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维林 《数学通报》2001,(11):13-15,12
高一新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增加了“研究性课题” ,学校也把高二的 4节数学课改为 5节(每节 40分钟 ) ,其中一节规定要上“研究性课题” .没有教材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一切“摸着石头过河” .想把它上成一般的数学课来“提高成绩” ,学生又不依不饶 ,并且异口同声地要求到电脑教室去上 .好在同学们都熟悉《几何画板》(计算机应用软件 ) ,就到电脑教室去 .下面是一次“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过程 ,写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并就“研究性课题”谈一些个人认识 .错误之处 ,敬请指正 .1 第一节课课…  相似文献   

2.
四边形的起始课,内容不多.几个概念,两个定理,如是而已.陆老师的这一课,却上得如此生动绚丽.是因为: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了较好的认识与理解.他努力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并反复地琢磨了本课可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怎样渗透。又通过什么来渗透. 他找到了合适的“做中学”的载体——在本课.就是“拼地板”“绕圈子”这两项活动.有了好载体,学生既学得有兴趣.“做中学”也顺利地展开了. 由此可见.先进的新理念的信仰与指导.合适的活动载体的设计与发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大要素.  相似文献   

3.
高稳 《中学数学》2012,(12):90+96
数学作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与其他科学认识一样,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但是,数学对象(量)的特殊性和抽象性,又产生与其他科学不同的、特有的认识方法和理论形式.由此产生数学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数学知识由经验知识形态上升为理论形态后,数学家又把它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应用中检验理论自身的真理性,并且加以完善和发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并且还要有所创新.著名的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向已知、从复杂到简单的化归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4.
考虑风-浪耦合场中风和波浪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与边界元法联合分析的特大型桥梁风-浪耦合作用运动方程.其中,作用在大型深水基础上的波浪力采用势流理论和边界元法进行计算,并建立有限单元与边界元单元组的映射关系,将边界单元组上的波浪力映射到结构有限单元上;作用在桥梁上的气动力通过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包括由脉动风激发的非定常抖振力和由气弹相互作用产生的自激力.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振动分析的高效算法——虚拟激励法,建立了计算桥梁风-浪耦合作用响应的分析方法.最后,针对某跨海超大跨桥梁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风致响应相比,风-浪耦合作用下桥梁深水基础内力显著增大,其中波浪激发的侧向剪力占主导地位,波浪激发的侧向弯矩在海床附近与风致响应基本相当,但在海床以下更大;斜风-波浪耦合作用下的主梁内力响应和深水基础内力响应比正交风-波浪耦合作用下的结果更大.因此,在跨海桥梁设计中,必须考虑风-浪耦合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5.
“快速遴选优胜者”一文 (简称文 [1 ])是刊登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96.4上的一份关于 MCM96B题的答卷 .它虽然给出了正确选出优胜者的方案 ,但它无法证明此方案是最优的 ,而且对于裁判数额等参数只给出了粗略的估计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对 MCM96B题又作了详尽的分析 ,通过论证给出了快速遴选优胜者的最优方案 ,而且给出了裁判数额与阅卷经费等参数的最优配置模型 .  相似文献   

6.
阮艺 《中学数学》2023,(14):20-22
<正>1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图形旋转的定义及性质.(1)内容的上下关系本节内容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学生对图形变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积累了图形变换的活动经验.本课“旋转”与“平移”“轴对称”一样,是图形变换的又一种方式.启下:中心对称图形、圆等均是可以由旋转变换得到的图形,很多性质定理均源于旋转的性质,它是后续内容的认知基础,为解决几何证明中的线段相等、角相等等提供了添加辅助线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校高二学生张立的数学建模论文“计划性升血—挽救更多的生命”获北京市 1999年建模论文比赛一等奖 .消息传来 ,我们大家都为之高兴与振奋 .深感近两年来师生们共同为之而努力奋斗的辛劳没白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此话一点不错 !成绩与荣誉后面是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艰苦磨练与难忍的寂寞 .让我们来回顾小结一番 ,从中是否可以悟出点建模学习的道道来呢 ?1 提出问题——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与目标 .“生活像海洋”——一位诗人说 .海洋者广阔无边 ,气象万千 ,要在这茫茫大海中确定数学建模的方向与目标谈何容易 .这正是开展数学建模学习…  相似文献   

8.
圆周率及所表示的符号π,与它的发展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其变化作简要的介绍. 古代,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认识了圆周率,并估计出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三倍,如我国公元前一世纪的科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记载,西方《圣经·列王纪上卷》有“所罗门又铸造了一个铜海样式是圆的,  相似文献   

9.
就波浪运动这一常见自然现象,利用流体运动的质量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波浪运动几种数学模型.并就波浪幅值与波长的比值以及波长与水深的比值不同取值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线性化问题.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不同深度上的质点运动轨迹以及质点速度沿水深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反思即再认识,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人们的一种自我反省行为;对学生来说它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从心理品质上来说,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从思维品质来说,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力、深刻的洞察力和完美的整合力,因此说反思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新.反思是调控学习的基础,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的动力.”反思可深化对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优化思维过程,探索和发现规律以达到沟通新旧…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学中,把珠心算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融入到新的课改,既能吸取课改的新理念,又能使珠心算向前发展;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珠心算与数的认识融合,与口算算理融合,开发儿童大脑潜能,启迪儿童智慧。一、"数的认识"教学实践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数的认识采用"出示实物——建立物象——读数和写数"。在计数器上认数虽然很直观,但在算盘上拨珠认数效果更好。算盘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用字母代数是人类一项创造性的成就,是认识和思维上一次质的飞跃.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说过:“符号的巧妙和利用符号的艺术,是人们绝妙的助手,因为它们使思考工作得到节约,在这里它以惊人的形式节省了思维.”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也说过:“利用了符号,数学上的每一个论断,它所要描述的东西就可以更快地被别人所了解.”用字母代数如此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史. 希腊数学家丢番图是最早自觉运用一套  相似文献   

13.
沈翔 《数学通报》2002,(12):22-22,16
开放性问题教育教学正日益受到关注 ,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就是开放性数学问题如何设计 ,笔者在参编《高中数学开放题集》、《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和《高中数学开放性问题》中 ,原创了一些数学开放题 ,现结合实例就如何立足于学生数学现实设计数学开放题谈一点认识 .例 :“回归”变换对于任意一个非零实数 ,它的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 ,也就是说连续施行二次“倒数”变换后又回到施行变换前的对象 ,我们把这样变换称之为“回归”变换 .1 在中学数学范围内尽可能多的找出这样的变换 ;2 试提出一些与“回归”变换有关的问题 .【分析与解】 :1 …  相似文献   

14.
“概念、模型、转化、确认、反思”数学学习“十字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近 2 0年的教学探讨 ,提炼出“概念、模型、转化、确认、反思”五个必须注意的学习方法 .现整理成文 ,就教于大家 .1 概念这里所说的“概念”,统指数学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则 .对概念的学习 ,(1 )要通过具体事物感知 ,形象思维 ,即用生活中的常识——“意象”刻划、描述之 ,使学生如鱼得水 ,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观念与数学直觉 .(2 )要对“意象”进行精微化 ,因为概念认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正如“盲人摸象”用一组常识 :柱子、绳子、墙——不断精微“大象”的概念一样 ,它是概念学习的支点 ,是认识动态过程中相对静止的暂时状态 .正是由于这些支点 ,概念才得以暂时定位 ,认识活动才得以呈连续性的进行 .(3)概念在某一阶段定位后 ,主体的知识呈“假性扩张”状态 ,要不断给予刺激、补充、巩固、深化 ,在应用中学习概念 .比如概念的辨析、习题的训练、过程的反思等 ,并及时回到概念上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基于问题的具体情境 ,注重概念的“意象化”,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概念 ,形成一棵“概念树”,便于理解、记忆、迁移、激活、运用 .2 模型所谓的“模型”,统指数学...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整个教育界对作业的思考.前置作业具有为新课做铺垫、指引与预备的作用,它属于预习性的作业,又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范畴,它是“先学”的代表,是新课授课的导向.文章以“圆”的教学为例,从传统教学模式出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具体谈谈“前置作业”在教学实践中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什么是数学 ?这是任何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对数学的本质特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才能在数学教育研究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1 数学 ,其英文是mathematics,这是一个复数名词 ,“数学曾经是四门学科 :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处于一种比语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三门学科更高的地位 .”[1 ] 自古以来 ,多数人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知识体系 ,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 ,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 ,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 .数学既可以…  相似文献   

17.
这一课的教学特色 ,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四个“自主”上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以等比数列类比等差数列 ,类比地提出问题 ;通过特例的观察、比较 ,归纳地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先是模仿讨论等差数列时的思路 ,试图解决等比数列的类似问题 ;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 .“自主反思”——自己判断解决得正确与否 ;大思路对否 ,细节上有何处须予以补究 .“自主修正”——自己原先提出的问题若解决不了 ,想一想 :怎样修改一下就可以得出新的结论呢 ?这样的探究 ,不就是数学能力的体现么 !  相似文献   

18.
1 对新教材“圆锥曲线方程”一章的认识新教材“圆锥曲线方程”一章是在原教材《平面解析几何》的第二章“圆锥曲线”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原教材“圆锥曲线”一章包含了曲线与方程、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和坐标变换等六部分内容 .新教材把“曲线与方程”和“圆”两部分内容与“直线”合并成单独一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由于新教材“平面向量”一章已包含了“平移”,故“坐标变换”这一小节这里已被删除 .于是 ,新教材又把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另立一章为“圆锥曲线方程”,从而使得这一章的内容更独立、更系统、更统一、更与课题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设计的两个教例,都是关于数学素质上的东西.现在的新课程的考试,已经开始把它纳入视野与考卷了.我认为,高中的各级考试,也应该把它纳入视野:就是高考,也可以考一点教师猜不到,但可运用“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借助数学实验”,“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最好是高中的)与符号”来解决的并不复杂的问题.把这一类问题也纳入考能力的视野之内,难道不好吗?考能力,考思维过程,似乎一直来找不到好的办法.现在有了,就看命题组的成员的认识,与他们是否认为值得一试了:考一点“题海”的设计者与崇拜者也顾及不到,但恰可以运用“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借助数学实验”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这一篇设计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容量”.容量就是指一个容器的容积大小,常见的容量计量单位是升和毫升. 光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脑海里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大小还是有点模糊.于是,放学一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要亲自操作一下,这样才能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