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铭;姚晨;官春城;侯庆石;刘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8):780-78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1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6±0.5) h。4例血肿清除率为70%~90%,8例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时GOS评分为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4例,死亡1例。 结论 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精确、微创、手术时间短、可直视下止血、血肿清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脑内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资料方法与结果本组男 46例 ,女 2 2例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5岁。其中大于 6 0岁49例 ,小于 6 0岁 19例。入院前均有高血压病史或血压持续高于 2 1 3/12 7kPa ,皆经CT证实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发病至手术时间最长达 42小时 ,最短 2小时。出血部位与血量 :幕上出血 >10 0ml 2例 ,10 0ml~5 0ml4例 ,<5 0ml 6 2例 ,中线结构移位 <1cm 49例 ,>1cm 17例 ,小脑出血 2例。术前GCS评分 3~ 7分 12例 ,8~ 11分 47例 ,12~ 15分 9例。术前据CT图像与简易立体定位尺测得血肿中心三维坐标值 ,确定靶点。选择最佳进路…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显微外科治疗及一般手术治疗,比较其半年后的康复效果。结果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疗效,术后半年显微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10—2014-11新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小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手术干预,运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评估,12例恢复正常生活,7例遗留眩晕、走路不稳等共济失调症状,4例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生活不能自理,死亡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颅内感染。术后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判断手术效果: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3例,V级1例。结论根据小脑出血患者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式较多,手术适应证、时机、术式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成功关键。本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戴黎萌;徐菲;陈东;黄国栋;刘保国;曾彩云;王浩;王志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12):1214-1217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手术结束后6 h,全部患者复查头部CT,31例患者残余血肿量低于原血肿量的15%,14例患者残余血肿量为原血肿量的15%~30%,4例患者出现再出血,1例患者拒绝再次手术后死亡;49例存活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示:植物生存5例,重残9例,轻残10例,恢复良好25例。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CT定位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3年5月应用CT引导,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7例,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8~73岁,平均58.3岁。其中22例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5年来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50例,其中30例加用尿激酶引流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死亡率和致残率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7例,女13例。年龄40岁~80岁,平均58岁,60岁以上30例,有高血压史10~40年,平均25年。1.2 临床表现 意识状态GCS<7分6例(12%),GCS 7~10分20例(40%),GCS 11~15分24例(48%)。体征:大脑半球血肿病人都有明显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失语等主要体征。颅后窝血肿病人都有心血管或呼吸功能紊乱及长束受累体征。1.3 出血至手术时间 脑出血后7~12 h内手术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12—2014-12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减压前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预后良好者ICP为(16.76±3.02)mmHg,预后差者为(26.52±3.9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P0.05)。2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6.84、7.34,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临床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以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病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1年手术治疗的3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出现术后再出血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术后43例(13.1%)出现术后再出血。术后血压过高、波动幅度过大及术中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是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前应用抗凝药物、术后烦躁、呛咳、体温控制不良、手术时机过早也是术后脑出血的常见原因。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及适当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早期气管切开和进行早期体温控制可减少脑出血术后病人再出血几率,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微创手术组(68例)和传统开颅手术组(64例),分析两组手术的特点和手术时机,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GOS良好23例、中残24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传统组术GOS良好16例、中残15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5例。两组超早期或早期手术均有良好的预后,而微创组效果更佳。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3-01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治疗的3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再出血2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47例患者23例手术后24 h内发生再次出血,发生率6.63%(23/34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口服阿司匹林、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异常、血肿量>60 mL、中线结构移位和手术持续时间与术后再出血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OR=6.371)、凝血功能异常(OR=21.832)和血肿量>60 mL (OR=28.548)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功能异常和血肿量>60 mL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处理以上危险因素对预防术后再出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方法 选取105例出血量为30~8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科治疗组(n=50)和小孔钻颅术组(n=5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发生的并发症和治疗6个月内死亡率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小孔钻颅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优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0,P=0.000);小孔钻颅术组疗效优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27.500.P=0.003):小孔钻颅术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5,P=0.003);治疗后6个月内科治疗组和小孔钻颅术组死亡率分别为44.0%和2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45).结论采用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出血量为30~80 mL的高血压脑出出较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血压及其它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不同等级水平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及其它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作用.结果平均动脉压2级组(MAP>145mmHg)病死率明显高于平均动脉压1级组(MAP≤145mmHg),收缩压、舒张压最高等级组(SBP≥180 mmHg、DBP≥110 mmHg)病死率均最高,经统计有显著性差异.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有5个:平均动脉压、出血量、并发症、意识水平、年龄.结论过高血压(MAP>145mmHg)是提示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较收缩压、舒张压更有代表性.合并并发症、重度意识障碍、高龄亦是近期预后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05-08-2012-0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2组,出血后24 h内实施手术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24 h外实施手术为延迟手术组,每组25例.所纳入的5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穿刺引流组(22例)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28例).比较术后各组间格拉斯哥(GCS)评分及1 a后随访时ADL评分分级.结果 早期手术组术后第3天GCS评分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1 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Ⅰ~Ⅲ级显著多于延迟手术组(P<0.05);术后第3天,穿刺引流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P<0.05),但2组1 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对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治疗组和照组各42例,治疗组术后6h开始泵点尼莫地平,持续14d;对照组除不用尼莫地平外,其他同治疗组。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分并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颅内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血肿及周围水肿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形成,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对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自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选择的相应外科手术方式,总结出患者个体化的内外科治疗方法. 结果 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性3651例(57.28%),女性2723例(42.72%);发病年龄在50~70岁者最为多见(占52.79%);出血部位以基底核区(3592例,占56.36%)最为常见;出血量以≤30 mL者(3137例,49.21%)较为多见;症状以恶心呕吐(4382例,68.75%)和肢体功能障碍(4293例,67.35%)最为多见;GCS评分以5~8分者(2763例,43.35%)最为多见;每年1~3月及9~12月为高发季节,发病比例分别占30.11%和40.68%.出血量大于30 mL的患者中,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治疗1月、3月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等多种因素有关,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积极控制血压对其至关重要.出血量大于30 mL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6月以来42例HICH病例,从入院时年龄、临床表现、GCS评分、平均动脉压、CT检查、手术干预时间等多因素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年龄、GCS、呼吸和瞳孔的改变(脑疝)、合并症、中线移位和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平均动脉压、手术干预的时间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综合分析多种量化因素,能前瞻性预测HICH病人的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