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对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BMI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ti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等指标,并对所有调查对象做心电图、肝、胆、脾、肾B超及全面检查。结果:本组人群超重率55.6%,肥胖率19.8%,男性超重率63.5%,肥胖率23.1%,女性超重率41.4%,肥胖率14.0%,男女超重率比较(x^2=36.77,P&;lt;0.01);肥胖率比较(r=10.12,P&;lt;0.05),男女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BMI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BMI&;lt;24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超重及肥胖组人群(41.7&;lt;x^2&;lt;210.8,P&;lt;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1998~2004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分别于1998,2000,2002,2004年对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3428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纳入45岁以上,且有高级职称者。排除45岁以下的非高级职称人员。测量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等指标。结果:男性人体测量指标和血清学指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3~17.63,P<0.05~0.01),女性只有收缩压和三酰甘油在各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21,5.26,P<0.05,0.01);男性危险因素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女性只有高血压和高血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46.3,12.75,P<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这一层次人群的宣传教育,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离退休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离退休干部体检人员1655例,≥60岁,调查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超重及肥胖的老年人1001例(60.5%),并随年龄增加,肥胖人数的比例逐渐增加(F=4.11~57.76,P&;lt;0.05)。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mdex,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增高,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P&;lt;0.01)。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与BMI呈正相关(r=0.883,P&;lt;0.001),均是影响BMI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该组人群进行以预防肥胖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的十分迫切和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石牌村城乡结合部老年男女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对男女血压、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等水平进行比较。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科广东省科委重点项目“广州石牌原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数调查”结果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普查的方法于2002—12对广州东面城乡结合部石牌村7个居委会的6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该人群高总胆固醇的患病率男女分别为50.8%和67.4%(χ^2=18.82,P&;lt;0.001),高三酰甘油为43.4%和50.8%(χ^2=3.68,P=0.0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为36.8%和46.7%(χ^2=6.28,P&;lt;0.05)。肥胖(BMI≥25kg/m^2)为27.1%和41.2%(χ^2=13.87,P&;lt;0.001),空腹血糖≥7.0mmol/L的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0~69岁组女性血清LDL-C,载脂蛋白B高于男性,70-79岁组女性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男性,80岁以上组女性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男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2~-3.69,P&;lt;0.05)。不同年龄组老年女性的BMI和腰臀围均比男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2~3.38.P&;lt;0.05)。70~79岁和80岁以上年龄组的女性收缩压水平比男性显著升高,各年龄亚组女性舒张压水平比男性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9~3.39,P&;lt;0.05)。结论:该人群女性BMI、腰围、收缩压、脉压、血清总胆固醇、血清LDL-C、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较高,舒张压水平女性较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于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disease,AS)/冠心病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危险因素常趋向交集(聚集性)及表现以某种组合而导致AS/冠心病,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的增加与某些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高相关,但这些结果主要来源于高AS/冠心病患病率的西方人群。目的:探讨在低AS、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BMI、腰臀比的线性组合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h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线性组合是否存在更高的相关性及相关特征,以便进一步认识AS/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初步探讨血脂指标预测BMI、腰臀比的重要性。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1995年对广东省479例女性对象进行调查,所有步骤遵循中澳合作项目研究方案。主要观察指标:479例女性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析结果。结果:①BMI、腰臀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别为(21.61&;#177;3.39)kg/m^2,0.80&;#177;0.06,(4.244&;#177;0.79),(1.13&;#177;0.57),(1.31&;#177;0.32)mmol/L。②BMI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1265,P&;lt;0.05;r=0.30519,P&;lt;0.01)。BMI与HDL-C呈负相关(r=-0.15809,P&;lt;0.01)。腰臀比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6969,0.40034,P&;lt;0.01)。腰臀比与HDL-C呈负相关(r=-0.12936,P&;lt;0.01)。③身体测量与血脂两组指标间典型相关系数R1.Can=0.451050(F=19.49,P&;lt;0.000l;H=0.2877&;#215;BMI’+0.7914&;#215;腰臀比’,W1=0.1840&;#215;总胆固醇’+0.8818&;#215;三酰甘油’-0.4300&;#215;HDL-C’)。④标准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腰臀比:0.41437&;#215;三酰甘油’-0.16468&;#215;HDL-C’(P&;lt;0.0001);BMI=0.32100&;#215;三酰甘油’-0.18545&;#215;HDL-C’(P&;lt;0.0001)。结论:腰臀比可作为一标志反映高危险个体(或人群),及危险因素线性组合可作为AS/冠心病的(预测)测量指标;在低AS、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高BMI、腰臀比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及两指标组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对该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特别是针对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在青壮年时期或更早期就对该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6.
绍兴市人群血脂水平性别、年龄及城乡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绍兴市不同性别、年龄、城乡人群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为该地区高脂血症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绍兴市大、中、小学教师和乡村村民共1472人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验测定,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居民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男性总胆固醇、HDL-C和LDL—C水平低于女性,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55~4.08,P&;lt;0.05~0.01);≥50岁人群三酰甘油和HDL-C水平高于&;lt;50岁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5.67;P&;lt;0.01),总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城市居民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乡村居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4~24.89;P&;lt;均0.01)。结论:绍兴市不同性别、年龄、城乡人群之间的血脂存在显著性差异,对≥50岁、男性的城市人群应给予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体脂分布类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05-07-01/09—30对焦作煤业集团45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教授)的知识分子1060人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进行调查与统计,测量并记录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根据腰围和体质量指数将调查对象体脂分布类型划分为外周型非超重组、外周型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4组。调查对象空腹12h抽取静脉血,采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其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纳入调查对象106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男764人,平均年龄(56.1&;#177;7.8)岁,女296人,平均年龄(54.5&;#177;9.2)岁。①不同体脂分布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比较: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以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中心型超重组明显高于外周型非超重组和外周型超重组(t=2.35-9、67,P〈0.05-0.01);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外周型非超重组(t=2.49—9.67,P〈0.05~0.01)。②不同体脂分布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结果分析:即使同在非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的2,3,4级危险因素聚集程度也明显高于外周型非超重组(χ^2=58.58,25.63,19.56,P均〈0.01)。③体脂分布类型比较:男性人群外周型非超重组、外周型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体脂分布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8.6%,25.6%,29.7%,36.1%,女性人群外周型非超重组、外周型超重组、中心型非超重组、中心型超重组体脂分布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5.2%,24.1%,23.8%,16.9%。④不同性别人群体质量超重率比较:男性人群超重率明显高于女性(χ^2=84.16,〈0.01),中心型体脂分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r=102.6,P〈0.01)。结论:体脂分布类型与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聚集程度关系密切,体脂中心分布程度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升高及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基线调查.以期为该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量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血脂、胰岛素等。结果:重庆地区老年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5.86%.26.71%,50.92%,52.42%,36.55%和25.16%。女性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高于男性(x^2=16.365.P&;lt;0.01:x^2=36.792,P&;lt;0.01;x^2=4.068,P&;lt;0.05):≥70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70岁以下人群(男:x^2=11.023,8.260,P&;lt;0.01,女:x^2=8.288,P&;lt;0.01,x^2=4.459,P&;lt;0.05)84.50%的老年人合并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25.64%,27.13%和31.73%的老年人合并1种,2种或3种及以上的代谢紊乱。结论:重庆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高,需采取积极的一二级康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程度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血压和血脂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宗合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86-4087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肥胖对儿童血压、血脂的影响,并与正常儿童血压、血脂水平比较分析。方法:354例肥胖儿童分轻度(n=115)、中度(n=136)、重度(n=103)3个组,以同年龄正常体质量儿童为对照组(n=70)。对4组儿童血压、血脂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比较分析。所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①血压:4组样本均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70.59,17.86,P&;lt;0.01),轻度肥胖儿童收缩压水平即有升高,随着儿童肥胖时间的延长,肥胖程度的加重,重度肥胖儿即有舒张压升高。②血脂水平:不同程度肥胖儿童之间总胆固醇水平波动不大,但均高于正常儿童,但4组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2.02,P&;gt;0.05);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4组均数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F=12.9,10.0,5.5,P&;lt;0.01),轻度肥胖,三酰甘油即升高,中度以上肥胖儿童即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组肥胖儿载脂蛋白B与正常儿组相比有显著差异(F=25.2,P&;lt;0.01),且轻、中、重度肥胖儿童载脂蛋白B水平都有明显升高。结论: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都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和血压偏高。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重视对肥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新市区30岁以上汉族群体2687人血脂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新市区汉族成年人群的血脂代谢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该地区的防病治病决策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新市区30岁以上汉族成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0岁以上、汉族人。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及器官功能衰竭者。符合上述标准共2687人,男1607人,女1080人。对纳入汉族人进行血脂、血糖测定。结果:①乌鲁木齐地区30岁以上汉族人群血脂紊乱的患病率达72.28%,总胆固醇升高的占15.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占9.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的占20.98%。②女性血脂状况明显好于男性。表现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104&;#177;1.062),(1.233&;#177;0.688),(2.660&;#177;1.026)mmol/L]低于男性[(5.219&;#177;1.083),(1.689&;#177;1.393),(2.797&;#177;l,096)mmol/L](t=3.730,11.240,3.301,P&;lt;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599&;#177;0.558)mmol/L]高于男性[(1.387&;#177;0.535)mmol/L](t=9.816,P&;lt;0.01)。③不同年龄组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有明显差异(F=2.959~23.382,P&;lt;0.05~0.01),50~59岁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冠心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现状,为制定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查阅健康档案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定居成都地区的6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群体调查。结果: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冠心病总患病率为51.16%,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70.3%。冠心病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围、尿酸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无冠心病患者(t=3.3043~7.4089,P&;lt;0.05~0.01)。其余指标与无冠心病老人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29.76&;#177;2.15)显著低于无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30.44&;#177;1.81)(t=7.0183,P&;lt;0.05)。结论: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冠心病患病率较高,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中的收缩压、脉压、血糖、尿酸、体质量指数、腰围控制仍不理想,而血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军队社区老年人冠心病8项危险因素的流行率及集聚特点。方法:于2004—05/06集中对军队社区离退休干部2319人进行健康查体,同时填写总后勤部卫生部制定的干部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表。选择资料完整、年龄≥60岁且自愿参加本项目的男性1728人,作为军队老年组,年龄60~94岁;将已在国内正式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北京医院资料中60~92岁男性5197人作为地方老年组,30~44岁男性3993人为中青年组。统计军队社区老年人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高空腹血糖、超重及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率及其集聚率,并与中青年对照组和地方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军队老年组1728人、地方老年组5197人及中青年组3393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军队老年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流行率分别为年龄100%、高血压43.8%、吸烟率15.8%、总胆固醇46.3%、高三酰甘油32.8%、高空腹血糖13.0%、超重40.0%及肥胖5.0%。②军队老年组三酰甘油流行率显著高于地方老年组【31.5%,(χ^2=29.78.P&;lt;0.01)】,高血糖及超重显著低于地方老年组[15.7%,43.8%,(χ^2=7.62,7.44,P&;lt;0.01)】。③无论是在军队社区还是地方社区,老年人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集聚率明显高于中青年对照组(χ^2=6.54~2770.32,P&;lt;0.01)。④2项危险因素集聚军队老年组显著低于地方老年组[73.0%,84.2%,(χ^2=107.98,P&;lt;0.01)]。⑤在8项危险因素的调查中,≥3项危险因素集聚现象两组比较数据基本接近(P&;gt;0.05)。结论:军队社区老年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率依次为年龄、高胆固醇、高血压、超重、高三酰甘油、吸烟、高血糖及肥胖。军队社区老年人高三酰甘油流行率明显高于地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及超重的流行率显著低于地方社区老年人,而军队社区老年人冠心病≥3项危险因素的集聚与地方社区老年人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对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BMI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等指标,并对所有调查对象做心电图、肝、胆、脾、肾B超及全面检查。结果:本组人群超重率55.6%,肥胖率19.8%,男性超重率63.5%,肥胖率23.1%,女性超重率41.4%,肥胖率14.0%,男女超重率比较(χ2=36.77,P<0.01);肥胖率比较(χ2=10.12,P<0.05),男女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BMI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BMI<24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超重及肥胖组人群(41.7<χ2<210.8,P<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和体质量指效、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等参数的关系。方法:在重庆地区选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103个家系进行调查。对先证者的父母、同胞、和子代进行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根据糖耐量结果确定无糖尿病者125例为一级亲属组。选择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的配偶83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血脂,及糖负荷后60,120,180min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及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于评价胰岛素抵抗变化。将一级亲属组成员根据体质量指数分组。比较肥胖者(n=57)和非肥胖者(n=68)的指标改变。结果:一级亲属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98~2.50.P&;lt;0.05~0.01)。葡萄糖负荷后60,120min的血糖及0,60min,120min的胰岛素,负荷后60min的C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4.82,P&;lt;0.05~0.01)。一级亲属组肥胖者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明显高于非肥胖者(t=2.03~7.56,P&;lt;0.05~0.01)。糖尿病一级亲属组HOMA—IR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呈显著正相关(r=0.516,0.377,0.413,0.406,P&;lt;0.01)。结论: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其中肥胖者的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血压水平和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高脂血症致动脉硬化提供干预依据。方法:2004—06/07在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验中心动物房,采用雄性昆明种小鼠7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组,高脂乳剂灌胃致小鼠高脂血症的同时,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干预持续10d后,分离血清、制备肝匀浆,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脏SOD活力、丙二醛。结果: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小鼠血清总胆固醇较高脂血症模型组有明显降低作用,中剂量组P&;lt;0.05,高剂量组P&;lt;0.01;各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三酰甘油较高脂血症模型组有降低趋势,但各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升高作用(P&;lt;0.05);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SOD活力较高脂血症模型组明显升高(P&;lt;0.01),丙二醛的含量较高脂血症模型组明显降低(P&;lt;0.01)。结论: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尤其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肥胖与血脂、血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肥胖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对西京医院门诊体检的235例根据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结果分为3组:超重组46例,肥胖组76例,及正常对照组113例,对以上人群进行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rol,HDL-C)及B超等项目的检测。结果:235例中,肥胖患者男性56例,女性20例,男性肥胖的患病率高十文性(x^2=16.80,P&;lt;0.01);收缩压及总胆固醇的值超重组为(117.24&;#177;18.67)mmHg(1mmHg=0.133kPa),(4.84&;#177;0.97)mmol/L,肥胖组为(124.33&;#177;17.13)mmHg,(4.81&;#177;0.99)mmol/L,对照组为(110.56&;#177;12.82)mmHg,(4.47&;#177;0.92)mmol/L,3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24,-5.972,P&;lt;0.05),总胆固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5,-2.387,P&;lt;0.05);超重肥胖组脂肪肝阳性43例,对照组脂肪肝阳性1例,脂肪肝的发生高于对照组(x^2=45.5,P&;lt;0.01);男性腰臀比为0.92&;#177;4.20,HDL-C为(1.19&;#177;0,13)mmol/L,女性腰臀比为0.85&;#177;5.70,HDL-C为(1.32&;#177;0.15)mmHg,肥胖组两性间,腰臀比、HDL-C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8,3.221,P&;lt;0.01)。结论: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中肥胖与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肥胖程度与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肥胖在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肥胖程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的关系,对降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66例肥胖症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肥胖组,体检正常者22例为对照组,均行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轻、中、重度肥胖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P&;lt;0.01,P&;lt;0.001),且肥胖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重度肥胖组与轻、中度肥胖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lt;0.01,P&;lt;0.05);而重度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lt;0.01)。结论:肥胖症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糖并存,说明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存在胰岛素抵抗;同时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糖尿病高发民族维吾尔族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是否有糖尿病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21个,共372例。男159例,女213例。按与先证者血象关系远近分为3组,分别为同胞组(61例)、子代及亲代组(26例)、三级亲属组(82例),另设糖尿病家族中非血缘关系的非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78例),观察各组的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结果:同胞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同胞组收缩压高于三级亲属组,但与子代及亲代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同胞组与子代及亲代组之间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同胞组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三级亲属组(q=4、75,P&;lt;0.05)。同胞组与正常对照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同胞组三酰甘油[(1.74&;#177;0.69)m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1.47&;#177;0.89)mmol/L](q=5.43.P&;lt;0.01)。各组间空腹血糖及负荷后血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同胞组空腹胰岛素[(14.67&;#177;11.88)m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62&;#177;6.79)mmol/L](q=7.97,P&;lt;0.01);同胞组和子代及亲代组的负荷后胰岛素水平相同,但显著高于三级亲属组(q=5.35.P&;lt;0.01)。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中,同胞相对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且这些人群中三酰甘油、腰臀比、体质量指数、空服胰岛素、负荷后胰岛素是相对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脂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21个。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选先证者和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配偶(n=68)。②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n=83)。③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组(n=26)。④新诊断糖尿病组(n=15)。⑤糖尿病组(n=48)。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一级亲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水平[(1.77&;#177;0.83),(3.06&;#177;2.91),(2.01&;#177;1.26)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177;0.52)mmol/L](P&;lt;0.05~0.01)。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P&;lt;0.05)。新诊断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和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和新诊断糖尿病组总胆固醇、LDL-C高于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糖尿病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P&;lt;0.01)。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糖尿病家系成员在正常糖代谢状态下已存在血脂紊乱,表现为三酰甘油升高;当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血脂变化为三酰甘油、LDL—C、总胆固醇均升高。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方法:测定2000-05/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4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及C-肽,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不合并高血压组的空腹胰岛素(fastmg insulin,FINS)、C-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ISI与FINS(r=-0.82~-0.71,P&;lt;0.001),C-肽(r=-0.55~-0.53,P&;lt;0.01),ApoB(r=-0.46~-0.45.P&;lt;0.05)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0.56~-0.58,P&;lt;0.01)呈显著负相关,与HDL(r=0.50~0.55,P&;lt;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