有顽固性疼痛,其中37例伴有病理骨折,25例伴有脊髓神经损害,Tokuhashi评分6-12分,平均9.5分,61例均手术切除病椎,并采用不同方式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结果:61例术后疼痛均明显好转,术前有神经症状的25例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Tokuhashi评分8分以上者47例,术后平均存活22.3个月,小于8分者14例,平均存活5.7个月,3例乳癌转移,2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术后已存活5年以上,结论:胸腰椎转移瘤合并严重疼痛或/和神经功能受损,Tokuhashi评分8分以上者,手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探讨局部切除的作用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8例肾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2~70岁,中位年龄63岁。脑转移发生距肾癌根治时间7~103个月,中位时间41个月。8例患者共行9次手术,切除10个颅内转移灶。随访时间为38~2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8例患者中死亡3例,生存5例。脑转移手术后总生存时间为6~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 结论肾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手术局部切除结合放疗能够达到满意的局部控制,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癌、肾盂癌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应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癌根治术和肾盂癌根治术的患者共254例,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放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例数等数据的统计,对术中操作步骤及手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46±64)min,平均出血量为(230±120)ml,中转开放患者为29例(11.4%),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24例(9.4%),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4例(5.5%),平均住院时间(8±2)d,下床活动时间(3.0±1.2)d。术后随访4~46个月,在随访期内肿瘤复发及转移者19例(7.5%)。结论后腹腔镜在上尿路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解剖层次清晰、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拟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CSM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围手术期高压氧干预。于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脊髓常规MRI及DTI扫描。 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高压氧组JOA评分[(11.30±1.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80例CSM患者术前JOA评分与术前脊髓受压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入选患者JOA评分与术后脊髓FA、ADC值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脊髓损伤程度加重,其FA值逐渐降低,ADC值逐渐升高。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受损脊髓FA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ADC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高压氧组脊髓FA值(0.726±0.08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ADC值[(1.148±0.079)×10-3 mm2/s]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DTI量化指标能客观显示脊髓微观结构改变,真实反映脊髓病理状态;围手术期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SM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受损脊髓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9.
邹宗望  冯兢  吕振业 《新医学》2006,37(12):806-807
21例局限性肺转移瘤患者中,行肺叶切除术5例,肺叶切除术和(或)转移瘤摘除术15例(其中4例为电视胸腔镜手术).肺楔形切除联合胸壁转移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除1例失访外,20例获得随访。其中1例术后2个月突发AMI死亡,术后第1年12例(60%)生存,术后第3年仍生存4例(20%)。提示对局限性肺转移瘤有外科手术指征且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强术后的随访工作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6 min(96~17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6 mL(70~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 d(7~10 d)。术后切口感染1例,腹膜破裂3例,伤口愈合延迟1例。随访3~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穿刺通道的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手术能治愈大部分早期患者,但仍有30%的患者术后1~2年出现复发,特别是术前肿瘤已侵犯肾静脉、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率更高达35%~65%[1],舒尼替尼作为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已被Ⅱ期和Ⅲ期临床实验验证[2,3],对于高危肾癌,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舒尼替尼辅助治疗预防进展性肾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其远期疗效及预防剂量尚无参照,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间本科对45例进展性肾癌术后患者予以舒尼替尼辅助治疗,以此初步探讨舒尼替尼对进展性肾癌治疗的疗效和预防剂量。  相似文献   

12.
慢性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其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方法对本组共158例慢性脊髓压迫症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和随访。结果本组158例术后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5.40±4.10个月,术前颈脊髓压迫症病例JOA评分平均10.34±1.26分,胸段和胸腰段脊髓压迫症病例8.24±1.48分,术后颈脊髓压迫症病例JOA评分平均15.43±1.66分,胸段和胸腰段脊髓压迫症病例10.38±2.03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76.43%和77.54%、加重3例、并发症26例。结论影响慢性脊髓压迫症术后疗效的因素很多,手术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术前、术后的康复治疗应该引起骨科医师的足够重视。提高对整个围手术期处理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更好地降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肾癌腔静脉癌栓2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20例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前影像学诊断均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通过超声、CT或MRI明确有腔静脉癌栓,膈上型1例;膈下型19例,其中肾静脉型11例,肝下型5例,肝内型3例。19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术中死亡。术后病理分期(Robson分期)ⅢA期19例,ⅢC期1例。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17例,孔头状腺癌2例,血管平滑肌瘤1例。18例获得术后随访4~70月,平均38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8、23个月因癌死亡,16例无瘤生存。结论手术是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小肾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8例小肾癌患者的诊疗方法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切除范围距瘤体平均0.3~1.0cm;术中平均出血量100~500ml,平均150ml;阻断肾蒂时间20~30分钟,平均26.7分钟;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35例,嫌色细胞癌2例,其他类型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3个月~72个月)。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可作为T1a期小肾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肿瘤直径4~7cm的T1b期肾肿瘤患者,也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NS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h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4例,A组)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3例,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术后随访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A组中1例因最初对解剖结构难于辨认,无法分离肾前筋膜至肾门而改开放手术,1例因损伤精索静脉出血难以控制而改开放手术,1例因肾周脂肪过多无法将肾脏掀起显露肾蒂而玫开放手术。31例手术成功;B组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2个月因大面积脑出血死亡。余均无瘤生存。两组病例比较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肿瘤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其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对T1N0M0和T2N0M0期肿瘤控制,临床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6.
前路颈椎手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压迫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有效地预防手术和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是我们认真研究和考虑地问题。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颈椎外伤、颈椎病等所致脊髓压迫的患者22例,配合术前、术后的护理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癌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疗效。方法对7例拟行手术切除的肾癌患者,术前用表阿霉素加丝裂霉素混合碘化油乳剂进行肿瘤末梢动脉栓塞,用明胶海绵栓塞肾动脉主干,3~7d进行手术切除。12例不愿意接受手术或不能手术的患者先进行化疗药物灌注,然后用无水酒精加碘油(1:1)进行肿瘤末梢动脉栓塞,1次/月,2次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7例手术患者肿瘤不同程度缩小,肾表面侧支血供少,部分瘤体坏死,颜色转为暗红色,肾表面静脉萎陷,肾周见明显水肿带,容易分离,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2例行永久栓塞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87.5%,有效率(CR+PR)66.7%,近期受益率91.7%。部分病人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对症处理后多在1周内缓解。结论肾动脉栓塞化疗术作为肾肿瘤切除的术前准备,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而作为晚期肾癌的姑息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疰状,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是治疗中晚期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5 cm胃间质瘤(gastric GIST)患者的内镜下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gastric GIST患者41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镜切除手术组(内镜组,196例)和腹腔镜切除手术组(腹腔镜组,216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位置、危险度分级和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 内镜组和腹腔镜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危险度分级、既往是否有手术史以及肿瘤起源层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镜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通便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低于腹腔镜组的2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镜组术后随访13~33个月,平均(23.04±10.38)个月,腹腔镜组术后随访13~35个月,平均(22.71±10.69)个月,内镜组术后复发4例,无转移发生,占比2.04%,腹腔镜组术后复发8例,转移8例,占比7.41%,内镜组手术破损瘤体4例(2.04%),腹腔镜组手术破损瘤体8例(3....  相似文献   

19.
背景:矢状面平衡的评估与矫正是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方法是评估脊柱失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通过测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设计手术方案,分析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特点,并评估远期预后。方法:纳入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修复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37例。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指数、脊柱骶骨角及矢状面垂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随访时间、后凸矫正角度、躯干偏移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6 min(212-470 min),术中出血平均2 089 m L(1 200-6 000 m L),手术共切除104个椎体,截骨平面在T4-L2。术后随访20-35个月,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41.6°(10°-90°),矫正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12至23 mm),矫正率为73%。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术后患者各解剖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通过对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进行测量,能够得出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关系以及躯干矢状位平衡状态的参数关系,获得截骨角度的技术参数,实现预手术设计,术中选择合适截骨平面,使修复结果更接近于人体脊柱、腰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9例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其中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肿瘤直径2.8cm。术后评估局部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29(14~3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局限性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