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解析分析,对各球面片进行了较精确的计算,确定了数学模型,设计了不可展曲面球面展开图的通用软件程序,为加工制造各种球形容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球面端铣刀     
本文介绍加工8 1/2~〃滚轮扩大器—新型扶正器,本体零件内球面成形槽的组合式专用工具一球面端铣刀的设计、结构原理、制造工艺、使用效果。刀具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为在普通铣床上加工大型零件的内球面,提供了一种简易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球面车刀     
我厂历来加工螺旋支承底座的内球面是用样板刀靠制的。用这种方法加工所使用的样板刀很难磨,操作难度较大,工件质量也不易保证。我车间老工人研制了一种内球面车刀,操作简便可靠,能得到稳定的几何精度和较好的光洁度,质量完全达到要求,并减  相似文献   

4.
数控车床加工大型球弧面的编程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智峰 《石油机械》2001,29(9):33-34
应用数控车床对大型球面或圆弧面工件进行加工时 ,如果按“刀类点”来设定或修正“刀补值” ,会使加工出的曲面与实际要求的尺寸产生较大的形状误差。优化工艺进行编程时 ,以刀具耐用度为优化目标 ,建立了刀具耐用度和切削速度的T v曲线 ,根据曲线所示的“驼峰”规律合理调节切削速度 ,可有效避免刀具在高磨损区的加工磨损 ,从而提高刀具耐用度 ,同时优化了加工时间 ,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青海石油》2008,26(3)
我国首台重型混联机床XNZH2430日前研制成功。 据了解,XNZH2430重型混联机床是面向我国制造业的关键基础装备需求,重点针对技术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大型水轮机叶片、螺旋桨叶片等复杂曲面类零件的加工进行研制开发的。该机床从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不仅能够满足上述零件的曲面加工,还能用于军工、发电设备以及模具制造等行业大型关键精密零件的三维空间曲面加工。混联机床拥有并联机床优点的同时,具备了串联机床加工工作空间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摇摆转子泵半球转子外球面铣削夹具及泵盖内球面车削夹具的结构特点及刀具的切削加工特点 ,工作原理。这种夹具能够较好地满足半球转子外球面和泵盖内球面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型球形容器主要附属设备之一的盘梯,其最佳设计方案应该是等倾角上升的。但目前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等倾角盘梯的计算与绘图的资料。本文应用工程图学曲面相交理论和有关数学知识,通过图解法由两族辅助曲面与一个已知球面相交作出梯内缘构形曲线的两面投影图;还列出了计算该曲线上点的坐标解析式;利用微机计算该曲线上点的坐标值并绘制与图解法完全吻合的该曲线的两面投影图。  相似文献   

8.
螺旋曲面数控加工的前置处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自由曲面造型的扫描生成原理,给出了螺旋曲面的广义表达方程。在分析螺旋曲面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讨论了刀具接触点和刀位点数据,以及刀具干涉和加工动态模拟等数控编程前置处理中的关键问题。通过调整刀具中心加工轨迹的过渡连接方式,采用伸长、缩短和插入等软件编程技巧减少刀具干涉。采用计算机辅助交互式设计技术,研制了一个小型的螺旋曲面计算机辅助图形数控铣削加工自动编程的前处理系统,该系统用FORTRAN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在特制的数控机床上运行良好,能有效切削各种复杂截面的圆柱螺旋曲面外表面。  相似文献   

9.
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的加工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螺杆压缩机的螺杆和星轮构成的空间螺旋曲面啮合副是最难加工的,其加工技术与压缩机啮合副的型线密切相关。文中对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的啮合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转子螺杆螺旋曲面的加工原理以及星轮齿廓曲面的成形原理,并介绍了在五轴机床上利用棒铣刀加工螺杆的方法制造出转子螺杆。通过分析星轮型面与螺杆曲面的啮合规律,以及转子螺杆包络铣削的过程,利用星轮高分子材料的自身特性,运用无切削压模成型星轮齿廓的工艺方法,加工出了可以和螺杆完全啮合的星轮。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数控加工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对刀具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为上提出了构成汽车覆盖件表面的各种典型曲面(谢转面、直纹面、列表柱面、自由曲面等曲面)的刀具轨迹的规划方法,建立了刀具轨迹的规划系统。  相似文献   

11.
铣削螺杆螺旋曲面的铣刀廓形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圆柱螺旋曲面的盘形铣刀成形铣削加工工艺中,工件上的螺旋曲面实质上就是盘形铣刀切削刃回转面螺旋进给运动所形成的包络。文中运用微分几何中的包络原理,详细分析了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了以工件螺旋曲面为母面的曲面族方程和包络方程,从而得到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圆柱螺旋曲面加工用盘形铣刀廓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改变曲轴曲柄臂上斜面加工工艺对曲轴强度等性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工艺分别是30°车曲面和32°铣平面。应力分析表明,铣平面方案下的等效应力以及最大主应力相比于车曲面有所增,增幅分别为3.46%和4.77%;模态分析表明,两方案前6阶频率差别不大,除第1阶频率有小幅增大外其他各阶频率均略小于车曲面;刚度分析结果表明,铣平面方案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都优于车曲面方案。对于加工工艺角度对车曲面以及铣平面分析结果是否存在可统计的定量规律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里伯顿公司的六臂地层倾角测井解释软件SHIVA,采用基于球面映像技术的地层产状计算方法。该方法从视倾斜向量在球面及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出发,依据同一层面上两个互不相关的视倾斜向量可以唯一地确定一个层面的基本原理,将地层产状的计算转化为映像平面上点的坐标的确定。该方法适用于六臂地层倾角测井仪器的特点。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球面映像技术确定地层产状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六臂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崔俊 《焊管》2011,34(2):73-75,78
宝钢HFW610机组的管端坡口加工采用仿形浮动刀架的倒棱设备,运行初期存在无法适应新规格生产的问题,只能依靠不断地"试错"来确定刀具最佳调整位置,随意性大,不仅调试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下.通过对浮动仿形切削加工原理的系统分析,得到了实际生产应用中刀杆位置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已应用于生产线,能够准确控制坡口尺寸,提高了钢管坡...  相似文献   

15.
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BP神经网络应用设计中的网络隐含层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具体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一种新的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构建的网络模型训练曲面图形时,得到的网络输出曲面与原样本曲面非常接近,训练误差满足设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影响API油管螺纹密封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冯德渝 《石油机械》1997,25(7):8-10,28
从API油管螺纹的牙型特点和密封机理入手,分析了锥度误差、螺距误差和牙型误差等因素对API油管螺纹连接密封性能的影响。根据从事油管螺纹加工、质量控制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油管螺纹加工时产生锥度误差、螺距误差和牙型误差的原因。认为螺距公差、油管螺纹梳刀制造公差是造成油管螺纹连接密封性能差的最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用普通靠模车床等常规设备加工出符合API标准的油管螺纹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螺旋曲面的加工和成形技术是单螺杆式石油水力机械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应用向量和矩阵理论,对工件螺旋曲面与刀具回转面的接触线上点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公共点方程和正交方程,从而得到了一套简捷的设计圆柱螺旋曲面盘形铣刀廓形的新方法,并为其编制了专用的CAD软件包。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曲面绘制必须经过局部数据控制点,控制每一个数据点在其有效范围内权值的平滑过渡,生成一个光滑的曲面。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基于局部曲面加权的曲面插值方法,该方法利用局部数据点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使用骨架法消除三角形的高程相同的点,然后生成多个局部二次曲面,再利用这些二次曲面控制点在其有效范围内加权插值进行曲面平滑过渡,从而生成高精度的光滑曲面。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曲面插值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满足石油勘探软件三维可视化曲面生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凌云  高军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2):176-182,189
陆上地震勘探由于近地表岩性的空间变化,导致激发能量和激发子波也随之产生严重的空间变化,进而引起最终成像储层反射地震属性信息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要远大于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势必给储层的识别带来困难。以往的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一定的近地表影响,但它们难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三个域内有效地消除近地表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原有时频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油田的三维开发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和开发钻井的验证,表明该补偿方法在消除近地表对地震属性的空间影响的同时,还满足相对保持储层振幅信息的处理要求。因此该方法是陆上地震勘探进行近地表和大地吸收衰减补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油射孔弹弹壳生产线关键加工工序和质量控制点——弹壳切大端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行了彻底改造。通过将刀架由前置改为后置,将手摇机械手轮改为液压缸驱动,主轴由正车改为反车,同时设计了电子横向微调和对刀机构,在普通车床上实现了弹壳切大端液压半自动切断控制和方便快捷的对刀及尺寸微调功能。改造后的使用情况与改造前相比,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加工尺寸控制变得稳定,加工端面表面粗糙度大大降低,同时效率提高约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