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新护士实施母亲角色体验式培训的效果.[方法]2010年分配至儿科的2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2011年分配至儿科的45名新护士为观察组,采用母亲角色体验式培训,即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增加母亲角色体验内容,包括编写体验案例、情景模拟、举办座谈会、与母亲进行情感交流等.统计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实施母亲角色体验可提升新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使其尽快掌握儿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方法]将招聘入院的新护士分为两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毕业的新护士45人为观察组,实施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方法,采取儿科5个科室的岗位培训、导师一对一培训、理论授课、操作培训及统一考核。2007年7月—2010年7月新毕业儿科护士39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为期1年的新护士培训方法,由护理部组织集中授课、操作示范、练习及考核。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为(87.32±3.27)分,操作成绩为(89.78±2.99)分,综合测评成绩为(34.16±1.8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能有效提升理论知识、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有利于新护士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儿科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色体验法在新入职护士入院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8名新入职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实验组采用角色体验法进行培训。统计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入院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新护士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角色体验法培训新入职护士,可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孙俭凤  梁华  陆采纳  吴文卉 《全科护理》2020,18(25):3416-3418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某院新生儿科进修的40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试成绩、自我导向能力及对岗前培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成绩、复苏操作技能成绩、气管插管技能成绩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及自我导向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儿科护士的自我导向能力,从而提高新生儿科护士复苏操作水平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培训手册进行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及其在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50名儿科新护士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按照《儿科新护士培训手册》实施多导师带教、分阶段培训、多形式教学和阶段考核,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培训前、后护理部考核成绩,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团队满意度及新护士自我满意度。结果:护理部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团队满意度及新护士自我满意度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培训手册实施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工作能力,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使其快速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性培训方案在新聘用护士培训需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1名新聘用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方案;将2015年64名新聘用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调查问卷,根据结果制订并实施针对性培训方案。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需求程度前5位:急救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法律知识、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聘用护士实施针对性培训方案,可明显提高护士理论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规范培训对儿科新护士自我以及医护团队满意度的影响,为儿科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50名新护士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应用儿科新护士培训手册进行规范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培训。培训结束后使用自编问卷对两组新护士进行自我评满意度和团队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护理团队对新护士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评价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急协作能力、操作技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团队对干预组新护士工作质量、团队协作能力满意度评价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护士自我满意度评价中沟通水平及应急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培训可提高新护士工作质量,提高团队对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团队凝聚力,降低护理风险,满足儿科护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端模拟技术在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名新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示范加练习法,实验组采用高端模拟一体化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并了解护士对两种不同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综合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开展高端模拟一体化培训可提高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缩短临床适应期,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利 《全科护理》2016,(27):2904-2907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结合PDCA循环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目标教学法结合PDCA循环模式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普内科34名新护士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等培训,并将培训后的成绩与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行常规培训的35名新护士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目标教学法结合PDCA循环后,新护士基础理论考试成绩44.823 5分±3.777 6分,基本技能操作考试成绩45.705 9分±3.904 3分,晨间交班考试成绩91.764 7分±3.939 3分,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成绩95.294 1分±3.2708分,病人满意度调查成绩94.50分±2.699 6分,各项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培训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结合PDCA循环对新护士进行培训,促使新护士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等能在短时间内得以全面提高,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情境模拟训练在新入职护士简易呼吸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0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应用情境化培训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操作合格率、满意度以及主观感受。[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操作合格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主观感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入职护士应用情境模拟方法进行简易呼吸囊培训,可提高培训考核成绩,培养新入职护士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对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口腔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室在门诊带教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新入职护士16名,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口腔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示教室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在进入科室2周后,医生对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对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口腔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示教室,能够让新入职护士理论知识更为系统化,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新入职护士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720例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70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罗森塔尔效应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新招聘的96名新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培训时注意罗森塔尔效应,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进行新护士满意度问卷调查,3个月后对新护士所在科室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护士礼仪规范、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主观能动性、护患关系、稳定性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所在科室护士长的评价较好。[结论]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新护士培训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7月入职的新护士78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培训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培训方法的指引下结合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进行临床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专科操作考核评分、科室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利于新护士掌握专科护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新入职护士38名设为对照组,2016年8月新入职护士36名设为观察组。两组新入职护士均接受为期两周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岗前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培训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模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考核成绩,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移动学习下翻转课堂对儿科心脏监护室(CICU)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方法]将全科58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定期PPT授课,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对护士进行专科培训。[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移动学习下翻转课堂能更好地提高护士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更短的时间里培训出优秀的专科护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课教学在新护士临床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新入职护士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通过微课教学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比较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教学在新护士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新护士的操作规范性及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肿瘤科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入科的30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化操作培训模式;将2015年7月入科的3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进行培训。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对培训方法的评价及患者对两组护士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对培训方法的评价及患者对新护士操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翻转课堂能激发新护士主观能动性,增强培训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赵嘉  李小芒  蒋瑞兰 《护理研究》2012,26(22):2094-2095
[目的]探讨高端模拟技术在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名新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示范加练习法,实验组采用高端模拟一体化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并了解护士对两种不同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综合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开展高端模拟一体化培训可提高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缩短临床适应期,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新护士培养中的作用,为临床新护士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年至2012年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的新护士79名分成实验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实验组护士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岗前培训2个月.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岗前培训2个月.对2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舒适护理方面,实验组在生理舒适及心理舒适两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体验式教学的认同度较高.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新护士掌握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ICU新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同时可以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