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小华  蒋青锋  邓虹珠  肖炜 《中药材》2004,27(4):278-281
目的:探讨滋肾化瘀方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尾静脉注射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经滋肾化瘀方治疗后,观察滋肾化瘀方对模型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滋肾化瘀方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含量、血清尿素氨(BUN)、肌酐(Scr)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下IgG、C3免疫复合物沉积,使肾小球病理损害减轻.结论:滋肾化瘀方能减轻模型大鼠肾小球及基质病变,稳定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升降散组。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参照文献方法制备慢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药物干预两组于造模第5周起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前、4周末、12周末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周末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LR4表达。结果: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1);药物干预两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肾间质、近曲小管TLR4阳性表达明显;升降散、洛汀新两药物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均不明显,TLR4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升降散能够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组织TLR4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的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雌性大鼠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性激素孕酮、雌二醇,卵巢、子宫的病理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各自治疗和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卵巢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能有效地减少尿蛋白量,益肾饮可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雌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慢性血清病性MsPGN模型。于制模第6周起,埋线组于双侧脾俞、肾俞、膀胱俞、水泉,模型组每日灌服等量自来水;西药组予以潘生丁6.75 mg.kg-1.d-1混悬液灌胃;给药42d后,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肾功能,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尿素氮(BUN)、测肌酐(S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均<0.01);光镜下肾小球增大,弥漫性系膜增生,节段性加重,肾小球内有较多细胞浸润,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浊肿及脱落,间质亦有一定程度的炎性改变。埋线组和西药组24 h尿蛋白、血中TNF-α及BUN、SC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埋线组与西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较轻,系膜细胞轻度增生或呈节段性增生,肾小管病变轻微。结论:穴位埋线通过抑制肾内TNF-α的合成,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从而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中药芪芎健肾颗粒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观察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和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芪芎健肾颗粒低剂量组、芪芎健肾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降低尿蛋白(pro)、血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结论】芪芎健肾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宁血益肾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表达的影响 ,以阐明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有效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利用该药治疗以系膜增生为核心病理环节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研究 ,用不同剂量的宁血益肾颗粒刺激 4~ 6代系膜细胞 16小时 ,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 ;TUNEL法定量观察凋亡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的表达。结果 :加入宁血益肾颗粒 16小时后 ,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 ,诸如细胞内深棕色颗粒形成、核固缩、碎裂等 ;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同时血尿停各组bax、bcl- 2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观察其对凋亡、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为中医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 (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结论 :宁血益肾颗粒可能通过调控bax和bcl- 2基因表达诱导系膜细胞凋亡 ,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升降散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制备慢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药物干预两组于造模第5周起ig升降散5.4 g·kg-1·d-1,洛汀新1.17 mg·kg-1·d-1,共8周。于实验前、4周末、12周末测定24 h尿蛋白量;12周末分别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NF-κB表达。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升高(P<0.01);药物干预两组较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及肾间质NF-κB表达明显增加,且多在细胞核表达,升降散组及洛汀新组NF-κB表达较模型组减少。结论:升降散能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组织NF-κB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探讨升降散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组织CTGF、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正常W istar大鼠(50天龄)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升降散组。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分别制备慢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CTGF、α-SM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间质CTGF、α-SMA阳性表达明显(P<0.01),两药物组相应区域CTGF、α-SMA均呈弱阳性表达(P<0.05),而两药物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能够降低慢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组织CTGF及α-SMA表达;减弱肾小球系膜区及肾间质中细胞与基质的增生,减轻肾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 (TW )对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大鼠系膜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Fas/FasL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血清病大鼠MsPGN模型 ,HE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增殖 ,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PCNA及Fax、FasL基因的表达。结果 :TW治疗组可明显促进Fas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 ,凋亡率增加 ,PCNA的表达减弱 ,病理损害减轻 ,治疗组与病理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W能通过调控Fas/FasL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而诱导系膜细胞 (MC)凋亡 ,进而抑制系膜增殖。  相似文献   

11.
凌磊  张玮  裘琳琳  彭佳蓓  孙佳 《新中医》2022,54(9):29-3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肾功能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56只成功造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模型组、缬沙坦组(10.3 mg/kg)、补肾活血汤低剂量组(5 g/kg)、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10 g/kg),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设为对照组;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灌胃蒸馏水。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JNK、p38 MAPK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结果:对照组肾小球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明显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明显轻度纤维化;缬沙坦组及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系膜细胞增生减少,内皮细胞轻度增生,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补肾活血汤低剂量组仍然可见肾小球肿胀增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肾组织JNK、p38 MAP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参照文献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性激素睾酮及睾丸病理学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及其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睾丸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能够明显减轻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雄性大鼠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7,(5)
目的探讨黄芪、水蛭有效成分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脂多糖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黄芪(黄芪多糖、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水蛭(水蛭素)进行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变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测定Bcl-2的定性及定量表达。结果黄芪、水蛭有效成分均能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并能降低Bcl-2的表达。结论黄芪、水蛭有效成分可通过下调Bcl-2表达来诱导系膜细胞凋亡,可用于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草药有效成分 MACC5对 SD大鼠抗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防治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用 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 ( ATS) ,再将 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 ,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 ( Ms PGN) ,然后腹腔注射 MACC5 ,观察其尿量、尿蛋白定量改变 ,并用 H E染色法检测系膜增殖程度 ,用免疫组化法 ( LSAB)检测其肾小球内细胞增殖核抗原 ( PCNA)的表达。结果 :MACC5两试验组尿量( 2 4小时 )均多于对照组 ( P<0 .0 1) ;MACC5 3.0 m L试验组尿蛋白定量少于对照组 ( P<0 .0 1) ;MACC5两试验组肾小球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 ( P<0 .0 1) ;MACC5两试验组 PCNA的表达均少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MACC5对大鼠 Ms PGN实验模型具有利尿、降低尿蛋白和促进肾小球系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小球系膜病理损害的中医病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敏  王丽英  丁樱  谢春光 《陕西中医》2004,25(12):1121-1122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多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 ,不仅见于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也是多种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时的一种非特异性改变。临床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 ,发病率高 ,据统计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占我国成人肾活检患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培养下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碱解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1×10-3、1×10-2、1×10-1mg/mL的中药复方提取液均能抑制AGEs培养下的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能减少AGEs作用下的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抑制系膜基质增生。结论中药复方能抑制AGEs引起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系膜基质增生,提示此方可能通过阻止AGEs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尿停冲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表达的影响 ,以阐明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有效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利用该药治疗以系膜增生为核心病理环节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研究 ,用不同剂量与S - 9共同孵育的血尿停冲剂刺激 4~ 6代系膜细胞 16h ,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 ;TUNEL法定量观察凋亡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的表达。结果 加入血尿停冲剂 (S - 9) 16h后 ,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 ,诸如细胞内深棕色颗粒形成、核固缩、碎裂等 ;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同时血尿停各组bax、bcl- 2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 结论 血尿停冲剂可能通过调控bax和bcl - 2基因表达诱导系膜细胞凋亡 ,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A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型转化及中药复方肾络宁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络宁组、肾炎康复片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的方法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常规检测尿红细胞、尿蛋白、血肌酐,光镜、电镜、荧光免疫观察肾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α-SMA、FN、ICAM-1明显阳性表达(P<0.01),系膜区重度IgA沉积,系膜细胞中度增生,基质增多,毛细血管狭窄,血尿及蛋白尿、血肌酐明显增高;肾络宁及肾炎康复片组α-SMA、FN、ICAM-1表达明显减低(P<0.01),IgA轻度沉积,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多,血尿、蛋白尿及血肌酐明显减低。结论IgA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发生表型转化,中药复方肾络宁可明显抑制IgA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型转化,改善临床及病理变化,肾络宁是防治IgA肾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9.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是各种增生性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特征,研究表明,不少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肾小球疾病的发病,尤其在增生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及病理类型转变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探讨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阻断细胞因子参与系膜病变的病理过程是防治肾小球肾炎的重要途径。六味地黄汤治疗增生性肾炎是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必宁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慢血清病大鼠系膜增生性模型,HE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增生,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Bcl-2、Fa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必宁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升高 (P<0.01), Bcl-2表达减弱(P<0.01),Fas表达增强 (P<0.01).结论:肾必宁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Fas基因的表达,诱导增生的系膜细胞凋亡,可能是肾必宁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