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蛰伤致局部肿痛较为常见,但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较罕见,2008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误被成群野蜂蛰伤头面部、背部及四肢100多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及护理难度大。通过我们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儿康复出院。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蜂蛰伤致局部肿痛较为常见,但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较罕见,2008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误被成群野蜂蛰伤头面部、背部及四肢100多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及护理难度大.通过我们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儿康复出院.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文梅 《当代护士》2009,(11):44-46
回顾性分析了6例毒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局部处理、综合治疗、少尿期护理、心理护理、透析导管的护理、透析和灌流过程的护理。认有及时到位的急救护理有利于提高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毒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史雪勤  刘玉  郑璇 《护理学报》2008,15(2):48-49
总结生物毒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68例生物毒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例为服食生鱼胆中毒,30例为蜂蛰伤。对蜂蛰伤患者伤口进行清洗,挑出伤口中遗留的毒刺和毒囊;鱼胆中毒患者行洗胃、硫酸镁导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无尿或少尿期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低血压、异常呼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以及高钾血症、心衰、肺水肿等发生;多尿期注意低钾、低钠血症的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出血的患者不宜进行全身肝素化血液透析。蜂蛰伤患者还应注意休克、急性喉头水肿的发生。密切观察鱼胆中毒患者呕吐物和大便颜色、性状和量,注意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患者经治疗和护理,63例治愈,5例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群蜂蛰伤的临床特点,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2014~2015年我院ICU收治的24例群蜂蛰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各脏器损害情况、APACHEⅡ评分及血常规、凝血图、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实验室指标的组间差异,同时分析各实验室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群蜂蛰伤后极易出现血液、心、肾、肝、肺、神经等多器官功能障碍,且以血液、心血管系统最易累及,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而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群蜂蛰伤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CK-MB可作为评估群蜂蛰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重症蜂蛰伤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5年间183例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ODS组(51例)和非MODS组(132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ODS组患者蜂蛰伤后就诊时间、伤口数量、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MODS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非MODS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蜂蛰伤伤口数量多,APACHEⅡ评分高,高白细胞计数,高肌酸激酶水平是蜂蛰伤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MODS组病死率高于非MODS组(P0.01)。结论:伤口数量多、APACHEⅡ评分高、高白细胞计数、高肌酸激酶水平是蜂蛰伤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对这些因素进行监测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病情的恶化和MODS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蜂蛰伤中毒是重要的急诊之一,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现对3例蜂蛰伤中毒患者抢救治疗的急救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26岁。均为群蜂蛰伤,蛰伤部位均为头面部。蜂蛰伤至人院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40小时,平均13  相似文献   

8.
<正>蜂蛰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被蜂蛰伤患者易引起休克及眼损害,可短期内表现为荨麻疹、气促、水肿、哮喘,反应强烈者易发生急性喉水肿致喉阻塞、肺水肿,头颈部蛰伤患者因头面部血运丰富、毒素扩散快[1],而易致过敏性休克、急性喉水肿、肺水肿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这是蜂蜇伤主要的死亡原因[2]。现将我科收治1例毒峰蛰伤颜面部致急性喉阻塞(Ⅳ度)、颜面部肿胀及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急救与护  相似文献   

9.
蜂螫中毒致多器官损害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蜂毒属生物毒素,其中毒多见于外出活动时被蜂螫伤引起。中毒程度与个体毒素的敏感性有关,中毒时间长、程度重可导致广泛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易引起心、肝、肾功能的损害和消化道出血,其中中毒性心肌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我院抢救11例蜂螫中毒并发多器官损害患者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9~57岁。1.2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为外出活动不慎碰及马蜂窝致蜂螫2~20次,入当地医院救治,病情逐渐加重,于发病后 36~96 h急…  相似文献   

10.
米琳 《临床荟萃》2009,24(8):717-717
我市地处秦岭以南山区,适宜野生蜂群的生长、繁衍,尤其是“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改善,野蜂生长更为迅速,每年8~11月,人们外出活动被毒蜂蛰伤中毒者较多,多数患者出现血尿及心、肝、肾等器官损害,现就我院收治的毒蜂蛰伤中毒211例患者病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蜂蛰伤多发于山区,秋季多见,蜂蛰伤后可出现过敏变态反应、血管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损伤(AKI),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血浆置换(PE)、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可治疗蜂蛰伤后急性溶血、AKI[1-3];而关于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蜂蛰伤致急性溶血、MODS的报道较少.由于血浆紧缺以及血制品所带来的风险,若CPFA的治疗能达到良好效果,既可节省医疗资源,又为蜂蛰伤致急性溶血、MODS的救治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蜂蛰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蜂蛰伤患者2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蛰伤针数分为轻度蜂蛰伤组(A组,1~2针)、中度蜂蛰伤组(B组,3~10针)、重度蜂蛰伤组(C组,11~20针)和极重度蜂蛰伤组(D组,≥21针),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重度蜂蛰伤组、极重度蜂蛰伤组在蛰伤后4~9h内APTT、P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APTT、PT、INR分别与蛰伤针数之间呈明显的剂量-效应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3、0.340、0.327,P0.01)。结论 APTT与蛰伤针数及就医时间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蜂蛰伤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液净化治疗蜂毒中毒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蜂蛰伤多发于山区,秋季较为常见,毒蜂尤为黄蜂蛰伤可并发过敏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蜂毒中毒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为提高蜂毒中毒的治疗成功率,本文重点就血液净化治疗蜂毒中毒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蜂蛰伤是一种生物性损伤,蛰伤后大量蜂毒进入人体,迅速引起机体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严重者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或死亡,其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蜂蛰伤好发在山区及丘陵地带,每年在7~11月份发生率最高~([2])。2013年夏秋季安康地区群蜂伤爆发流行,数千人伤亡,引起国内外关注[3]。目前蜂蛰伤中毒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越来越高。据国内  相似文献   

15.
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蜂蛰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野蜂蛰伤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或过敏性休克,但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较少见,我们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成功抢救1例重症野蜂蛰伤致心、肝、肾及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蜂螫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临床经过凶险,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口],临床护理及病情观察极为重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肾内科于2009年9月10日收治1例黄蜂螫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患者,在给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同时,实施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蜂蛰伤中毒是重要的急诊之一,每年都有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者。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现将笔者近来抢救的蜂蛰伤中毒6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进一步提高蜂蛰伤中毒抢救成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群蜂蛰伤致急性肾衰竭(ARF)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7年来收治的23例群蜂蛰伤致ARF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其疗效及死因等。结果:23例群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少尿型ARF为20例(占87%)无尿型ARF为3例(占13%);均伴有心肌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主要并发症为中毒性心肌炎(23/23,100.0%)、横纹肌溶解肌症(23/23,100.0%)、血红蛋白尿(21/23,91.3%)、血管内溶血(21/23,91.3%)、中毒性肝炎(16/23,69.6%)等;入院后12h内,10例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13例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透析联合治疗(HP/HD);两组患者总治愈好转率为87.0%,病死率为13.0%;其中HD组治愈好转率为70.0%(7/10),病死率为30%(3/10),HP/HD组治愈好转率为100%(13/13),病死率为0,两组间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34);但所观察的病例中,HD组为我科前3年治疗蜂毒致ARF的方案,HP/HD组为我科后4年主要治疗蜂毒致ARF的方案,组间存在时间差异,并且病例数亦较少,因此两组的疗效对比有待进一步研究。3例患者死亡原因为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结论:蜂毒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少尿型为主,同时伴有心、肝、血液、神经系统等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病情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全身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尽早行血液净化是治疗群蜂蛰伤有效手段,其中条件允许的医院建议首选HP/HD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蜂螫伤以蜂毒致病,蜂螫伤后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尤其是马蜂(也称牛角蜂)和黄蜂蜇伤后可引起蜂毒吸收性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出血、休克、昏迷、抽搐,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蜂蛰伤的伤口数对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以往的经验是,如果蛰伤30处以上,无特殊处理病死率可达90%以上,致死原因多是由于出现MODS.  相似文献   

20.
蜂蛰伤是蜂尾部蛰伤人体皮肤后注入毒素而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在临床上一般轻者只表现为月部红肿、疼痛和瘙痒,几小时后可缓解.严重时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肾、心、胃肠、神经系统损害,与蜂毒中含磷酯A、透明质酸,多肽类成分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有关[1].患者临床经过凶险,突出表现是急性大量溶血、迅速发生重度贫血、全身细胞损伤、全身过度炎症反应、毛细血管渗漏、全身血容量状况及有效血容量变化快,急性肾功能衰竭随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