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994年8月5日宝鸡地区区域性强对流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应用Q矢量散度方程有关项从热力和动力两方面揭示了形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天气尺度背暴;有利的高空温压场配置,促使高空槽南压东移,地面冷锋抬升作用加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飑线,从而形成强对流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能量天气分析的实践表明,在强对流天气或暴雨发生之前12~36小时,对流层中低层出现狭窄的和喇叭状的不稳定能量舌。这种能量系统与强对流天气和区域性暴雨的发生机制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它们的落点,落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CB)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7月7—8日发生在陕北北部榆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强对流产生的局地暴雨,第二个时段是大范围对流天气产生的区域性暴雨。对流体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情况下出现中层辐合区特征可作为强降雨出现时段和地点的一个指示,在短时临近预警时可作为强降雨预警重点区域考虑。低层偏东急流是区域性暴雨天气的触发者,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发生,对应着低层偏东急流、中低空海拔2.0~4.0 km偏南急流、中高空海拔4.0~8.0 km风速≥12 m/s的西南气流,各层气流随高度上升顺时针旋转。区域性暴雨天气与中低空急流的出现密切相关,中低空急流建立、增强,区域性暴雨也随之出现、增强;中低空急流遭到破坏,区域性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4.
一次区域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7年8月10—12日烟台市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热带系统的水汽条件、西风带弱冷空气的抬升力条件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共同构成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表明:数条强对流回波单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合并,形成MCS,稳定少动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低空急流输送大量水汽,低层冷空气入侵导致对流上升运动强烈。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湿有效能量在暴雨预报中应用较广泛,在冰雹天气预报中应用较少。本文应用湿有效能量对区域性锋面冰雹和区域性锋面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湿有效能量空间特征,并给出冰雹和暴雨天气个例,获得基本事实,可供业务和研究工作参考。 一、强对流天气的Amk特征 以南宁为代表站,用区气象台查算表查算1979~1983年3~6月14个区域性锋面(包  相似文献   

8.
对2014年8月24日和9月1日上海地区两次强对流灾害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动力条件及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多普勒雷达观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两次强对流过程的成因,并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预报预警。结果表明:上海地区8·24过程和9·01过程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均有明显的低空急流输送,两次强对流过程预报的开始时间均较实况偏早。8·24过程为槽前型强对流过程,冷锋前飑线和中尺度阵风锋造成强雷电天气。9·01过程为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造成了暴雨天气。槽前型强对流过程高层为强辐散,低层为强辐合,有利于强雷暴的产生;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湿层深厚,降水时间长有利于产生暴雨。垂直风切变趋势预报对雷暴维持和加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槽前型强对流过程伴随强垂直切变配合,产生区域性强雷暴;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垂直切变较弱,产生区域性对流暴雨。槽前型对流系统影响时间短,需重点分析地面中小尺度低压辐合区的发展,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的降水起始时间与暖区对流性降水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城市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夏季强对流活动频繁,暴雨和局地暴雨时有发生,但出现较大范围的区域性暴雨天气机率很小。2003年8月5—6日白城市出现了典型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五市县过程降水情况是:洮南89.8mm、镇赉83.1mm、大安80.0mm、洮北区44.5mm、通榆36.0mm,其中镇赉、  相似文献   

10.
百色地区1997年春季出现的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均属于冷高压后部强对流暴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类暴雨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上层的槽前正涡度平流与冷空气入侵,对流层低层的风速风向辐合与高后急剧升温增湿等因素,都是产生强对流暴雨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On The Temperature-Humidity Correlation And Similarity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rTq) is considered. A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data reveals tha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eddy diffusivities for heat and water vapour are not equal if |rTq| 1. Sever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is can occur are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f non-local effects are of the same order as local effects T and q will behave in a non-similar fashion. Moreover, it is shown that if |rTq| = 1,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both will obey Monin–Obukhov similarity. In addition, based on that derivation,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determine the Bowen ratio from the T - q correlation. A first test of this new Bowen ratio regression method is presented.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rTq as a diagnostic tool to judge whether T-q similarity holds.  相似文献   

12.
关于拓宽气象工作和服务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江西省气象部门近几年拓宽工作和服务领域的实践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拓宽领域应遵循的原则,并对今后江西省气象部门在拓宽工作和服务领域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自动站日、月地面数据维护和处理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自动气象站的日、月数据维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供部分自动站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月5日和7日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对比分析,以及南昌WSR-98D产品中的组合反射率(CR)、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SRM)等产品的分析,得出江西省春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的有利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及多谱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龙眼、荔枝长期观察结果的分析,认为树体和花序受寒(冻)害、冬季连阴雨寡照致使成花率低,花期低温阴雨或高温干旱天气,使果树不能正常开花座果或果实败育等,是广西龙眼、荔枝生产上的主要农业气象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发生机理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南昌市大气污染及工业布局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布局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2003年南昌市环境质量报告的结果,南昌市总体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的二级标准。由于南昌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拥有3个风频高的盛行风向,因此在工业布局时不能使用主导风原则,应以最小风频的方向作为规划布局的原则。研究结果认为,南昌市的工业布局最好应设在南昌市的WNW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试论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接闪器的布置方法及其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香港“天气及次生灾害策划与准备专题研讨会”的基本情况,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香港等地在减轻天气及次生灾害策划与准备方面的做法,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移动遥测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第二代移动通信SMS短消息服务技术。移动遥测数据采集系统由采集数据虚拟服务、遥测数据采集中心、移动SMS数据通信网和移动遥测数据终端4个部分组成。多层次的安全设计以满足大容量、大区域分布以及高速采集和服务的需求。高的环境性能和低功耗性能确保移动遥测数据终端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在介绍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实际,对美国灾害应急服务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江西气象灾害应急体系的一些措施。研究结果认为,要建立完整高效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服务能力;要大力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