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跟骨外侧横弧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0例跟骨粉碎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采用跟骨外侧横弧形切口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前两组Bohler’s角、跟骨高度、宽度及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86.67%及甲级愈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53.33%(P<0.05);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 :骨外侧横弧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效果及恢复情况理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治疗时机,为复杂髋臼骨折的合理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66例,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其术前等待时间分为两组,术前等待时间>14d患者26例,术前等待时间<14d患者40例。66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前等待时间<14d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显著优于术前等待时间>14d的患者,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等待时间<14d患者术后各阶段的Harris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术前等待时间>14d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结论: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及适当的手术时机对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应该选择在骨折发生后4~14d之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下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术中呼吸及循环的变化,评估颈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前入路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8例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根据术前神经损伤程度分为3组,A组为截瘫组(n=7),B组为不全瘫组(n=9),C组为可行走组(n=12例)。所有患者均在0.37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和辅助静脉镇痛药以及椎前筋膜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记录麻醉前(T_0)、手术切皮后10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2)3个时点的呼吸和循环参数变化。结果:T_0时点,C组SBP高于A、B组,DBP高于A组(P<0.05);T_2时点,B、C组HR高于A组(P<0.05);T_0时点,A组TV明显低于T_1、T_2点(P<0.05)。C组1例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对症处理后,循环恢复正常范围。A组1例术前截瘫平面在Th4,术中置入钛笼时进行颈椎牵引,术毕自诉呼吸困难,潮气量减少,随即在清醒状态下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送ICU观察,24小时后情况好转返病房。结论:颈丛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及椎浅筋膜浸润麻醉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未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光动力治疗对病毒疣的效果与安全性,并观察其对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96例病毒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及5-氟尿嘧啶外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98%,高于对照组的8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均较轻微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观察组治疗4周后CD_4~+、CD_4~+/CD_8~+、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CD_8~+、IL-1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血清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及观察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49%(5/91),低于对照组的20.00%(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病毒疣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可改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8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患者中47例改良微创入路作为改良组,38例传统膝后S形入路患者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总结改良微创入路的应用体会。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45.28±11.34)min、切口长度(5.60±0.83)cm均低于传统组的(76.95±16.08)min、(18.25±3.9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膝关节感染、疼痛、神经血管损伤、骨髓炎、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传统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62%、89.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切口更小,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内固定在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效果,总结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85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接受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观察组(n=39),接受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对照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其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10 d患肩根部周径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1~7 d患肩根部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10.87%(5/46);观察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5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促进早期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入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47例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对手术前后47例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进行观察对比,随访3个月,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22例泌乳素瘤患者手术后泌乳素水平显著下降,与手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生长激素瘤患者手术后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与手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例患者表现有多饮多尿的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患者有脑脊液鼻漏的症状,去枕平卧1周后愈合。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症状,调节激素水平,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动静脉畸形伴出血行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在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30例小脑动静脉畸形伴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结果 :完整切除畸形血管25例(83.3%),次全切除5例(16.7%)。术后按GOS评分,病人恢复良好21例(70.0%),轻残6例(20%),重残2例(6.7%),植物生存1例(3.3%)。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伴出血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对126例患者(146髋)不同髋关节疾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126例患者(146髋)随访1.5-6年,平均3.2年。未出现关节脱位,神经、血管损伤。感染1例,经过局部扩创、换药治疗三个月痊愈。所有患者可无痛行走,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Harris评分由术前10-69分(平均52.1分),提高至术后75-95分(平均85.5分)。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较传统Hardinge创伤小、显露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后方稳定性好、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