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带线锚钉弹性与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比较33例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患者,和59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及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总结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带线锚钉组术中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低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切口感染、肩峰下撞击/粘连、内固定断裂、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带线锚钉组、锁骨钩钢板组优良率分别为96.97%、94.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带线锚钉组肩关节外展上举、前屈上举活动度均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明显升高,带线锚钉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较锁骨钩钢板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具有术后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有望逐步替代传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内固定在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效果,总结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85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接受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观察组(n=39),接受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对照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其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10 d患肩根部周径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1~7 d患肩根部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10.87%(5/46);观察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5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促进早期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入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锁骨钩钢板与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2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锁骨钩钢板治疗;观察组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手术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肩关节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中5项指标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周和10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肩部疼痛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无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与对照2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可靠,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采用超远端交锁髓内钉固定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疗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38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超远端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给予超远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比例、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最大背伸度与对照组相比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观察组见成角畸形愈合2例,对照组见局部软组织并发症2例,感染者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超远端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佳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案的推广奠定临床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锁钩钢板组、对照组,各19例,分别实施胸锁钩钢板、张力带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Rockwood评分,总结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胸锁钩钢板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锁钩钢板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发生1例内固定松动、1例胸锁关节再脱位、1例胸锁关节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胸锁钩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ockwood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可取得与张力带固定治疗相仿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为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9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纳入钢板组(n=47)和逆行交锁髓内钉组(n=5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率为10.64%,高于髓内钉组的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骨折基本愈合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髓内钉组1年随访时Kolmert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72%、86.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相仿,逆行交锁髓内钉可降低患者术后畸形愈合风险,缩短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与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TossyⅢ-AJD)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TossyⅢ-AJD患者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CHP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肩关节恢复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上举活动度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分别为(13.4±2.1)周、(138.2±17.5)°、(135.5±15.6)°和(83.8±3.6)分,对照组为(15.2±2.6)周、(96.5±11.2)°、(92.6±8.7)°和(76.2±4.8)分,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上举活动度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4.7%(36/38),对照组为86.8%(3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TossyⅢ-AJD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接骨板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4年期间10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的资料,Tile分类均为骨盆不稳定型骨折。于耻骨联合上方、前方双接骨板固定。依据Matta影像学评分评定复位效果,术后随访观察以疼痛、步态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0例患者耻骨联合复位,8例满意,2例良好。耻骨联合分离均获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术中大出血、膀胱破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术后长期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双接骨板固定耻骨联合分离可双向稳定骨盆前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分析,探讨临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6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组,发生股骨头坏死的47例患者纳入坏死组,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215例患者纳入非坏死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7.94%。坏死组BMI、术前牵引、Garden分型、内固定取出、骨折季节及复位质量等指标与非坏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有关。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内固定取出、术前牵引、BMI≥25 kg/m~2、不良复位质量、秋冬季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受治疗方案、骨折分型及发生季节、患者机体条件及治疗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治疗前应充分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8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两组分别接受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其预后及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术后3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医生及患者对放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