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德兴市中医院超声科接收的14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子宫内膜活检为"金标准",比较阴道超声、宫腔镜以及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度差异,并统计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子宫内膜活检80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78.75%,特异度为87.88%,准确度为82.87%.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3.94%,准确度为91.78%.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97.50%,特异度为98.48%,准确度为97.94%.阴道超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宫腔镜检查和联合检查(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能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59岁,绝经10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反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就诊。血清学指标:CA199 2 369 U/mL。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子宫稍强回声(小肌瘤可能)。盆腔CT:(1)子宫内膜异常信号,考虑子宫内膜癌,病灶侵犯子宫结合带及肌层,并盆腔、髂窝多发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诊断与宫腔声学造影、腹部超声介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优越性.方法 分析回顾3年来因子宫出血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声学造影、腹部超声介入治疗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阳性率高于腹部超声,P<0.001有非常显著意义,而腹部超声介入下子宫声学造影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不亚于宫腔镜.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提高子宫内膜微小病灶的检出率,而超声介入下宫腔造影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效果好,医疗费用低更优越于宫腔镜.  相似文献   

4.
对一例38岁的患有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妇女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这例病人因患有复发性子官内膜息肉,复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内膜组织异位而长期不孕。但是因为息肉太小(7mm),不能制作组织学标本。对两个早发现的息肉分析诊断表明,该息肉为良性纤维性子宫内膜息肉。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于半年前足月顺产后阴道流血一直淋漓不尽,量少,但自感阴道下坠明显.妇科检查:外阴血染,发育正常,已产型,阴道畅,阴道后穹窿上1/3处可见一约2 cm息肉状肿物,子宫颈内陷,阴道后穹隆消失,穹隆及阴道上1/3质地变硬,弹性差,子宫及双侧附件(-).取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阴道)中肾管乳头状腺癌.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87例初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术前均行阴道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恶性15例,良性72例。阴道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55%(84/87),特异度为97.22%(70/72),敏感度为93.33%(14/15),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01、 0.709、 0.697)。良性病变患者与恶性病变患者相比内膜厚度、 RI有显著差异(P0.05), PSV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阴道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等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61岁,绝经10余年,因不规则阴道流血2年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平后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侧卵巢大小4 cm×4 cm×3 cm,左侧输卵管无异常.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左卵巢)考虑为硬化性间质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7~2008年18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其子宫内膜病理特征.结果 186例患者中有38例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单发肌瘤85例,多发肌瘤101例,子宫肌瘤变性27例,43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4例(7.53%)、子宫内膜单纯增生16例(8.61%)、复杂增生5例(2.69%)、非典型增生2例(1.08%)、子宫内膜癌6例(3.23%).结论 子宫肌瘤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变性等情况与子宫内膜病变无关.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与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于宫腔镜下未能确诊,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息肉样腺肌瘤15例,由富含平滑肌组织的基质包绕大小和形态不等的子宫内膜腺体,但无不典型性改变;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2例,由杂乱无章的不规则腺体构成,具有明显的腺体结构复杂性和细胞非典型性,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具有特异的病理特征,为良性病变,但是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存在低度恶性潜能,需完整切除肿物,防止复发,且应严密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罕见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5岁,阴道、子宫颈及双侧卵巢多发性椭圆形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色,内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呈海绵状外观,质软,细腻。光镜下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弥漫散在分布,形状不规则,部分腺体囊性扩张。腺体间见增生的短梭形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密集,无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病变局部见出血、退变及钙化。局部区域间质纤维化明显,可见呈簇的厚壁血管。免疫表型:间质细胞CD10和vimen-tin均弥漫(+),SMA(-),Ki-67增殖指数<2%,腺上皮细胞CK、上皮及间质细胞ER(+)。结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非常罕见的变型,在临床、外科手术及病理诊断中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Müllerian腺肉瘤及具有腺样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患者,34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入院.妇科检查:宫颈肥大,直径约8 cm,质硬,触血;阴道穹隆光滑;子宫正常大小,无压痛.临床诊断宫颈平滑肌瘤,当地医院活检考虑小细胞恶性肿瘤,遂转外院会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患者180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的价值。结果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子宫内膜癌、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萎缩性子宫内膜)的诊断中,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77.3%、57.1%、82.2%,宫腔镜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97.7%、92.9%、95.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的诊断中,阴道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价值为79.7%和75.6%,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价值为96.2%和93.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可以作为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筛检的常规方法 ,宫腔镜检查可以作为在阴道超声发现宫腔异常情况或不能明确时进一步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病例:患者,女,30岁,3日前因经期延长,经量多,痛经就诊,超声检查:子宫平位,大小100×72×53(mm)(包括宫颈),肌壁回声增粗增强,内膜厚12mm,化验室检查Hb:7.2g/L。行诊刮组织病检:内膜增殖以间质细胞为主。临床诊断:1.子宫腺肌症;2.子宫内膜增殖;3.贫血。给抗贫血,米非司酮治疗后3月未行经复诊,超声检查:子宫平位大小“136×100×72(mm)(包括宫颈),子宫内膜呈团块状中等偏强回  相似文献   

14.
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及时地对PMB进行病因诊断很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阴道超声(TVS)和宫腔镜(HSC)对PMB的诊断,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取2001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PMB患者117例进行TVS检查,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随后进行HSC检查并行内膜活检。将TVS和HSC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厚度3.26~4.39 mm,病变组的内膜厚度与萎缩性子宫内膜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以子宫内膜厚度6mm作为阴道超声判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有无病理改变的临界值,其敏感度为96.53%,特异度为91.53%,阳性预测值为90.32%,阴性预测值为96.32%。结论TVS和HSC对诊断PMB的敏感性都很高,但HSC的特异性高于TVS。PMB患者应常规进行TVS检查,如子宫内膜厚度超过6 mm,应行HSC检查。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孕1产0,孕4月因腹部隐痛1个月,突发剧烈腹痛4h,急诊入院.既往孕期有阴道流血病史,1个月前曾在外院行B超检查胎儿未发现异常.查体:全腹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经腹超声检查:于盆腔内偏左侧可见一增大的子宫声像,轮廓尚清,大小为77 mm×61 mm×70 mm,内膜增厚达15 mm,宫内未见胎儿回声.于右上腹可探及一胎头圆形光环,光环不连续,BPD 25 mm,内未见脑组织声像,其下为胎儿躯干,内脏及四肢不能分辨.未见胎心搏动.右侧腹胎儿右下方可见大小为105mm×59 mm胎盘回声,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可见数条彩色血流信号,呈放射状分布.未见羊水暗区.盆腔内可见深度为35 mm液性暗区.超声提示:异位妊娠(腹腔妊娠),胎儿死亡,盆腔积液.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一变形胎儿与附属物形成包裹状物,其周围、肠间隙、子宫直肠窝处有暗红色凝血块.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大网膜及子宫右侧壁,有活动性出血,剥离大部分胎盘并结扎断端后,部分胎盘留置于腹腔.腹腔内积血约1200ml.术后诊断:腹腔妊娠.术后随访血HCG和B超,4个月后残留病灶完全吸收,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围绝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TVS)检查,观察其子宫内膜改变,并与相对应的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总符合率为94.2%,其中生理性内膜改变、良性内膜改变、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1%、94.8%及85%。以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10mm)为预测临界值,经阴道超声诊断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66.2%,阳性预测值为83.5%,阴性预测值为89.2%,假阳性为36.5%,假阴性为4.95%。结论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永梅 《医学信息》2010,23(6):1746-1747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对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肌层侵润的估测.方法 对10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内部回声状态及血流情况. 结果 TVS测量内膜呈线样或厚度<5mm者可以不做诊断性刮宫,定期观察.内膜异常增厚,分布不均匀者进行临床诊刮,并判断是否向肌层侵润.结论 TVS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内膜上皮内癌(EI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USC和1例EI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ER和P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随访10例,6例死亡,生存5~2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仍存活(11~36个月)。9例为单纯USC,4例混合有其他类型内膜腺癌成分。形态上,9例USC以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宽乳头为主,被覆异型性明显的多角形或鞋钉样细胞,2例肿瘤大部分为纤细的乳头结构,1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2例表现为息肉表面的EIC,无间质浸润和腺体融合。3例USC的浸润成分以腺管结构为主。7例USC伴有EIC,其中2例宫颈内口、1例输卵管黏膜也可见上皮内癌改变。免疫表型:12例USC和所有EIC病变的非典型细胞对p53呈弥漫性强阳性反应,各有1例USC有ER、PR阳性表达。结论USC结构有一定的多样性,可以表现为分化好的腺管状结构。内膜活检标本中发现EIC改变时,提示可能有USC存在。应仔细检查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以排除EIC改变。p53、ER、PR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张蕊丽  任英俊 《医学信息》2007,20(10):1816-1818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非阴道及宫颈因素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48例,行宫腔镜检查并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宫颈管息肉25例,子宫内膜息肉47例,粘膜下肌瘤7例,胚物残留4例,子宫内膜炎4例,疑似子宫内膜癌6例,子宫畸形2例,宫腔粘连5例,阳性率67.5%。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单纯增生70例,单纯伴复杂增生2例,局灶非典型增生3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息肉32例,子宫内膜炎5例,蜕膜样变4例,内膜息肉样增生1例,病理结果异常发生率为80.4%。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同时病理诊断对宫内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ureteral endometriosis)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本案例中患者以"腰酸背痛2月余"入院,全身麻醉下行输尿管活检术及输尿管镜检查术,术中见输尿管内息肉样生长新生物,参考临床病史诊断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及输尿管吻合术.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不常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明确时常常已经造成肾功能损害,所以应提高对输尿管内膜异位症的认识,对于有不明原因痛经、血尿、腰腹部坠胀或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输尿管内膜异位症,确诊后予以积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长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