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特异性IgG4检测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4在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USA法,选择26例(实验组)无原发皮肤损害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及10例(健康组)健康老人,分别检测血清中吸入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4,并在回避、禁食过敏物6个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4,比较各项结果。结果:实验组16例检出特异性IgG4;健康组1例检出特异性IgG4,两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检出食物特异性IgG4 16例,检出吸入特异性IgG4 5例,两者相比P〈0.01。回避、禁食过敏物6月个后,检出特异性食物与吸入过敏原IgG4分别为8例、4例,禁食过敏食物前后相比P〈0.01;回避吸入过敏原前后无差别。结论:特异性IgG4可能参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病,老年皮肤瘙痒症可能与IgG4介导的食物性过敏原关系更密切。特异性IgG4检测可作为补充检查。回避、禁食过敏物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有赦。  相似文献   

2.
特异性IgG4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4检测在食物过敏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51例慢性湿疹患者血清中10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4、特异性IgE。结果51名患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4阳性35例(68.6%),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45例(88.2%),两者差异显著(P<0.05)。10组过敏原中,虾、鱼类过敏原特异性IgE检出率显著高于特异性IgG4(P<0.05)。蛋、牛奶、大豆、猪牛羊肉特异性IgG4检出率明显高于特异性IgE(P<0.05)。西红柿、杏仁、花生、菠萝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4检出率无差异。结论特异性IgG4不能取代特异性IgE检测食物过敏原,但可作为一补充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多、更真实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荨麻疹发病因素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关系。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皮肤科收治的124例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血清中10种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依据报告调整饮食,检测结构呈阴性患者保持原来饮食结构不变,间隔3个月对患者进行检测,对患者IgG抗体的浓度及阳性比率进行比较。结果 124例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呈阳性患者有93例,对患者饮食进行3个月严格控制后,痊愈11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3例,好转16例,对患者的抗体检测呈阳性人数下降为31例;严格控制6个月后,痊愈患者35例,明显好转25例,好转17例,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为19例。患者严格进食前、3个月、6个月时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2%、25%、15.3%,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荨麻疹的发生、发展与食物特异性IgG有着一定的关联,患者对食物的不耐受性与病情发展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对饮食进行调整,有助于减轻荨麻疹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20种食物特异性IgG(sIgG)、特异性IgG4(sIgG4)的水平,分析sIgG、sIgG4水平与荨麻疹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并观察患者在阳性食物回避6个月后荨麻疹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5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患者组)和51名正常者(对照组)血清中20种食物sIgG和sIgG4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其中65例患者(随机抽取)的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皮肤科生活质量评分(DLQI)、抗组胺药用量,并对26例进行了阳性食物回避6个月的患者再次评估。结果患者组食物sIgG、s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74.4%和69.3%,对照组食物sIgG、s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13.7%和5.9%,对照组食物sIgG、sIgG4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患者组(P0.01)。患者组阳性率较高的食物为鸡蛋、花生、牛奶、大豆、蟹。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UAS7、DLQI、抗组胺药用量与sIgG、sIgG4水平无相关性。患者食物回避前后UAS7、DLQI、抗组胺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物sIgG和sIgG4水平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儿童慢性腹泻病的应用及饮食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根据IgG浓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采取“安全进食”“轮替”“忌食”的健康饮食指导。并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82例慢性腹泻患儿中,79例有1~11种不等的食物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96.2%。其中对2。5种食物过敏的比例最高,占58.5%,在14种食物中,对牛奶、蛋井强黄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68.3%、62.2%。经过饮食指导后,有79.3%患者有显著疗效。结论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有密切相关性,根据检测结果对患儿进行健康饮食指导是治疗儿童食物过敏性(或食物不耐受)腹泻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价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和IgG抗体联合检测在常见皮肤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的104例皮肤病患者(其中,荨麻疹72例,湿疹20例,银屑病12例)以及30例同期健康人对照。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含量、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含量、总IgE抗体含量、补体C3、补体C4及C反应蛋白(CRP),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肤病组食物IgE抗体、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32.69%、67.31%,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荨麻疹组食物IgG总阳性率为92%,与其他皮肤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IgE和食物IgG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牛奶、小麦、鸡蛋,鸡蛋、牛奶、虾。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组的总IgE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病组鸡蛋IgG和牛奶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IgG阴、阳性组间补体C3、C4含量和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湿疹、荨麻疹、银屑病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的联合检测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可协助指导患者饮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半定量检测187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对不同年龄及不同疾病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87例患者中,检测阳性者124例(66.3%),14种食物中,牛奶的IgG阳性率最高(47.1%),其次是鸡蛋(40.1%),未见对西红柿、小麦和猪肉的不耐受,0~24个月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86.4%(51/59),是3个年龄组中最高的,牛奶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疾病中湿疹患者的阳性率最高(80.4%),荨麻疹最低(38.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尤其湿疹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9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69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87%。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58%)最多见。结论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对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荨麻疹患者,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人群。结果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73 33%,鸡蛋、小麦、大豆、蟹、牛奶、虾等阳性率较高。结论食物不耐受与荨麻疹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检测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16例SARS患者、147例发热隔离患者、23例体格检查健康者进行血清SARS抗体IgM、IgG检测。【结果】12例SARS患者入院时8例检出SARS抗体IgM阳性,出院时9例检出SARS抗体IgG阳性;其中7例SARS患者康复出院半年后复查均检测出高滴度SARS抗体IgG,同时有2例仍检出SARS抗体IgM。2例重症患者血清动态结果观察到,从入院到出院的标本均同时检测到高滴度的SARS IgM、IgG;2例轻症SARS患者各只检测到一次SARS抗体IgM弱阳性;发热隔离区患者有6例从入院至出院均检测到SARS抗体IgG,其中两例滴度较高。健康体检者无一例SARS抗体阳性。【结论】ELISA检测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可作为一种辅助鉴定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检测和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药物治疗,病情完全控制后停用药物,对实验组中查出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治疗,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食物全部忌食;对照组则不进行饮食调整。结果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的检测阳性率为89.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9%,对照组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可作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寻找过敏原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为食物过敏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1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9种特异性IgE、14种特异性IgG,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差别.特异性IgE总阳性率73.1%,以虾、蟹(35.1%)、牛奶(32.1%)、腰果(23.1%)为主,其中,虾、蟹、腰果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牛奶则降低.特异性IgG总阳性率82.1%,以鸡蛋(40.3%)、牛奶(38.1%)、蟹(38.1%)为主,其中虾、蟹、牛肉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牛奶、鸡蛋则降低.虾、蟹、牛奶、牛肉的特异性IgE、IgG检测结果 符合性相当好.结论 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是防治食物过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药物治疗,病情完全控制后停用药物,对实验组中查出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治疗,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食物全部忌食;对照组则不进行饮食调整.结果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的检测阳性率为89.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9%,对照组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可作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寻找过敏原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为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和46例健康婴儿血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结果106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89例,占84%。46例健康婴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28例,占60.87%。结论牛奶、鸡蛋、小麦是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通过食物不耐受特异性 IgG 抗体检测,对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与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343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其中鸡蛋最高(59.8%),其次为螃蟹、虾、鳕鱼.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的处理.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安全、稳定,为慢性荨麻疹的传统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343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其中鸡蛋最高(59.8%),其次为螃蟹、虾、鳕鱼。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的处理。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安全、稳定,为慢性荨麻疹的传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由食物过敏原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病例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口服咪唑斯丁(皿治林),每日1片,连服28 d,干预组同时进行饮食干预.两组患者于第1日、28日、35日由专人评价皮损面积、发作频率、风团数量、瘙痒程度等指标.干预组中12例患者在饮食干预3个月行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干预组第28日、35日有效率分别为84.0%、86.0%,对照组有效率为56.5%、45.7%,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2例患者在饮食干预后IgG检测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可有效减轻由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引起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降低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阳性级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发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遂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4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80例体检人群做健康对照,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比较二者之间的阳性率.结果 本研究患者的总阳性率为78.96% (349/442);而29例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较低,为36.25%,仅有29例检测到1~3种IgG抗体呈阳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855,P<0.01).其中慢性荨麻疹组中有2例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种类达8种,对1种食物不耐受121例(27.38%).病例组鸡蛋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最高(58.37%),其他依次为虾(44.80%)、牛奶(39.14%)、螃蟹(36.43%)、大豆(30.32%)、鳕鱼(21.49%)、小麦(18.55%)、牛肉(8.37%)、西红柿(7.47%)、蘑菇(4.52%)、猪肉(2.94%)、鸡肉(2.71%)、玉米(2.49%)、大米(2.04%).进一步的组间比较显示,两组鸡蛋、大豆、鳕鱼、虾、螃蟹、小麦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密切相关,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检测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人体血清中不同过敏原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9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结果 结果 表明,慢件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总的阳性率达98.95%.其中特异性IgE阳性率为92.63%,以螨类和屋尘为主;特异性IgG阳性率为78.95%,以牛奶、鸡蛋、虾、蟹为主.结论 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及患者的过敏状态.指导医生诊断与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体血清中不同过敏原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9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结果结果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总的阳性率达98.95%。其中特异性IgE阳性率为92.63%,以螨类和屋尘为主;特异性IgG阳性率为78.95%,以牛奶、鸡蛋、虾、蟹为主。结论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及患者的过敏状态.指导医生诊断与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