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唇、腭裂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现状,为有效改进保育、护理等措施打下基础。方法:对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0~3岁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主要衡量指标进行定时测量。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社会正常婴幼儿和机构内婴幼儿;接受唇、腭裂修补术与尚未进行修补术的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总体水平明显落后,早期进行唇、腭裂修补术对其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以利孤残婴幼儿健康成长。方法:在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对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按月龄进行身长、体重、头围、胸围、顶-臀长和上臂围测量,测量值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四项体格发育主要衡量指标均明显落后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残婴幼儿总体营养状况良好;不同疾病的孤残婴幼儿营养评价BMI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明显落后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但总体营养状况良好,不同疾病对体格发育存在影响,有必要建立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衡量数字(均值)。  相似文献   

3.
龚佩花  何彬  黄慧玉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9):2330-2332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先天愚型婴幼儿体格发育落后程度,为进行及时、有效干预打下基础。方法:在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对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35例先天愚型婴幼儿按月龄进行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测量,测量值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及同期测量的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先天愚型婴幼儿体格生长规律为生后第一年体重、身长增速最快,生后第2年开始逐渐减慢;头围、胸围交叉时间约为33月龄;体格发育落后于正常婴幼儿及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8~18月龄先天愚型婴幼儿的体重、头围、胸围落后更加显著(P<0.05)。结论:先天愚型婴幼儿体格生长规律与正常婴幼儿基本一致;头围、胸围交叉时间延后;体格发育落后于正常婴幼儿及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婴幼儿。  相似文献   

4.
朱海燕  何彬  王季鸿  罗圆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9):2315-2320
目的: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为准确了解上海地区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养育现状,为政府和儿童福利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便于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孤残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法:进行为期一年半的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生长发育综合评估研究,定时测量上海地区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衡量数字;完善智力测试方案;新建心理行为测试(气质、依恋类型测试)。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衡量数字均低于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孤残婴幼儿整体营养状况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明显落后,早期接受各种干预对其明显有效;气质、依恋类型分布与社会正常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依据婴幼儿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特别在生后6~18月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加强对依恋的培养。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生长发育综合评估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孤残婴幼儿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状况,以便进行早期干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左启华等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量表》,对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300名孤残婴幼儿进行社会适应性行为测评和系统分析。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总体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明显落后;各年龄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接受各种干预的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得分与未进行干预的孤残婴幼儿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较低,且早期干预对其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雷平华  高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43-2944
目的:探索早期综合教育对福利机构婴幼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寻求更好的抚育福利机构婴幼儿的方法。方法:制定早期综合教育的方法,对早期综合教育组给予科学喂养、生活指导,对婴幼儿进行智能方面的系统训练。对照组仅给予体格检查及保健指导。将两组小儿6月、12月、18月的体格发育及智能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小儿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仅体重方面有显著意义;在智能方面比较6个月时大运动有显著意义;12月、18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力均有显著意义。结论:早期综合教育是促进福利机构婴幼儿发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利机构儿童的发育水平及发育特点。方法:选取福利机构小儿55名,同时选取普通家庭小儿55名,进行1:1对照分析二者发育水平及特点的差异。结果:福利机构小儿的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普通家庭小儿,且适应行为、语言能、个人社交行为三个能区发育较差。结论:提高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改善文化环境是提高儿童发育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家庭寄养和机构养育儿童智能水平比较,了解不同养育方式对儿童智能发展的影响。方法: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家庭寄养及同时期福利院机构养育儿童(年龄为24—36个月)进行发育商(DQ)测试。结果:家庭寄养和机构养育两组儿童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比较,前者的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寄养儿童的智能水平明显高于机构养育儿童,故建议儿童福利机构应继续加强发展家庭寄养,以促进儿童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观察福利机构0~3岁孤残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研究相关因素,探索更科学、合理、实用的方法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法:在我院入院满45天的孤残儿童中,选取日常生活正常,无特殊治疗需要,原发疾病病情稳定,不严重影响体格发育的0~3岁儿童540名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我院0~3岁孤残儿童体格发育与2005年九市城区3岁以下男、女童身高体重测量值相比较均与低于2~3个标准差的曲线大致相符合。结论:福利机构孤残儿童体格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应探索更多相关因素促进孤残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共行新生儿和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149例。该手术除有新生儿、婴幼儿的外科麻醉,还具有口腔外科手术麻醉的特点,现将本组病人的麻醉方法及麻醉呼吸道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彭伟 《医学综述》2014,20(17):3176-3177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容貌美观,还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唇腭裂对小儿的不良影响,唇腭裂修复手术通常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完成。但唇腭裂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高,该文就唇腭裂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715岁唇腭裂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特征, 为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就诊的65例715岁唇裂、腭裂和唇腭裂儿童进行自尊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2种问卷调查.结果 (1) 65例患儿中高中低自尊心程度的比例分别为27.7%、49.2%和23.1%, 男女性自尊程度上的得分均值分别为29.818 2和27.285 7 (P<0.05) ; (2) 唇腭裂患儿社交回避和焦虑的均值分别为11.4923和12.384 6, 在检验水准为0.05的条件下与“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社交回避男女性均值分别为10.772 7和13.000 0, 社交焦虑男女性均值分别为11.659 1和13.904 8, 2种情况下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唇腭裂患儿的自尊程度为正态分布, 与理论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男性患儿的自尊程度显著高于女性;唇腭裂患儿较多处于回避和焦虑状态, 男女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18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作为唇腭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15±0.76)岁;10例未行唇腭裂手术的单纯唇裂患儿为单纯唇腭裂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5±0.75)岁;另20例正常的10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生长抑制(P〈0.05)。结论:早期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行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不大,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Treatment of 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first case of cheiloplasty recorded was in China at about 200 BC. The technique of course has been vastly improved over the centuries.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congenital anomal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re is controversy over some of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and age for operation, especially in cleft palate, but the condition requires surgery. Unilateral cleft lip is operated on at 3-6 month of age and bilateral cleft lip at 6-12 month of age. Views on palatoplasty are: 1. Cleft palate should be repaired at an early age; 2. Supplementary orthodontic treatment to expand the upper arch postoperatively is necessary,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 is performed if needed when the patient has matured. This is the best choice at pres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期唇腭裂同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8例唇腭裂患儿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下,采用唇腭裂同期手术修复,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对手术方法、预后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158例患儿均能耐受唇腭裂同期手术、麻醉,16例输悬浮红细胞0.5~1u;喉头水肿12例(7.6%),肺炎21例(13.3%),腹泻15例(9.4%),术后高热超过3 d的5例(3.1%);悬雍垂裂开13例(8.2%),软硬腭交界处瘘12例(7.5%),牙槽嵴瘘9例(5.7%);儿能耐受麻醉、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无明显感染征象,不适反应少,语音功能恢复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症,有麻醉、手术、护理、急救条件时,婴儿期行唇腭裂同期修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腭裂修复术全麻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腭裂修复手术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均行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观察组同时应用1 μg/(kg·h)右旋美托咪定持续泵入维持,对照组仅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持续泵入维持.结果 观察组心率、二氧化碳分压、躁动评分、缝合口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对小儿腭裂修复术患儿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减少患儿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