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毒损肾络所致消渴肾病机理浅说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南征 《吉林中医药》2007,27(1):8-10
在治疗消渴肾病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其基本病理特点和AGEs的致病特点,提出毒损肾络在消渴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毒虚并存、正邪交争是其基本病理,毒损肾络、肾元亏虚、肾之体用俱病是其迁延难愈的基本原因。抓住毒邪损伤肾络这一致病环节,就是抓住了消渴肾病发病的环节,即抓住了矛盾主要方面,为中医治疗DN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中药巴戟天根皮中2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初步探讨了巴戟天无机元素与其临床疗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暖宫片由熟地黄、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养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当归为方中的重要组成成分,阿魏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了加强对本品的质量控制,选择HPL法对阿魏酸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对熟地黄、杜仲、白芍等进行了TLC鉴别,为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用于止血、散血、定痛及金刀跌伤,熟三七用于补血等。本文综述了我们对三七进行的一些研究工作。在化学研究方面,初步了解三七植物各部位所含主要皂甙成分结构,发现一些新结构的化合物及前人未报道过的成分。为综合应用非药用部位绒根、茎叶,果梗等提供了可靠的化学研究报告,并推广药用及生产皂甙的原料;建立了新的皂甙提取分离方法,简便易行,用于制备人参皂甙-Rg(?)及-Rb(?)对照品,为保证人参、三七及其制剂质量检查提供了对照品;为提高生理活性,对皂甙结构进行了修饰改造的探讨工作。药理作用方面,研究了三七皂甙对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血液、造血系统、休克、物质代谢影响、肝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抗炎等的作用。据研究结果开发了治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头痛、镇静、安眠等新药。经药厂生产,投放市场,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以五味子饲喂家兔后,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家兔肾上腺及脾脏的酶组织化学等变化进行了观察。同时与同龄对照组及低龄组动物进行了比较,发现五味子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促进脾的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扶正培本方药防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第三届肿瘤扶正培本学术研讨会于去年底在福州召开,本届会议汇集了大量有关中医扶正培本防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研究资料。从论文内容看,不仅在对临床副反应症状上有了进一步防治措施,而且在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和自由基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对此本文做一简要的综述。临床免疫检测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在抗癌机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而中  相似文献   

7.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Conduct of Drug Studies)在我国称临床试验规范。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最终必须经过临床加以证实,因此,临床试验的规范化在新药的开发、研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上对这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颁发了有关GCP方案,日本厚生省也于近年制定和公布了“药品临床试验实施标准”。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该标准的总则,望有助于读者对GCP的了解,并在中药新药研究临床试验规范的实施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寒热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梁月华 《中医杂志》1996,37(12):747-750
1988年和1990年,两次讨论了寒证、热证本质。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又有很大的进展,如寒证、热证模型的改进,机能水平的研究,形成机制及治则的研究等。1 寒证、热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有关“证”模型的研究国外也很重视并进行了研究。1989年,日本的关正威、池田宏等参考了中国证的研究,其中包括了我组对寒证,热证动物脑、肾上腺、血液内多巴胺—β—羟化酶(DβH)活性及尿内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变化的研究,以前列腺素—PGF1α(血液内PG1α的代谢产物)为指标研究胆石症、  相似文献   

9.
抗乙肝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断理论,分析了常用抗乙肝中药复方的微量元素特征,中药性味、归经、功能,现代药理作用,探讨了其用药规律及近年来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前、术后的中西医护理要点。针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特点,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重视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重视早期康复护理,提高了患者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中医五行藏象体系主要是借助五行类比等而形成的,已非直观的脏器功能系统,而是一个抽象的功能属性理想模型。此系统绕过了当时难以实现的分析与还原,而采用了包含着系统,信息思想的整体性及综合性方法,使复杂的生命系统得到了纯化与简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现在研究五行藏象时,要注意其方治论特征。  相似文献   

12.
肺肾阴虚证患者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3倒肺肾虚患者的头发微量元素作了检测,经与40例正常人组对照比较:发锌、发钙值降低,发铁值升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发锰、发镍值降低,发铜值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针灸加按摩治疗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且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两次,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便秘一症,看似小恙,但治疗棘手,病人痛苦异常。疗效欠佳者,多着眼于临时通便,忽略了治本之法。笔者自1997年~2004年8月运用针灸加按摩的方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运用细胞化学定量技术、电镜及生化技术对“脾气虚”大鼠骨骼肌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观察了四君子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脾气虚”大鼠骨骼肌存在能源物质贮存减少、能量供应不足、线粒体及氧化酶异常减少以及无氧酵解酶活性异常升高的变化。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可纠正上述变化。说明“脾主肌肉”的理论有其科学依据,并提示“脾气虚”的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病患者舌质、胃粘膜象及血红蛋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慢性胃病患者的胃粘膜与舌质的色泽,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发现血红蛋白含量,与胃粘膜色泽、舌质色泽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张胜春  赵京生 《中医杂志》2002,43(2):148-149
比较、分析了《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阴阳》)、《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简称《明堂》)、《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等不同时期针灸医书中“头痛”病症的治疗用穴特点及指导用穴的思路。《阴阳》中头痛主要是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的主治病症,直接体现了经脉循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内经》中多用经脉穴,有了一定的针灸处方形式,其用穴依据主要是阴阳、经络、脏腑、根结标本理论。比较而言,《明堂》中的腧穴理论、奇经八脉理论比较完善,但其用穴的思路没有突破《内经》的理论范围《内经》奠定了针灸临床选穴的理论基础。经络理论则始终是指导针灸临床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温病血瘀辨证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樊海  孟澍江 《中医杂志》1994,35(11):683-685
温病血瘀的研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随着凝血学、血液流变学等近现代理论方法向温病血瘀研究领域的移植渗透,给这一课题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开拓了温病血瘀新的认识层次,并对温病血瘀的临床辨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故对温病血瘀的辨证思路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出血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60例脑出血病人(血肿>10m l者)均行微创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加针灸、按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或微创术24h后予以香丹注射液30m l/天静脉滴注。于治疗5天、10天、15天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颅CT、凝血2项检查及临床评价。结果:治疗组意识、语言及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血肿容积明显缩小,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凝血酶原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早期予以小剂量香丹注射液治疗,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有效减轻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既缩短了病程,又提高了脑出血病人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对39例肝硬化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球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腹水组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均增高,反映了血淤的病理学变化,有腹水组病人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反映了血虚的病理学变化,同时,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增高,又反映了血淤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助于阐明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的实质,我们对慢性胃炎辩证属上述两个证型者44例,进行了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铜、铁含量的测定,并探讨其与慢性胃炎虚证的关系。慢性胃炎患者存在着微量元素锌、铜、铁等代谢障碍,其变化数值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铜锌比值、铁的检测,可作为慢性胃炎辩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同时也提示,在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中,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可能会有助于胃粘膜的修复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