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4873例吸毒者中HI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HIV感染在我省的地区分布 ,吸毒行为与HIV感染率的关系 ,吸毒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方法 :对我所 1999年 - 2 0 0 1年累计收容的 4 873例吸毒劳教人员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自行设计的“吸毒方式调查表”和“艾滋病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873例吸毒人员中HIV阳性者 81例 ,检出率 1 6 6 %。其中阳江市HIV阳性者 4 6例 ,占总感染者的 5 6 79% (46 / 81)。揭阳市、汕尾二市未检测出HIV感染者 ;HIV AIDS感染多的阳江与上述两市相比 ,在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人数 (P <0 0 0 1)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 (P <0 0 1) ,对共用注射器能否传播艾滋病的认识 (P <0 0 5 )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广东HIV AIDS患者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 ,这可能与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以及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识上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IV感染在郑州市海洛因滥用人群中的分布、吸毒行为与HIV感染的关系以及吸毒者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方法:对我市2 0 0 3年11月- 12月集中收戒的2 10 0例海洛因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设计的《药物滥用者艾滋病态度、知识、行为调查表》对其中80 2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检出HIV阳性32例,其中男性2 9例,女性3例。彝族(14例,占4 3. 8% )和维族(12例,占37. 5 % )占绝大多数(81 .3% )。感染途径:静脉注射(6 8 .8% )和性行为(31 .2 % )。在接受对艾滋病态度、知识、行为调查的人中不知道HIV/AIDS主要感染途径的占5 5 . 7% ,其中彝族(6 1/6 7)和维族(6 1/78)回答不知道的例数在本民族应答者中占的比例很高。不知道共用注射器能感染HIV/AIDS者占36 . 2 % ,同样彝族(6 1/6 7)和维族(48/78)回答不知道的例数在本民族应答者中占的比例很高。结论:郑州地区HIV/AIDS感染者以外来少数民族吸毒者为主;该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差。建议有关方面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与管理,以减少HIV/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药物滥用者对毒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滥用者对毒品(包括香烟、酒)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行为及其所造成危害的认识程度。方法:自拟《毒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武汉某戒毒所收治的药物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TATA软件处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19份,其中男性158例(78.15%),女性61例(27.85%);平均年龄为30.2±6.6a;滥用药物主要为海洛因,占92.23%;滥用时间为5.1±2.5a。绝大多数人知道阿片类是毒品,但多数人不认为精神药品是毒品。依赖者身受其害,但仍有半数人不了解能引起的具体疾病。大多数(85.84%)人认为吸毒是一种堕落行为,90.70%的人反对自己亲属吸毒,仅25.57%的人认为一旦成瘾将不可救药,表明大多数人有改邪归正的潜力。药物依赖者普遍对AIDS的知识了解不够,可能是吸毒者中HIV感染率高的原因之一。结论:本次调查的药物滥用者对吸毒及艾滋病等方面缺乏全面、基本的正确认知,与初始吸毒密切相关,并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戒毒的远期效果,有必要在戒毒中对药物依赖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的吸毒者对艾滋病的态度、知识.方法:采用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提供的<艾滋病态度知识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安康医院戒毒中心在2002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235例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被调查对象235例,平均年龄28.2a±s5.8a,其中101例(42.98%)使用注射器,在注射吸毒者中有41例(占注射吸毒的17.45%)与他人共用注射器.(2)被调查者中有205例(87.23%)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同配偶或恋爱对象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的51例(占24.88%),发生性关系中有吸毒的35例(17.07%;35/205).(3)艾滋病知识方面:担心被传染艾滋病的153人(65.11%;153/235);有157人(66.81%)认为艾滋病是可以治愈的;有127人(54.04%)认为感染AIDS后会立刻出现症状;认为AIDS侵犯呼吸系统、大脑、心脏的分别为45人(19.15%)、41人(17.45%)和21人(8.94%);有136人(57.87%)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染艾滋病,有117人(49.79%)认为AIDS可通过接吻方式传播,有103人(43.83%)认为共同吸毒可传染艾滋病,有91人(38.72%)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浴室可传染艾滋病,有85人(36.17%)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可传染艾滋病,有64人(27.23%)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可传染艾滋病.(4)在"听说艾滋病的渠道的?"一项中:来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142人(占60.43%),来源于家人朋友的80人(占34.04%),来源于学校或单位的74例(占31.49%),从吸毒者、性伙伴处听说的41人(占17.45%).结论: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该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缺乏;对该人群关于AIDS宣传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5.
自1983年艾滋病病毒首次感染我国公民,截至2004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06990例,AIDS病例23955例[1].全国累计报告的病例数据显示,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平均为50%,最高达98%;共用注射器人群HIV感染率很高,一般为30%~60%[2].因此,如何减少静脉注射吸毒者HIV感染率已成为戒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评价海洛因依赖者对艾滋病病毒的认知行为,依从性及防护行为的研究,从而为控制艾滋病在一般人群中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自愿住院的戒毒病人和亲近的健康人群进行HIV防护知识的调查,同时对自愿住院的戒毒病人进行依从性和防护状况调查.结果:健康人群和吸毒者HIV防护知识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毒病人防护知识得分和防护状况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毒病人的防护状况与年龄、学习年限及防护知识之间呈中度相关(γ>0.5).结论:当前应对低年龄、低学历及低健康知识人群的三低人群重点进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迅速传播的关系,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所1996年7月―2005年3月收戒的795例药物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并采用《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及自行设计的《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26例,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IDU)滥用者,并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所有病例对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缺乏认识。结论:IDU已成为我国吸毒人群中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各家戒毒机构在今后的戒毒工作中对在所吸毒人员开展降低危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特别是IDU吸毒者的常规HIV抗体检测,以监控HIV流行趋势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7558例海洛因依赖者HIV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初检,阳性者送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HIV实验室,用蛋白印迹法(WB)复核确诊.结果 HIV感染者/AIDS病人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000年海洛因依赖者阳性率最高.在海洛因依赖者HIV抗体阳性中年龄在30岁以下,多为青少年和青年.7558例海洛因依赖者HIV抗体阳性率中广东和新疆地区较高.讨论本院收治的海洛因依赖者HIV抗体阳性率逐年上升,其中在2000年海洛因依赖者阳性率上升的幅度最大.来自全国自愿戒毒人员以广东和新疆感染人数最多,该区是边境开放地区,与外来人员交往甚密,这说明境外传入和新世纪观念的转变有关.来我院戒毒人员多为青少年和青年,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有关艾滋病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的知识,共用注射器及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戒毒人员出院后往往与社会一般人群形成一体,成为HIV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主要途径,应引起防预部门的重视.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积极推广清洁针具,减少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防止HIV的蔓延和传播.而HIV感染的吸毒人员有反社会的人格倾向,有效的行为干预实施面临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女性吸毒者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女性吸毒者对艾滋病(AIDS)的认知情况。方法··: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和新疆乌鲁木齐强制戒毒所156例女性吸毒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几乎(150/151)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有83.4 % (126/151)认为共用注射器可传染艾滋病 ;有9.7 % (14/145)的人认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妇可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愿意接受艾滋病方面的检查的有82.7% (125/151) ;希望得到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有89.2 %(132/148)。结论··:女性吸毒者对于艾滋病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 ,吸毒仍然是感染及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收押人员的监测,掌握广州市收押人员HI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押犯人和新收犯人进行抽血检查并现场调查HIV阳性犯人的基本情况。结果2005年6月~2005年9月检测860例犯罪嫌疑人,HIV阳性50例,检出率5.81%。其中静脉吸毒人员占80%,共用注射器比例占82.50%。静脉吸毒者性生活中,约84%的人有临时性伴,有多个性伴者占78%,安全套的使用率仅35%。结论HIV在吸毒人群中易扩散传播。共用注射器和多性伴为吸毒者的双重高危行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类人群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高危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HI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两年收治的4481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初筛阳性者填写HIV/AIDS感染个案调查登记及流行病学调查表并上报上级防疫部门进行复查确诊。结果:4481例海洛因滥用者中HIV抗体阳性者43例占0.96%,其中2005年10例占0.42%(10/2367),2006年33例占1.56%(33/2114),两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感染者均为静脉注射吸毒者,其中42例有共用注射器情况。43例HIV感染者均有性乱行为。结论:静脉注射特别是共用注射器是造成HIV在吸毒群体中迅速传播的危险因素,性乱行为加速了HIV从吸毒人群到普通人群的蔓延。因此,加强对吸毒人群特别是注射毒品者进行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变吸毒者的认知及行为方式,拒绝共用注射器,拒绝性乱行为,能有效地避免HIV/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吸毒人群婚外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吸毒人群婚外性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来自社区和戒毒所的781名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行为调查。结果:当地吸毒人群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0.1%和15.0%。男性、低年龄组、非在婚状态的吸毒者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水平较高;有共用针具行为的吸毒者与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共用针具者。分别有47.6%、37.6%的吸毒人员在与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对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艾滋病预防知识得分是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对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首次注射吸毒年龄、是否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是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稳定的婚姻关系有助于减少吸毒人员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但是无助于减少与商业性伴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是增加吸毒人群与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影响因素;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并不能减少吸毒人群的婚外性行为,在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的同时,更加要侧重于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会区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检测,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会区2011年戒毒所的436例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静脉血的方法抽取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36例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3.4%(15/436),HCV感染率为36.9%(161/436),梅毒感染率为9.4%(41/436)。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结论被调查人群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市1 204例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针对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于2008~2010年对某社区、戒毒所等随机抽取的1 204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 204份,回收1 204份,有效回收率10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为1.7%.高危人群以男性、18~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危险因素主要有针具共用、无套性交、商业性交易等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因素.该人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知晓率高,均大于90%,但是接受过艾滋病相关预防服务的比例较低,仅为1.2%.结论 该市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率较低,但是危险行为因素仍然存在,知信行不一致,存在较高的感染HIV的机会.应该加大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獉獉:了解河池市美沙酮门诊海洛因依赖人群的特征,HIV、HCV、TB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獉獉:对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388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治疗前的问卷调查,HIV、HCV、TB、梅毒血清学检测及胸部X线摄片检查。结果獉獉:87.11%的海洛因依赖者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吸毒,46.15%的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HIV抗体阳性率7.99%(31/388),其中静脉注射吸毒HIV抗体阳性率8.88%(30/338)。HCV抗体阳性率72.16%(280/388),其中静脉注射吸毒HCV抗体阳性率74.85%(253/338)。TB抗体阳性率0.26%(1/388),梅毒抗体阳性率13.66%(53/388)。结论獉獉:河池市美沙酮门诊海洛因依赖人群,尤其是静脉吸毒者中HCV和梅毒感染较高。在海洛因依赖人群中推广针具交换、安全套免费发放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贵阳市100例女性吸毒者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性吸毒者对艾滋病的态度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2000年在贵阳市公安局戒毒中心强制戒毒的100名女性海洛因依赖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该吸毒群体中以烫吸方式滥用毒品者占81.0%,静脉注射方式占7.0%,烫吸、静脉注射混用方式占12.0%;与他人合用过注射器的占静脉注射者的47.4%;知道艾滋病是传染病的占93.0%;知道共用注射器可以传播艾滋病的占83.0%;知道孕妇可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的占50.0%;知道艾滋病病毒主要侵害免疫系统的占31.0%;知道艾滋病是可预防的占63.0%;知道艾滋病是不可治愈的占49.0%;知道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感染的占34.0%,对预防艾滋病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的应答中,肯定应答率最高的一项为35.0%。结论:本调查显示,贵阳地区女性吸毒者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仍缺乏全面了解,对预防知识的了解仍很贫乏,提示在该群体中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对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减少危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为有关部门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对96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筛选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会是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有过性交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由注射吸毒转为口吸可以预防艾滋病、静脉注射毒品时间。结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吸毒时间和艾滋病知识。加强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开展病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由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专业人员对收治的病人人组前和人组时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后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资料录入Excle数据库,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71例病人,平均年龄为34a±s6.0a,其中男性335人(占90.3%)。入组前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10个问题中回答正确率最高为59.8%,最低32.0%,其中知晓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相对较高(56.1%-59.8%)。培训后知晓率明显提高,最高为100%,最低为72.0%,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提高到89.5%-100%。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在入组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严重偏低,利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平台进行培训,是提高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