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丽芳 《中外医疗》2013,(23):128-129
目的探讨电解质对静脉高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先取4个不同厂家的营养配方,按照比例,在无菌环境下配置营养液。在0、4、8、12、16、24h取每组样本,光镜下观察脂肪乳微粒聚合情况,测定pH值。结果 4组营养液的pH值变化较小,无明显差异。肉眼观察4组溶液,组1溶液性质稳定,未出现白膜;组2于电解质加入后24h内产生少量白膜;组3、组4与加入电解质3h即可产生白膜,厚度1~3mm。2价电解质产生脂肪乳滴多于1价电解质。结论电解质可对静脉高营养液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剂型,通过静脉给药可以快速纠正病人体内的生理平衡,药物治疗,补充营养物质,药物利用度高.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有研究发现输液中加入1、2种药物时污染率为12.7%,16.7%,加入3种药物时污染急剧上升到44.3%.营养支持治疗是多数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实施TPN营养支持治疗时,大多采用深静脉置管访视输注营养液,营养液是非最终灭菌制品,故临床使用中对营养液的配置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证无菌并要确保营养液的配方安全合理.但在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营养液的配置环节上质量控制还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很多医院仍然沿袭传统的配置方式(在病区配置),其弊端很多.建立静脉营养液配置室,在药学监督下进行营养液配置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实行医-药-护-一体化的服务流程.目的:加强使用环节中药品质量控制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体系连续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方法 :建立符合要求的营养液配置室,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严格按配置流程配置营养液.结论 :配置过程中的营养液肉眼观察无混浊,无沉淀,无变色无水油分离现象.所用营养液病人无论输注营养液引起的发热,胸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营养液配方安全,合理,剂量准确.配置室内空气培养细菌数在正常范围.营养液配置室的建立保证了营养液的配置质量和用药安全;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严格用药配伍;提高了医疗质量和药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常常需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钠等电解质,而电解质对脂肪乳的稳定性是有不良影响的,使脂肪乳颗粒变大.输入颗粒较大的脂肪乳滴有可能栓塞毛细血管,但临床医师和护士并没有给于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PIVAS)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对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科学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1].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它主要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静脉营养液在我院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静脉营养液已从病房配置逐渐更新为在静脉配置中心集中配置,这样减少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及药物的损耗.我院自2004年成立静脉配置中心以来,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方便并保证了营养液的质量,现就静脉营养液的配置流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3年2月以来将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加入3L营养袋中配成总量2250ml的静脉高价营养液,自周围静脉输入.静脉高价营养液自周围静脉滴注导致静脉损伤,通过对胃肠道围手术期静脉滴注高价营养液的120例,采取不同的方法滴注与不接受静脉高价营养液滴注的40例进行对比发现,静脉高价营养液后面留有500ml葡萄糖水续滴,并在滴注静脉营养液同时热敷,可防止和减轻周围静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PIVAS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新的亮点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静脉配置中心 (pharmacy intra 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参照GMP标准,在规定的洁净条件下, 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技人员和护理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对静脉药物进行集中配置,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的药物配置.  相似文献   

10.
<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现代化大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场所[1]。我院PIVAS成立于2010年7月,至今已开展22个病区每天约3 800袋静脉药物的集中配置。  相似文献   

11.
张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44-464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根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服务。我院于2004年6月全面推广了病区静脉药物配置,3年来的工作体会是:要保证配置液体的质量,责任是每一个配置人员必须自觉牢记的,严格控制对输液无菌和配置准确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来执行。  相似文献   

12.
混合糖电解质在肠外营养应用中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混合糖电解质作为能量补充剂配制肠外全营养混合液的稳定性及合理性.方法 模拟临床应用处方并按照"全合一"混合原则,实验组营养液采用混合糖电解质为能量补充剂配制全营养混合液,对照组营养液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为能量补充剂配制全营养混合液,两组分别采用酸度计、微粒分析仪、渗透压仪、高倍显微镜等在室温下测定及观察配制营养液的0~72h的pH值、不溶性微粒数、微量元素、渗透压、脂肪乳滴的变化,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pH值波动于6.07~6.33.渗透压波动于2050~2 100 kPa,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差约0.4).实验组营养液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营养液(相差约250 kPa).两者pH、渗透压经时变化曲线相似,72h内基本稳定;实验组营养液中Na+、K+、P、Mg2+、Ca2+、Cl-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二价离子Mg2+、Ca2+的含量相差近3倍;对照组营养液脂肪乳颗粒稳定性较好.12h内脂肪乳颗粒未发生明显聚集.实验组营养液脂肪乳颗粒稳定性较差.不溶性微粒数4h后超出药典规定,脂肪乳颗粒发生聚集且随时间延长颗粒明显增多增大.结论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过高的离子浓度特别是二价离子易导致脂肪乳颗粒聚集,影响营养液的稳定性;不建议选用混合糖电解质作为全营养混合液唯一糖类补充剂使用,如需使用应和脂肪乳分别输注或在4h内输注完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处方的配制及在新生儿营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不能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不足需使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治疗的患儿22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发现新生儿每日体重的增加平均为(23.43±5.86)g、平均住院日为(13.7±4.3)d、治愈率达97%、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结论:新生儿使用静脉全营养液协定处方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2004年10月正式运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及部分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2例早产儿在胃肠喂养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电解质和5-10%的葡糖静脉滴注,传统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支持,早期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支持.结果:传统组和早期组在增加早产儿体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尤以早期组为佳.结论:在早产儿中采用全合一营养液进行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可以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对增加早产儿体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静脉营养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全静脉营养混合液涉及十余种药物,总体成分可高达50种以上,遵循规范的配置要求,对于保证混合后营养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尤其重要,是保证安全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对全静脉营养液中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曦  陈秀强  刘丽珍 《广西医学》2009,31(9):1256-1258
目的探讨电解质对全静脉营养液(TeN)中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四种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脂肪乳注射液配制TPN,按临床剂量加入各电解质注射液。将各组TPN摇匀取50ml置灭菌的纳氏比色管中,密闭垂直放置,分别在配制后立即在2—10℃下棼存3、24、48h,取样测定稳定性变化。结果未加入电解质的组于48h内溶液稳定,其余各组TPN产生不同程度的白膜,各组pH值均为5.06—5.10,放置48h无明显变化。离心结果显示。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液面白膜量和底层澄清溶液的量均不断增加。光学显微镜下各组最大乳粒直径变化有所不同,降低电解质加入量后TPN乳粒变化亦不相同。结论电解质对由四种脂肪乳注射液配制的TPN乳粒稳定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肠外静脉营养液不合理处方,说明不合理用药的防范措施。方法临床药师及审方药师审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分析不合理情况。结果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使用天数不合理、氨基酸补给量不足、给药不合理、胰岛素使用不合理、配伍禁忌等方面。结论每日审核肠外营养液处方可减少不合理医嘱,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的平台上发挥专业技能,在推进我院合理用药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进行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的场所,同时也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配置人员在万级、局部百级的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的配置,药物的集中配置可以把广泛分布在各病区的污染源和危险源集中起来,实施科学的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临床护士因配置输液发生锐器伤害而导致的血源性感染,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如何正确的对配置过程中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是每个药物配置人员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胡海霞  李长艳 《吉林医学》2007,28(6):755-756
目的:探讨更合理的使用套管针,保护肿瘤患者的血管。方法:对100例患者行静脉套管针留置,分为化疗药物组、静脉营养液组和常用药物组3组,比较不同输注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结果:静脉营养液组发生渗漏情况,明显高于化疗药物组和常用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药物组发生静脉炎情况高于另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比较使用不同药物对血管的影响,使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得到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