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检测疑似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的浓度,探讨这些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选取新津县人民医院内科因胸痛收治的怀疑心梗的病人60例,在胸痛发作后入院时采静脉血1次,采血后立即分离出血清并进行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按WHO标准分为AMI组和非AMI对照组。(2)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TnI和Mb则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BECKMAN COUL TER ACCESS2。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MI组血清CK-MB、cTnI、Mb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2)CK-MB的特异性为71.62%,敏感性为89.24%;cTnI的特异性为96.21%,敏感性为85.62%;Mb的特异性为94.32%,敏感性为86.21%。结论:(1)AMI组血清CK-MB、cTnI、Mb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2)在常见心肌标志物中,cTnI对AMI的诊断特异性最高,而敏感性则是CK-MB最高,Mb是AMI发生后最早的可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院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2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有显著差异(P〈0.05);4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CK-MB有显著差异(P〈0.05);8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CK-MB、cTnI有显著差异(P〈0.05).cTnI+Myo+CK-MB 2项或3项联合检测,更能提高特异性,cTnI +Myo+CK-MB在4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4.26%(27/61),90.16%(55/61),8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具有很高的诊断率.结论:联合监测Myo、cTnI、CK-MB可提高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对再梗死发生、预后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清肌钙蛋白T与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cTnI,同时采用宝灵曼快速定性分析法定性检测cTnT。共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7例,42例健康对照者。结果: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均数在AMI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定性检测发现AMI组发病4h后血清肌钙蛋白T(cTaT)有36例阳性,阳性率约63.2%,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此时血清CK及CK-MB未见异常。结论: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肌钙蛋白I(cTnI)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度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248例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有74例合并心肌损伤。再选取同时段100名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查,比较入选者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 TnI)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Hs-CRP、cTnI以及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肌损伤患儿Hs-CRP、cTnI以及CK-MB均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肌损伤的患儿(P0.05);Hs-CRP、cTnI对于心肌损伤的敏感度要高于CK-MB(P0.05),而cTnI对于心肌损伤的敏感度要高于Hs-CRP(P0.05)。结论 Hs-CRP、cTnI以及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术(RFCA)对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 对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 12 h采集外周静脉血,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2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Mb、cTnI、CK-MB.结果 与术前相比,Mb、CK-MB于术后12 h均增高(P〈 0.05);cTnI于术后12 h明显增高(P〈0.01).结论 RFCA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同时,会引起心肌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Mb、cTnI、CK-MB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影响因素与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呈正相关,与放电能量及阻抗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在入院及时,发病后5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病愈出院时检测286例急性心肌损伤患者的Mb、CK-MB、CTnT。结果:Mb在发病3小时内增高,持续24小时,CK-MB和CTnT在发病5小时增高,持续48小时以上。结论:Mb、CK-MB和CTnT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0例正常对照和76例AMI患者在发病0~3h,4~6h时,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比较分析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H-FABP在发病0~3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96.0%,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92.0%,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化学发光法检测80例AMI患者(实验组),血清CK—MB、cTnI、Mb,并与80例非AMI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CK—MB、cTnI、M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K—MB诊断AMI的特异性为71.62%,敏感性为89.24%;cTnI的特异性为96.21%,敏感性为85.62%;Mb的特异性为94.32%,敏感性为86.21%。结论:联合检测CK—MB、eTnI、Mb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于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nI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敏感度高于CK—MB;cTnI窗口时间明显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CK—MB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心肌炎有重要意义,且cTnI测定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心肌酶、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40例。检测其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小时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等血清心肌酶学标记物,且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的差异。结果:SAP组皆有心肌酶LDH、CK、CK-MB及HBD异常,与MAP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部分有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少数表现为ST-T改变及左前分支阻滞等,且MAP与SAP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AP严重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在心肌损伤的检测指标中,心电图的变化缺乏特异性,而心肌酶异常则可提示AP的早期心肌损伤,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非AMI患者的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CK-MB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AMI组和UA组各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cTnT、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一致(P〉0.05),而均高于CK-MB(P〈0.01).通过利用肌钙蛋白T正常值的临界值作为诊断标准,预防11例MACE的发生.肌钙蛋白T升高至临界值时,可以提示心肌损伤(调整后的OR值:4.6,P=0.039),在随访的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调整后的OR值:11.10,P<0.0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采用肌钙蛋白T临界值,可以降低"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于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查体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敏感度高于CK-MB;cTnI窗口时间明显高于CK-MB。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血清cTnI、CK-MB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心肌炎有重要意义,且cTnI测定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CB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IMA水平及联合检测IMA、CK、CK-MB、cTnI、LDH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3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8例,另选1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抽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组患者中IM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MA水平以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最高。各种心肌酶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性分别为:IMA88%、CK22%、CK-MB20%、cTnI32%、LDH28%;CK、CK-MB、cTnI、LDH,四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52%;五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可达92%。结论:IMA在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ACB法检测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明显优于其他传统酶类,联合检测则大大提高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确诊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和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HPH患儿作为实验组,并与同期入院的非缺氧和心肌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d和第7d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和血清肌钙蛋白(cTnI),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氧分压(Pa02),三尖辨返流压差法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比较两组患儿心肌酶谱、cTnI与PaO2及PASP之间的关系。结果:第1d时实验组LDH、CK、CK-MB、a-HBDH、cT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第1d实验组PASP显著低于对照组,Pa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d时实验组PaO与CK-MB、cTnI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CK-MB和cTnl与PASP呈明显正相关,与Pa02呈明显负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HPH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于手足VI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查体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nI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敏感度高于CK—MB;cTnI窗口时间明显高于CK—MB。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血清cTnI、CK—MB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心肌炎有重要意义,且cTnI测定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作为观察组,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于发病后4h取血,以后每4h取血1次,24h后每天取血1次,直至7d。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比较这3项指标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的cTnI、Myo以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Myo、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7%、90.0%、80.0%;特异性分别为96.9%、85.4%、94.8%。结论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的值均明显升高,3项指标对AMI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以cTnI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院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2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有显著差异(P<0.05);4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CK-MB有显著差异(P<0.05);8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CK-MB、cTnI有显著差异(P<0.05).cTnI+Myo+CK-MB 2项或3项联合检测,更能提高特异性,cTnI +Myo+CK-MB在4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4.26%(27/61),90.16%(55/61),8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具有很高的诊断率.结论:联合监测Myo、cTnI、CK-MB可提高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对再梗死发生、预后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包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与ST段抬高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81例急性心包炎患者血清cTnI浓度,其中cTnI≥0.35μg/L为阳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阈值为1.5μg/L。结果 cTnI阳性41例,其中ST段抬高29例(71%);cTnI阴性40例,其中ST段抬高25例(62.5%),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nI≥1.5μg/L21例,其中ST段抬高20例(95%);cTnI〈1.5μg/L60例,其中ST段抬高31例(5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急性心包炎患者可根据cTnI浓度判断心肌损伤程度,虽然单有ST段抬高不一定有心肌损害,但ST段抬高患者中cTnI浓度明显升高者提示有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globin,Mb)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检测Mb、心电图、CK-MB。结果:心电图特异性改变为55.81%,CK-MB阳性率为13.95%,而Mb阳性率为74.42%,心肌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能早期诊断AMI,对AMI的早期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69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发病12 h内的hs-CRP、cTnⅠ、Mb及CK-MB,并进行比较。结果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hs-CRP、cTnI、Mb、CK-MB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hs-CRP、Mb、cTnI、CK-MB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准确诊断和预后判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