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克非  曹建林 《软件》2009,(6):40-43
建筑智能化应用是GEFanUC刚刚进入的崭新领域。针对民用领域的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提出基于GE Proficy产品的解决方案框架。解决方案在满足实现楼宇设备、系统自动化运行要求的基础上,高度集成楼宇控制自动化体系、第三方集成系统体系、综合性安全防范体系等内容,实现整个建筑的高度集成化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建筑智能化技术中的楼字自控系统;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楼宇自控系统中的智能控制及仿真;智能建筑中的安防系统;现代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现代建筑中的综合布线和建筑智能化信息化的关系;现代建筑信息化技术中的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大多数建筑楼宇系统设备繁多,且维护管理非常复朵,提出了智能化大厦的总体方案,对建筑楼宇的设计改造,减少重复布线,减少能耗,充分发挥建筑楼宇的设备功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建筑楼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兴起。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大楼的设备设施向着追求舒豪华和设备复杂化,多样化发展,要管理协调好大楼内各个系统的设备运行,将大楼内各种设备集中监控、统一调度,就必须给大楼增添一个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这就是智能型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本文介绍的是采用 Honeywell Excel 500型控制器为基础的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4.
引言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结构三大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组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楼宇控制系统正在不断地完善,系统越来越复杂,人们对楼宇的自动化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整个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胜大厦,坐落于山东省东营市西城区,总建筑面积51700m^2,建筑高度99.7m,建筑层数地上26层,地下2层,室外庭院面积22000m^2,是一座集酒店、办公、商务、娱乐、宾馆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建筑。东胜大厦楼宇自控系统采用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为大厦提供的最新的S600APOGEE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东胜大厦的整体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将大厦内制冷站、供热站、空调、新风机组、公共区照明部分、给排水、送排凤等系统纳入大厦自动化管理系统。S600APOGEE是以集散理论为基础的成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它具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扩展方便、软件优化设备运行、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中,通过对建筑建设及运营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为大众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楼宇智能化技术是现阶段建筑行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运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针对此,以办公楼楼宇智能化设计原则为切入点,提出办公楼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系统功能。阐述办公楼楼宇智能化自控网络及硬件设施配置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声音     
申万研究: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日前在申银万国2009下半年投资中国论坛上发表的《2009下半年建筑节能行业投资策略》强调,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申万研究认为,建筑节能已日趋成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其核心业务是建筑电气节能改造。建筑智能化实质是建筑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是在土建系统、装修系统和电气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增加的信息化楼宇控制系统。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  相似文献   

8.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充分适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三大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本文将对智能化建筑的通信集成系统的相关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基于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体系构成,重点阐述智能化背景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基本概念、构成、功能及通讯网络,并给出必要的实例。同时对智能建筑及其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楼宇自动化系统与Lon Works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志浩  徐安东  马欣 《自动化仪表》1999,20(5):38-40,44
建筑物的智能化往往是从楼宇自动化开始的,它利用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各种楼宇及动力设备的自动监控、信息资源的管理、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因此,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作为智能建筑物的必备要素之一,在现代化智能建筑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建筑包含建筑的自动化系统、火灾防控报警系统和通信连接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在建筑中的应用展现建筑的现代化、经济化的要求。本文简单阐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下智能化建筑的建设理念,充分表现科技在智能化建筑中的管理、维护和系统监控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办公楼宇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例偏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智能化办公楼宇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办公楼宇的智能化十分重要.文中从智能化系统集成应用的角度分析了智能化在办公楼宇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楼宇自控系统已经成为了大型建筑的必备系统。据统计,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部分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左右,远远高于建筑的其他部分;安装了楼宇自控系统的建筑运行费用和能耗比常规建筑低15%~30%,而售房率和出租率则比常规建筑高出约15%。因此,结合建筑物的实际需求,有目的的安装楼宇自控系统对降低建筑物的使用、管理和维护费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技术的发展,要求自动化技术提高在建筑工程中得以运用,以提高建筑功能和建筑的舒适性.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引用,其已经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楼宇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方面运用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介绍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计算机在我国楼宇智能化的应用现状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机场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实现难度远远高于普通建筑智能化的难度。文章详细介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在性能、功能、集成各方面的要求,系统分析了管理系统与各弱电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方式,并阐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机场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对今后的大型建筑智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及工作的建筑物也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这使《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在智能化楼宇中得到了高速发展和应用,其技术与建筑工程和通信工程的相互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布线系统和房屋建筑彼此结合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综合布线系统决定着智能化建筑能否达到预期的建造目标,能否更好的实现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楼宇自动化系统对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监控。本文通过广州某高尚住宅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介绍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楼宇自动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于建军 《福建电脑》2013,29(3):107+135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信息通道的设施,关系到楼宇智能化水平及运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楼宇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范围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发展中,智能建筑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的结果.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随之出现,该种建筑主要将通信技术作为基础,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使其重要的表现,这会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智能建筑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化建筑监控设备系统的运用展开深入剖析,旨在确保智能化建筑监控设备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智能楼宇是楼宇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于节能环保等理念的要求,建筑物的智能化越来越流行。智能楼宇化已成为新世纪建筑的必要条件。而作为在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与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IBMS),其设计与实现,尤其是对用户界面的设计将会给用户带来方便、直观的体验。该文对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3D展示界面技术进行了研究,叙述了智能楼宇物体信息展示的方案设计,并详细阐述了智能楼宇三维地图暨报警可视化的实现步骤。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irrlicht引擎编写程序控制场景展示,3DS Max制作仿真模型的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维仿真模型制作、用户界面设计、双显示屏展示系统设计、智能楼宇展示逻辑控制模块设计、静态物体信息展示模块设计和报警信息展示模块设计六个部分。在该文设计方案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实现和测试。还进行了一些优化权衡与选择,使用户对本系统的使用更加方便。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同时,并考虑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为该系统今后与IBMS连接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