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可能对病人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68例诊断心力衰竭并出院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病人出院前进行数据采集,应用微型营养评估法对病人进行完整的营养评估,将病人分为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组.用Cox回归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为心肌缺血(42%),14.13%病人存在营养不良,59.78%的病人存在潜在营养不良,26.09%的病人营养良好;平均随访25个月,3组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75.8%、34.7%和17.6% (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营养不良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OR=6.25,95%可信区间为3.03~12.87).[结论]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是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术前营养评估结果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25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325例病人中,营养正常病人119例(36. 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病人144例(44. 3%),营养不良病人62例(19. 1%)。营养正常病人中13例病人发生谵妄,在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病人中41例病人发生谵妄,营养不良病人中28例病人发生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73岁(HR=1. 830)、MMSE评分23分(HR=2. 016)、有痴呆史(HR=6. 578)、有糖尿病史(HR=2. 78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HR=5. 278)、营养不良(HR=3. 505)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0. 858,95%CI(0. 668,0. 925),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结论]根据术前营养评估结果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Nomogram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态及其与出院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单节段OVCFs病人108例。应用迷你营养评估简表(MNA-SF)评估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营养状态;采用Barthel指数(BI指数)评估出院后1个月的ADL。[结果]入院时MNA-SF评分显示,营养正常14例(13.0%),有营养风险55例(50.9%),营养不良39例(36.1%)。出院后1个月MNA-SF评分显示,营养正常13例(12.0%),有营养风险58例(53.7%),营养不良37例(34.3%)。入院时MNA-SF评分与入院时年龄、体重、体质指数(BMI)、握力、小腿围(CC)、步态训练开始时的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分,出院后1个月的BI指数、体重、BMI、握力、CC显著相关(P0.05)。出院后1个月病人的体重、BMI、CC值均低于入院时(P0.05)。年龄、CC下降率、出院后1个月MNA-SF评分是影响BI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OVCFs病人的营养状态较差,可能通过增加肌肉萎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来进一步降低ADL,应早期对OVCFs病人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对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的营养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MNA和传统营养评价指标同时对94例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营养评估。[结果]消化系统肿瘤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5%,潜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4%,营养正常者为18.1%;年龄、牙齿状况和疾病分期是影响老年人营养的重要因素;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67)。[结论]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MNA是一种可靠、快捷、简便的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易营养评估精法(MNA-SF)在65岁及以上老年病人营养筛查中的应用及营养干预。[方法]定点随机抽取65岁及以上老年病人200例,入院时应用MNA-SF评估筛查表将病人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3个级别,并针对不同营养级别的病人予以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病人MNA-SF评分及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结果]干预后营养良好病人例数明显增多,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病人例数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老年病人干预后血红蛋白值及白蛋白值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运用MNA-SF对老年病人进行营养筛查后,可以早发现营养问题,早期进行干预,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期间的动态营养评估方案,对营养评估与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改善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提供护理实践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MUST)、营养摄入调查等对104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动态评估。[结果]与入院时相比,病人出院时前清蛋白(PA)下降(P0.05);病人住院期间总的营养支持率为33.6%,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病人ICU住院时间(P0.05);病人日均营养摄入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病人营养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能量与蛋白质的摄入不足。[结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问题突出,应积极给予营养状况评估及合理营养干预。出院时,也应注重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为病人的延续性院后营养照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护患对肺癌病人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差异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应用病人基本资料问卷和病人出院准备度量表,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12例出院前4h的肺癌病人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护士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对212例肺癌病人的责任护士进行调查,对护患出院准备度评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护患对肺癌病人出院准备度评分总分分别为(173.65±22.64)分、(165.48±29.08)分,护患对肺癌病人出院准备度总分、病人自身状况和疾病知识维度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病人的婚姻状况(P0.001)、护士学历(P0.001)与职称(P0.05)对护患出院准备度评分差异有影响。[结论]护患对肺癌病人出院准备度评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但存在差异,病人婚姻状况、护士学历以及护士职称是护患出院准备度评估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癌症共病病人的营养不良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老年癌症共病病人316例,应用病人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G-SGA)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应用住院病人焦虑抑郁量表对病人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饮食相关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316例老年癌症共病病人PG-SGA评分(6. 51±5. 26)分,其中47例(14. 9%)病人营养状况良好,269例(85. 1%)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状态的因素有癌症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白蛋白和抑郁情绪。[结论]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是否有助于预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住院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连续入院的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ADHF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GNRI92分被定义为营养不良。主要观察终点是比较低GNRI(92分)组和高GNRI(≥92分)组2年内全因死亡。结果 47.67%的患者GNRI92分,与GNRI≥92组比较,GNRI92组体质指数(BMI)显著降低[(24.22±4.68)kg/m~2比(18.53±2.52) kg/m~2,P0.01]; 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NRI92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GNRI≥92组(HR=2.667,95%CI:1.527~4.65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低GNRI(HR=0.947;95%CI:0.920~0.975,P0.001)和年龄(HR=1.064;95%CI:1.026~1.012,P0.001),是全因死亡率的强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出院时应用GNRI进行营养评估有助于预测老年ADHF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院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7 319例,分析影响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心肌梗死、肺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肺心病、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是影响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 d死亡率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疾病并存对于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进杰 《全科护理》2022,20(7):889-89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不良早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医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NA-SF)评分结果分为营养正常组(n=67)和营养不良组(n=6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营养不良预测因素进行筛选,并建立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对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进行预测,另选取同时期医院收治的85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对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水肿、吸烟、C反应蛋白、贫血以及总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不良存在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水肿以及C反应蛋白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病人的年龄(X1)、吸烟(X2)、水肿(X3)以及C反应蛋白(X4)作为协变量,得出风险模型:P=1/[1+e-(4.776+0.561×X1+1.884×X2+1.756×X3+1.173×X4)]。ROC曲线结果分析,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73,敏感度为75.86%,特异度为97.09%,95%CI为[0.786,0.952],最佳临界值为0.514。85例病人验证该风险模型的准确度为88.24%(75/85)。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识别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不良高风险病人,从而为及早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影响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加重的危险因素,据此制定相关预防性护理策略。[结果]共有43例病情加重,病情加重者构成比为27.04%;病情加重者年龄≥80岁、呼吸道感染、用药不当、合并心律失常、遭受重大打击、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均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病情加重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需要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才能保证此类病人的病情得到理想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主观全面评价(SGA)和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营养状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收集病人一般信息,应用NRS2002和SGA对537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营养筛查或评估,MNA-SF对其中18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生化指标检测,分析3种营养评估方法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与中年2型糖尿病病人比较,身高、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均降低(P0.05),而尿素氮(BUN)、肌酐(Cr)增加明显(P0.05);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体重、清蛋白(ALB)、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降低明显(P0.05),而女性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小腿围(LC)明显降低(P0.05)。依据体质指数(BMI)判断标准,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构成比分别为3.0%、42.7%、21.4%;根据SGA评估结果,营养不良的病人占9.9%;依据NRS2002,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占16.8%;根据MNA-SF评估,存在营养不良的病人占19.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人群中,NRS2002、SGA及MNA-SF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NRS2002、SGA和MNA-SF均与体重、BMI、腰围(WC)、LC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人中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较高,应用NRS2002、SGA和MNA-SF营养筛查或评估时应结合性别、年龄、人体测量及血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的现状并分析。[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11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其进行营养状况测评,通过质性访谈了解食管癌病人出院后30d的饮食现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第30天本组病人中营养正常43例(36.13%),轻-中度营养不良64例(53.78%),重度营养不良病人12例(10.08%),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与病人出院后的饮食情况有关。[结论]食管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堪忧,病人及家属缺乏对术后营养照护及评价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约 6 0 %发生营养不良 ,且已证明营养不良是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 。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摄入量不足、消耗量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2 ] 。 2 0 0 0年 11~ 12月对我院收治的 6 0例COPD病人进行营养分析 ,对其出院之后的稳定期实施营养干预。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 6 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6 6岁 ,病史 2 0~ 5 0a ,急性发作 1~ 4次 /a ,住院时间 19~71d。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OPD诊断分级标准[3] 。体重、体重指数 (…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对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的营养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MNA和传统营养评价指标同时对94例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营养评估。[结果]消化系统肿瘤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5%,潜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4%,营养正常者为18.1%;年龄、牙齿状况和疾病分期是影响老年人营养的重要因素;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67)。[结论]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MNA是一种可靠、快捷、简便的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许义  任凯  汪小华  仇静波 《护理研究》2013,27(14):1319-13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便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某院心内科ACS病人106例,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评估病人便秘发生率,并将可能引起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引起ACS病人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6例ACS病人中便秘发生率为36.8%。单因素分析提示,引起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分别是抑郁、对ACS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对ACS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是引起病人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对ACS病人心理状况和冠心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评估,为预防便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病人营养状态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资料调查表和病人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对75例病人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9.3%,其中33.3%的病人存在饮食问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前清蛋白(PAB)、PG-SGA评分、移植前缓解情况与住院时间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只有PG-SGA评分纳入回归方程。[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不良的营养状态能够延长住院时间;临床医务人员应注重加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估,必要时给予积极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主观全面营养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姣花  谭翠莲  黄海燕  孙新 《护理研究》2006,20(22):2023-2024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在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SGA和血清清蛋白(ALB)营养评价法对151例胃癌及大肠癌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GA及ALB营养评价法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5.0%及43.7%;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及48.3%。营养良好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4.8%,而营养不良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法简便易行,可早期发现病人营养不良,适合于胃癌及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评价;病人营养状况可作为胃及大肠癌病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握力在晚期肺癌病人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晚期肺癌病人112例,进行一般资料收集、营养状况评估及握力、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测量,分析影响握力的相关因素及握力在营养不良评价中的临界值。[结果]晚期肺癌病人营养不良(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量表评分≥4分)的发生率为64. 3%;营养不良组晚期肺癌病人体重、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均低于营养良好组病人(P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握力与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 05),握力与营养状况呈负相关(P0. 05)。握力预测营养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0. 7(P0. 05),男性握力26. 2 kg、女性握力17. 8 kg时,可判定病人出现营养不良,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5. 2%、76. 9%,特异性分别为61. 5%、70. 0%。[结论]握力测量操作简单,可作为晚期肺癌病人营养状况的快速评估工具,及早筛查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