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透刺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1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林芳  薛丽花 《陕西中医》2007,28(7):894-895
目的:探索针刺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察组121例,采用“后溪”透刺“合谷”穴配合患者主动运动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针法,并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后溪”透刺“合谷”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受体位限制,见效快,在改善症状和缩短疗程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运用推拿联合后溪透刺合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加合谷后溪透刺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情况、肩关节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愈显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合透刺的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在临床疗效、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推拿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治疗肩胛提肌劳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疗效。方法:40例肩胛提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独刺组和对照组各20例,独刺组针刺肩胛提肌劳损所在侧的后溪穴,并配合颈椎各方向活动和颈肩部龟缩运动,对照组穴位指压肩胛提肌走行部位的阿是穴,VA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变化及疗效。结果:独刺组5次内治愈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治疗后独刺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独刺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及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及90%(P〈0.05)。结论: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能有效缓解肩胛提肌劳损的疼痛,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针刀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合谷刺法治疗,1周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两周后比较两组的VAS疼痛评分以及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VAS疼痛平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合谷刺法治疗肩背部筋膜炎能够较好地松解粘连、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症状,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乔咏雪  王伟志 《河南中医》2014,(7):1281-1282
目的:观察透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握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手握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透刺后溪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握固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卿鹏  胡静 《上海针灸杂志》2013,(10):855-856
目的 观察肩三针温针灸配合远端穴位透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5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肩三针温针灸配合远端穴位透刺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 经过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三针温针灸配合远端穴位透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较电针疗法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谷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合谷刺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谷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脐下透刺法配合回旋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脐下透刺法配合回旋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回旋灸(操作同治疗组)治疗.两组均治疗6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脐下透刺法配合回旋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将212例确诊为急性腰扭伤的患者按纳入标准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单纯后溪透合谷针刺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7%,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运动组(针刺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5.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有效及治愈的治疗次数有显著差异(均P〈0.05),表明针刺运动针法见效、治愈都较快。结论后溪透合谷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取穴少,疗效显著的特点,若治疗中辅以腰部活动可使疗效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按摩与传统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透刺滞针配按摩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滞针配按摩治疗陈旧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及HRV转阴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HR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HRV转阴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范亚丽 《世界中医药》2014,9(2):193-19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近期疗效和远期复发率。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化火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阴虚火旺、痰瘀凝结者用知柏地黄丸合消瘰丸加减,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者予以生脉散、二至丸合消瘰丸加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12%、88.24%,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治疗3个月起,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T3、TT4、FT3、FT4和TRAb均降低,TSH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88%、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临床痊愈患者中,治疗组复发6例,复发率40.00%,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60.00%。结论:甲巯咪唑联合中药辨证论治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按压合谷列缺穴辅助治疗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住院顺序选取126例发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均行常规治疗,实验组于常规治疗发热的基础上开展按压合谷列缺穴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发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0.5h内,组间体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后,实验组患者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按压合谷列缺穴辅助治疗,能够提高发热治疗效果,及早达到降温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87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07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P&lt;0.05)。结论:中风偏瘫应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辨证配合穴位磁贴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及中医证候疗效,为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将2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辨证配合涌泉穴位磁贴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评价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辨证配合穴位磁贴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并具有协同增效降压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动力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60例胃动力不足患者,中医诊断为痞满病,以上60例患者根据入院单双编号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给予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对比疗效和相关症状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结果:从两组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来看,两组患者在胃脘痞满、腹胀早饱、嗳气呃逆、大便溏稀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情况来看,两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能够有效的促进胃排空,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胃动力不足有着良好的疗效,相较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明显更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气祛风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2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补气祛风汤为主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纳口服,均治疗28d为1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41例中,临床治愈20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41例中,临床治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37%。两组疗效比较有差异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祛风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给予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44例单用美沙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 IL -1、IL -8、TNF -α、Fib、MPV 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两组患者血清 IL -1、IL -8、TNF -α、Fib、MPV 均显著下降(均 P <0.05)。试验组治疗后的 IL -1、IL -8、TNF -α、Fib、MPV 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1.8%,Mann -Whitney U 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固定牵拉滞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给予"马氏"特色牵拉滞针法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x2=2.381,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4.0%,高于对照组56.0%(x2=4.667,P<0.05)。结论:固定牵拉滞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强,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