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盐城市亭湖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盐城市亭湖区小学297名二年级学生和312名五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和口腔卫生状况检查.[结果]市区小学生对于口腔疾病自我诊断、牙菌斑致牙病、刷牙控制菌斑和预防龋齿基本方法这4项口腔卫生的知晓情况明显好于乡村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小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都明显好于乡村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照护者跟踪式口腔健康教育对混合牙列期儿童口腔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共90名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5人。于2015年4月—2016年10月,给予试验组基于照护者的跟踪式口腔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常规口腔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后1个月收集研究对象资料。[结果]对全程参与研究者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42人,对照组44人。两组儿童、照护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儿童简化口腔卫生指数低于基线,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口腔知识、行为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照护者口腔知识、自身口腔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态度优于对照组照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照护者跟踪式口腔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升儿童、照护者口腔知识及改善其口腔行为,并能改善照护者对待儿童口腔健康态度,进一步证明了照护者在儿童口腔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薇  刘洪  严俊  乘红 《护理研究》2015,(2):220-222
[目的]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方法]将400名12岁小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的龋病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和牙龈指数(GI)等口腔卫生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CI-S和GI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对刷牙能预防牙龈疾病、甜食能导致龋坏、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病的认知率高于干预前。[结论]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提升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109-3111
目的探究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共计240例,对所有纳入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干预前后均予以问卷调查,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后幼儿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认知及行为依从性为97.50%,高于干预前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能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情况,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口腔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复诊率、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增加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的口腔卫生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丹  邢琰  陈长香 《护理研究》2009,(11):3044-3045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石家庄市小学生不良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调查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小学生没有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的比例占52.1%、11.8%,错误使用含氟牙膏剂量的占69.8%、11.0%,新牙刷在沸水浸泡中的占60.6%、6.8%,甜点代替正餐占51.0%、10.1%等。干预前后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对纠正小学生错误的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有积极作用,应在学校大力开展常规口腔卫生教育课。  相似文献   

7.
李丹  邢琰  陈长香 《护理研究》2009,23(33):3044-3045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石家庄市小学生不良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调查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小学生没有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的比例占52.1%、11.8%,错误使用含氟牙膏剂量的占69.8%、11.0%,新牙刷在沸水浸泡中的占60.6%、6.8%,甜点代替正餐占51.0%、10.1%等.干预前后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对纠正小学生错误的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有积极作用,应在学校大力开展常规口腔卫生教育课.  相似文献   

8.
陈静  王秀兰 《护理研究》2006,20(6):1444-1446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26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间比较,高中组学生的知识、态度以及总得分均高于初中组学生(P〈0.05),而行为方面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男生和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及职业均不是影响相关知识和总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中学生存在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需求,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教育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郊小学生性生殖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小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和社区科学、系统开展小学生性生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福州市某城郊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57名学生为干预对象,进行为期5个月的性生殖健康教育,采用《小学生性生殖知识测试问卷》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小学生对性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性保健、性心理、性疾病的知识需求量较干预前增加,80%以上的小学生期望性生殖知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校教师和父母。[结论]小学生的性生殖知识知晓率低,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性生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性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王文慧  王晶晶 《全科护理》2011,9(26):2351-2353
[目的]了解低年级小学生自行车行驶行为习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制作出适合该群体的自行车安全教育手册。[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学习健康教育手册前、后对40名1年级、2年级小学生进行自行车行车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并对40名小学生及40名学生家长从手册的内容、信息表达、版面、实用性、便携性等5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和评价,通过访谈调查小学生及学生家长通过手册接受安全教育的意愿。[结果]40名小学生学习健康教育手册前、后对自行车安全行驶知识问卷作答的得分为78.70分±6.37分和88.95分±3.0 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与家长对手册的内容、信息表达、版面、实用性、便携性等5个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的小学生表示非常愿意认真学习安全教育手册,100%的小学生表示愿意将手册推荐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100%的家长愿意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学习自行车安全教育手册。[结论]小学生自行车安全教育手册能反映出低年级小学生行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给出正确的指导,满足低年级小学生对自行车安全行车知识的学习需求和家长指导小学生形成自行车行驶安全行为的需求,手册应在学校、社区和家庭健康教育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红梅  张莉 《全科护理》2013,11(8):756-757
[目的]调查种植义齿修复病人的口腔状况,为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已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时间1年内的100例病人进行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并给予持续健康教育。[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病人口腔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P<0.01)。[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使病人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幼儿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的影响,优化传统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方法]选取沧州市区4所幼儿园330名3岁~4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2所幼儿园168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干预组,实施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另2所幼儿园162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追踪调查2年后两组儿童患龋病率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情况。[结果]2年后干预组儿童患龋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黄鸿峰  张旋 《护理研究》2014,(1):243-245
[目的]了解城郊小学生性生殖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小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和社区科学、系统开展小学生性生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福州市某城郊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57名学生为干预对象,进行为期5个月的性生殖健康教育,采用《小学生性生殖知识测试问卷》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小学生对性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性保健、性心理、性疾病的知识需求量较干预前增加,80%以上的小学生期望性生殖知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校教师和父母.[结论]小学生的性生殖知识知晓率低,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性生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性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型对牙周病病人健康行为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5月在我院就诊的340例牙周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牙周病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常规牙周病治疗和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口腔健康行为管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牙周病病人行为改变阶段、口腔健康行为管理水平、口腔卫生指数。[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牙周病病人行为改变阶段明显前移,口腔健康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卫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牙周病病人口腔健康管理水平,对于牙周病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考学生牙周状况与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调查表,对1667例高考学生牙周状况与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专科检查.结果 20.6%有刷牙出血,83.7%每天刷牙2次以上,28.8%每次刷牙3分钟以上,82.8%愿意接受口腔卫生教育,仅17.7%学校开展口腔卫生教育.牙周状况:牙龈指数1.134,简化牙石指数0.947,简化软垢指数1.25.结论 加强学校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口腔卫生观念,提高口腔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与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及教育后3个月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及口腔卫生水平。结果教育前两组口腔保健自我管理效能及口腔卫生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评分及口腔卫生状况均较教育前有所改善(P<0.05),且教育后观察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7.
陈静  王秀兰 《护理研究》2006,20(16):1444-1446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26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间比较,高中组学生的知识、态度以及总得分均高于初中组学生(P<0.05),而行为方面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男生和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及职业均不是影响相关知识和总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中学生存在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需求,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教育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班学生共150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各50人,通过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教育效果。结果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在教育前3组差异无显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性(t=9.38~24.14,P〈0.001),空白对照组调查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0.07、0.38,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差异无显著性(q=1.51、1.82,P〉0.05)。结论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这项工作有效、经济、广泛、持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满意度的影响,为建立高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和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本社区老年人2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采用PBL健康教育模式;主要评估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状况、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心理平衡、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和不滥用药物行为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和满意度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躯体感觉、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健康认识等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提高老年人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人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5例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青少年病人随机分为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强化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口腔健康教育,首次强化组仅在初诊时接受强化口腔健康教育。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结果]治疗前3组PLI最高的均为16牙,最低的是21牙。矫治1个月、6个月后强化组、首次强化组PLI显著下降;对照组PLI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同一治疗时间点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宣教可改善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人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